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怎么开车
2009-05-30苗炜
苗 炜
有个美国的文化学者,叫Tom Vanderbilt,在全世界转了一圈,写了本书讲述各国人民都是怎么开车的,从驾驶习惯上透露出哪些特性。书中援引上世纪60年代纽约市的交管局领导的话说,开车既是一个物理和机械的问题,也是一个情感和情绪的问题,当技术问题变得自如之后,人的问题就是那么的超现实。
一般而言,到了一陌生地方,开车的司机的确能给你带来某种震撼。我看一部老007电影,邦德来到印度,当地的接待者开着一辆“TUTU”,类似于咱们这里的“残摩”,在闹市中穿行,躲避敌人的追击,其驾驶技巧之娴熟,对道路之熟悉,TUTU操控性能之完美,都令人叫绝。我在杭州也有这样的经验,当时正赶上奥运火炬在西湖边传递,好多路段都堵得要死,我叫了一辆三轮,那位司机师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带我穿越大街小巷。
最近去柬埔寨玩,旅游攻略上写着:在吴哥,包丰田越野车,一天60美元;包TUTU,一天20美元。这边的TUTU,就是一辆本田摩托,后面安一个拖车,车上最多能坐4个人,我就坐着这样的一辆车逛遍了吴哥。
“过去的海外通讯稿里经常这样写,‘我在巴黎碰到的出租车司机和我谈到法国大选的时候说到……现在你再也读不到这样的新闻稿了。”有个国际新闻记者这样说。这位记者如今在巴黎遇到的司机都忙着和车里的电子设备、通讯设备打交道呢。当然,和出租司机聊天,是不能写出扎实的政治报道的。
以我有限的坐车经历,当然不知道全世界人民都是怎么开车的,但以我在北京的开车经历,我完全可以写一篇《在北京怎么开车》。第一条要遵循的法则是,关心国家大事。留意一下最近北京是不是要开什么大会,有什么重要领导人来访。要是偶尔有一两位别国领导到来,那不会有太大影响,要是同时招待20来国的元首,那北京的道路可就麻烦了。要是有3000多代表跑到北京来开会,那北京西边就不好走了。在北京开车,要学会给领导腾地方,熟知北京各类特殊车牌子,遇到这样的车,千万别有情绪波动,别跟人家较劲。
Tom Vanderbilt专门分析了高速路上的行驶状况,详细解读了汽车在路上真真假假的较量、躲闪、推撞、拥挤等小动作的含义。他声明自己研究的不仅是人们需要遵从的那些交通信号,更是人们在交通中传达出的种种信息。要我看,北京人开车在路上传递出的信息就是:我忙着呢,我得先走。谁也不让谁。我相信,这也是一种文化特性,咱们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大家都得拼命打拼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生存之道,稍微一礼让就吃亏。所以,第二条,在北京开车要记住,吃亏是福,别人要抢就先让人家走。
当然,北京开车还有个麻烦,那就是你怎么也记不住哪天限行的是哪两个尾号。不过,以我周围的朋友看,大家从来不理会限行法令,每天都开着车扬长而去,几个月下来,就一人收到过一张罚单,100块钱,100块钱打车,也就够在北京城里跑一个来回的,算好了这个账,我们就想开了。最近风闻,北京又要取消限行了,大家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反正堵车问题也解决不了,北京市政府也没必要再背着个不合程序的骂名,大家都一块上街堵着吧。所以,第三条,你可以忘记哪天限行。这也符合我们的一贯作风,那就是趁人不备,违反交规。
如此,我总结一下,在北京开车,应该谨小慎微,碰到路虎在后面晃你就赶紧让开,遇见别人拿喇叭骂你拿车别你加塞啥的也别生气,遇见官车军车啥的咱就避让肃静,不能跟有权力的人斗,也别跟有钱人斗,咱们是升斗小民,自己跟自己斗就行了,小小地违背一下规章,别让警察抓到,自己得点儿便宜就得,至于法令,咱不好明着表示不满,但钻空子谁不会啊。
其实,我们不仅是这么开车的,我们也是这样做人的。所以说,开车基本上是行为学,是人类学,从中能看出民族特性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