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堂的微笑

2009-05-30蒋诗经

意林原创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悉尼歌剧院辞职信休斯

蒋诗经

2008年11月30日,一位90岁的老人在清晨的睡眠中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他就是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师约恩·乌特松。

几十年来,悉尼歌剧院的哥德式穹顶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它不仅是悉尼艺术文艺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被世界公认为是20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享誉世界的建筑,他的设计者在40多年前却饱受争议和屈辱。

1957年悉尼歌剧院筹建之初,年仅38岁的乌特松设计的“贝壳”方案在200多个设计中脱颖而出。当时的乌特松在建筑界根本没有什么名气,可他大胆的想象和设计方案,却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乌特松设计悉尼歌剧院的热情与冲动得到了承认。

很快,意气风发的乌特松举家迁往悉尼,打算从此定居澳大利亚。一家人受到当地民众和工党的热情欢迎。乌特松开始以悉尼歌剧院总建筑师的身份工作。然而。在随后的施工当中,由于超前的大胆设计和高昂的工程造价,乌特松和他的设计方案成为当地舆论和公众的众矢之的。

当歌剧院逐渐成形时。它不仅成了悉尼的焦点,又不幸成了一个政治靶子。

1965年,联合党在大选中打败了工党,新南威尔士公共工程部部长大卫·休斯开始收紧开支。乌特松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甚至拿不到工资。于是他铤而走险,写了一封辞职信给休斯。

乌特松原以为他们会请他回去的,可是事实却残酷地打破了乌特松的幻想。辞职信送走不到1个小时,一辆白色的政府小车直接开进歌剧院办公室,送给乌特松一封休斯的回信。上面写着:谢谢,我们接受你的辞职。

不能继续建造歌剧院,对乌特松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于是,失望的他带着家人离开了澳大利亚,并发誓将永远不再踏上这片带给他伤心和失望的土地。

可是,乌特松真的能放下这个倾注了自己9年心血的作品吗?

因为乌特松的离开,悉尼歌剧院只完成了外部施工就被中断,一支经验并不丰富的地方建筑队伍被招募完成了剩余的内部施工。

完工后的悉尼歌剧院的内部构造与它壮观的外部景象并不匹配。不仅音效不好。歌剧院的后台空间也显得过于局促,乐队演奏席位狭小拥挤,观众座位之间的阶梯也太过陡峭。一位批评家就曾将它形容为:徒有三角钢琴的外表,里头却是一堆生锈的琴键。

从此,歌剧院一直以来就像一个被施了魔咒的城堡。没有一个有天赋的建筑师愿意考虑对它进行内部整修。

直到1999年,悉尼当局又一次向乌特松抛出橄榄枝,达成了和解。乌特松终于还是无法完全放得下自己的作品,虽然他不会违背誓言,重回澳大利亚,但还是又一次设计了歌剧院的新西柱廊;并在家参与了整修设计。伊丽莎白二世亲自主持了启用仪式,并对乌特松的贡献给予表彰。

2003年,约恩·乌特松被授予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大奖——普利策建筑奖。评选委员会在宣布获奖得主时,将这一“白帆型”歌剧院称为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并盛赞这项设计毫无疑问是其最杰出的作品,是享誉全球极具美感的作品。它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象征,而且是整个国家和整个大洋洲的代表。

2006年,悉尼歌剧院被提名入选世界遗产名单。

2008年4月9日。悉尼歌剧院全体员工为远在丹麦的约恩·乌特松庆祝90岁生日,同时邀请他来参观悉尼歌剧院。但约恩·乌特松以身体状况欠佳为由拒绝了这一邀请。

直至离世,约恩·乌特松仍然没亲眼目睹过悉尼歌剧院。

如今,这位与世长辞的老人已经去了天堂。也许,他终于可以用慈爱的双眼看着蔚蓝海面上浮动的点点“白帆”。静静地微笑……

猜你喜欢

悉尼歌剧院辞职信休斯
疯狂忒休斯
幽默辞职信
桌布的辞职信
“镜”中跑
休斯的告诫
最具情怀辞职信
悉尼歌剧院坎坷波折的诞生史
大生意和一张机票
Learn and Earn
宽恕那个伤害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