APP下载

我的中学老师

2009-05-31沙叶新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09年36期
关键词:五中终生时光

沙叶新

五中毕业后,也没怎么费劲就考入上海一所大学,以后又在上海工作,迄今已近半个世纪,但不论时光如何流逝,母校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我游子的梦魂中;不论返乡的行程如何匆匆,我也不忘重返校园或路过时投上深情的一瞥。

此时此刻,我仿佛又回到校园,在昔日的课堂听课,在从前的操场游玩,那六圈半人生年轮仿佛DVD影碟,随意地、杂乱地回放着那段难忘的时光。虽然许多场景已经模糊,不少情节只剩片段,但还是有很多镜头清晰可辨,历久弥新。

最难忘怀的当然还是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们。

班主任(那时好像叫级任老师)苏家隆先生,山东人,志愿军,在军中任俄语翻译,复员后来五中任教,那时他也不过30左右的年纪。他教我们俄语,但我从不听课,只看小说,读宋词。不是他教得不好,而是我没兴趣。可他从没叫我站起来加以训斥,也没没收我的课外书籍。我从没见过他的怒容,从没听过他的厉声;他对任何人都很尊重,对任何人总那么有礼,包括对我这种不听课的坏学生。我和他没多少接触,只是毕业之后,我和同学多次去过他家拜访,时不时地总会想起他。为什么?只是觉得苏老师好,好在哪里?也很难说清。印象中,他不像老师,像是大哥哥;没有老师的威严,只有兄长似的和气。或许是他教学认真,尽心尽力?或许是他为人师表,一身正气?其实他算不得名师,也算不得严师,他之所以深受学生爱戴是因为他全身心地融入在了学生之中,他只是他们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武酉山老师,曾在大学任教,后在五中教高中语文,安徽人,那时40多岁,中等个,清癯,戴一副无框的近视眼镜,着长衫。他精通中国古典文化,作古诗,弹古琴,打太极拳,读线装书,像是从中国山水画中走出来的魏晋名士。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他的课,他在讲授古代诗词和散文时,不是职业性的那种态度和套路,而是满怀情感地在欣赏,在赞美,在把玩,在陶醉;尤其他在吟诵课文时,那种起伏有致的声腔,那种如痴如狂的神情,让学生们受到情绪上的感染,精神上的震撼,让你觉得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是多么伟大、多么瑰丽的一座宝库,让你终生受用不尽,让你幸福无边。虽然我是一个不用功的学生,起初我甚至把武酉山老师的名字错写成“武酋山”,武老师还幽默地对我说:“还好,你没写成‘武酋长。”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像我这个“酉”“酋”不分的差生,很快就受其感染,变成了一个只有在听武老师的课时才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的好学生,我甚至还担任了语文课的课代表,成了武老师和同学间的桥梁。我日后对中国古典文学终生不渝的酷爱,以及最终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这显然是受了武酉山老师的影响。

我负笈上海之后,还和武老师保持通信联系。在我读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时,还曾将我的诗词作业寄给他批阅,他不但批注,还和我“唱和”,可惜“文革”中,他的来信都付之一炬了。但他对我的终生影响是任何烈火都烧不掉的。

当然还有其他许多令我难忘的老师,他们虽然各具魅力,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除了认真教学之外,在精神气质上都非常轻松,自然,谦和,洒脱。

(选自《长江日报》,有删改)

美文点读

作者把在五中那段难忘的时光、清晰可辨的镜头回放出来。虽迄今已近半个世纪,但老师的自然、谦和、洒脱的精神气质使人难以忘怀,并且老师对“我”的终生影响是任何烈火都烧不掉的。

阅读思考

1.有许多难忘的老师,可作者为什么写了苏家隆先生和武酉山老师?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写武酉山老师“那时40多岁,中等个,清癯,戴一副无框的近视眼镜,着长衫”,这一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你也许有很多难忘的老师,请写一个片段来描写你的老师。

猜你喜欢

五中终生时光
一只狗的终生陪伴
Chapter 2 Childhood time第2章 童年时光
永远向前的时光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curriculum of English major
同学55年后再相聚
休闲时光
漫时光
Essay on My English Learning Standpoint
最后一次
飘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