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老师
2009-05-31陆春华
陆春华
现已退休的原崇明中学朱稼香老师那天通过《崇明报》突然找到了我,彼此叙了很久的旧,仿佛分别的十年光阴只是课堂间的短暂十分钟,突然间感动也就来了。
对这份感动的诠释可能显得有些复杂。老师教书育人这么多年,有无数像我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学生时代也许成绩平平,按我的逻辑,正是因为太平凡,应该很快被忘记。但老师居然在十多年后偶然的一次看报过程中准确辨认出哪几篇文章肯定是他学生写的,尽管用的可能只是笔名。而这位学生当年并不出众,但大概正是因为当年的不出众,让他今日能久久地兴奋激动不已。老师当年教的,正是语文。
老师是个真正的文人,我一直对同窗们这么评价他。这个时代里,表面看文化还是斗不过金钱,文人两字也远没有商人两字能吸引眼球,但为什么如今无论经商还是从政的昔日同窗们,包括我,听了他的一席话,看了那些他在报纸和博客上的文章,都会被他看淡金钱名利的文人气质深深震撼呢?
所以,从这层意义讲,文人两字的分量在我们内心其实依然很重,正是因为分量依然很重,我们才会在十年后依然想再听听老师的教诲,并深深地为老师感动,为崇明中学感动。
和老师见面后不久,我就出差去了北京,那恰好是我度过大学时代的地方。我独自走进校园,当然早已不是当年模样,又时值寒假,北风呼啸,行人依稀,老师一个都不见,只有内心一份感动还在,这是我的宿舍,那是我的过去。回来后,同事好友会常拉着我去唱歌喝酒,我自会应景点些适合心绪的校园歌曲。
今天书写这些心绪的时候,突然发现办公室窗明几净,身旁清洁工阿姨在努力地擦窗户。我向她问个好,她居然用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自豪地告诉我,今年春节她是和女儿一起回去的,女儿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书,那里的老师很好呢……
(选自《崇明报》,有删改)
情感共鸣
作者用朴实的话语写出了自己对老师的那份感动。之所以感动,就是因为学生时代,成绩平平,自己应该很快被忘记,但老师居然在十多年后偶然的一次看报过程中准确辨认出哪几篇文章肯定是他学生写的。因此,这种感动会使人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阅读思考
1.“对这份感动的诠释可能显得有些复杂”,为什么有些“复杂”呢?
2.为什么说“老师是个真正的文人”呢?
3.文章写“我”的老师,可最后却用清洁工阿姨的一番话结尾,有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