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上海的那些歌声
2009-05-30钱亦蕉
钱亦蕉
1934,是上海流行音乐界非常热闹的年份。截取1934,以此剖面来观察当年生态,耳边似乎响起袅袅余音,让人领略不夜城之鳞爪。
白虹与周璇的PK
1934年,上海“娱乐圈”的一场盛事吸引了大众的目光。那时电台邀请歌星演唱已成流行趋势,“播音歌星”应运而生,上海《大晚报》副刊编辑崔万秋,发起举办了“三大播音歌星竞选”活动。为了办好这次比赛,《大晚报》从5月2日起开始开辟了“今日精彩播音节目”专栏,每天都预报各播音团体的某一位歌星在哪一家电台播音的时间、播唱哪一首歌曲,以便听众有选择地收听。正式竞选从5月26日开始,6月14日结束。这个活动颇似如今的“超女”、“快女”,虽不及今日选秀之声势浩大,却也算中国流行歌坛的第一次歌星竞选。
比赛与现在惯见的方式不同,没有初赛、复赛和决赛,没有评委,也没有参赛歌曲,歌星们每天照常到电台播音,听众每天投票是选举他们喜欢的歌星,最后以得票多少决定名次。竞赛开始,白虹与周璇就一马当先,十八天的竞赛,两人互有先后。6月14日《大晚报》第五版发布了竞选结果,第一名“歌后”由白虹获得,9103票;第二名“金嗓子”周璇,票数是8876;第三名汪曼杰,8854票。
那时的白虹如日中天,是真正意义上的票选“歌后”,她是“明月社”的台柱,黎锦晖手下的得力干将。那一年,她年仅15岁。3年前,“明月社”在北京招考,主考官黎锦光和严折西选中了当时还叫白丽珠的白虹,把这个活泼靓丽的女孩带到了“十里洋场”,并最终成名。在“明月社”的日子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演唱、一起生活,也让白虹和自己的老师黎锦光陷入热恋,并在两年后他们组成大中华歌舞团去南洋巡演时正式结婚。可惜这段婚姻与严华和周璇的姻缘一样,并没有白头到老。解放后不久,白虹与黎锦光分手,回到了北京,成了话剧演员。当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从香港回来的姚莉拿着黎锦光给的地址,到北京叩开白虹家的大门,看着这个当年的歌后已成眼前白发苍苍的北方大妈,岁月更迭让人几多唏嘘。
1934年的周璇14岁。虽然只比白虹小1岁,但是因为进“明月社”也晚一年,成名也晚一点,所以只能是王人美、白虹等人的“后辈”。然而,这个“后辈”,后劲十足,经过这次竞选,“金嗓子”声名远扬,之后逐渐成为真正的歌影两栖巨星。这个时候的周璇还没有开始演电影,那个让人难忘的电影经典《马路天使》和风靡至今的歌曲《天涯歌女》要在几年后才出现,不过她在歌唱上的天分和甜美的容貌早已引起电影界的关注,那细眉大眼巴掌脸简直就是为银幕而造就的。1934年对周璇来说是个转折点,获得歌星竞选第二名的她很快就获得了出演电影的机会,她第一次“触电”是在影片《风云儿女》中扮演一个小配角,这部影片的插曲正是《义勇军进行曲》,日后的国歌。
1934年对另一位歌影两栖明星王人美来说,也很重要。由她主演并演唱主题曲、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让王人美达到了演艺事业的最顶峰。6月14日,《渔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盛况空前,连映84天,日日座无虚席,创卖座率最高纪录。第二年它还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评委团荣誉大奖,主题曲也风靡一时,万人传唱。这一年,20岁的王人美还与当时的影帝金焰恋爱成婚,一度被媒体追捧为“金童玉女”。令人遗憾的是,如同娱乐圈常见的明星伉俪一样,两人终究未能长相厮守。而当这段婚姻结束后,王人美的演艺事业也跌入低潮。她的天后地位逐渐被周璇取代。
对于40年代出道成名的几位“歌后”级明星姚莉、白光、张露、吴莺音来说,1934年显然还太年轻。只有姚莉在这一年开始进入“大同音乐社”唱歌,还和哥哥姚敏一起在电台搭档表演,一天跑台五六家。当然,这离她被周璇和严华发现,介绍入百代,还有3年呢,更不要说那首让人传唱至今的《玫瑰玫瑰我爱你》了。
聂耳,如流星般耀眼
1934年在上海,由夏衍等五人组成的地下电影小组,策动改组了“电通影业公司”,使“电通”成为第一家
完全由左翼影人主持的有声电影制片公司。“电通”凭借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桃李劫》一炮打响,片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也风靡一时,成为流行歌曲。
《桃李劫》是袁牧之在1934年时撰写的第一部电影剧本,同时他也是该片的主演,袁牧之也就是让周璇名噪一时的电影《马路天使》的编导。1934年7月,田汉决定创作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但刚写出电影故事和一段歌词,就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了。文学剧本的创作由夏衍来继续完成,聂耳则完成了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和《铁蹄下的歌女》的作曲。
1934年,聂耳早已与明月社决裂,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后,他因为左倾被联华影业公司解雇,随后由地下党安排进入了百代唱片公司担任录音、作曲等工作,后来升任公司的音乐部副主任。当时百代唱片与胜利、大中华唱片在上海呈三足鼎立之势,当然百代不管从产量还是质量上讲更胜出一筹,并且与不少有名的音乐人签约。当时百代的音乐部主任是任光,他不仅能敏感捕捉市场需求录制黎锦晖等人的流行歌曲赚取高额利润,也接受出版了很多左翼词曲作家的革命歌曲,聂耳就是在其手下工作。
1934年是聂耳创作热情最为高涨的
一年,也是最丰产的一年,他自称这一年是他的“音乐年”。他先后为田汉的新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创作了《打桩歌》、《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等插曲,为电影《桃李劫》谱写了主题歌《毕业歌》,为电影《大路》谱写了《大路歌》、《开路先锋》,为电影《飞花村》谱写了《飞花歌》、《牧羊女》。为发展民族音乐,他还领导组建了百代国乐队,同年10月,聂耳和任光一起主持举办了“百代新声会”,邀集各界人士欣赏百代公司新录制的唱片。聂耳创作的《毕业歌》、《大路歌》等受到热烈欢迎。不久,因他写作的歌曲《飞花歌》、《牧羊女》被胜利唱片公司灌制了唱片,引起百代唱片公司老板的不满,聂耳于11月底辞职离开百代公司,又回到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任音乐部主任。他为该厂拍摄的影片《新女性》配音,并创作了主题歌《新女性》组歌。这一年,他还撰写了《一年来之中国音乐》一文,热情地肯定了《渔光曲》等一系列革命歌曲。可惜,第二年4月,他就因溺水去世了,把生命结束在最旺盛的创作期。
1934年,《天涯歌女》和《四季歌》的曲作者贺绿汀创作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牧童短笛》,在亚历山大•齐尔吕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中获第一名。这一年,他还为电影《渔家女》创作了插曲《西湖春晓》。后来,他任明星电影公司音乐科科长,为众多电影配乐,其中有著名的《游击队之歌》。
歌舞厅里的黎锦晖
1934年,作为中国流行音乐摇篮的明月社,在解散休整了一年后,又重起炉灶。在黎锦晖的召唤下,原来的班底又重回明月社的怀抱,但是不少知名演员已经签约电影公司。这时,由于电影业的迅速发展,很多歌舞演员都已以电影表演为事业中心,电影插曲也成为歌曲流行的最重要通道。再加上黎锦晖本身不善经营理财,所以明月社再次入不敷出,黎锦晖不惜拿出自己的稿费版税填补窟窿,最后不仅没有能拯救明月社,还遭受家庭破裂(妻子徐来离开)的打击。
从1932年百乐门建成开始,歌舞厅逐渐成为时髦,有乐队歌星常驻。1934年,黎锦晖应杜月笙之邀,为即将开业的扬子饭店舞厅组建了一支完全由华人乐手组成的爵士乐队,这是中国乐坛第一支华人爵士乐队,名为“清风舞乐队”,黎锦晖还为乐队提供乐谱和歌星伴唱的歌曲,并编写舞曲。当时,黎锦晖致力于爵士乐的研究,他曾经把《特别快车》等多首流行歌曲编写成爵士风格,美国有一个爱灵顿公爵,也写了一个类似于《特别快车》的曲子。学者安德鲁•琼斯以为是黎锦晖抄袭了美国人的爵士乐,可是查证以后却发现,黎锦晖所作比爱灵顿公爵还早了一年。黎锦晖改编的流行歌曲特别为舞客喜欢,所以不少歌舞厅都来找黎锦晖要乐队谱,黎锦晖一一答应,有些甚至不收报酬,一时间,他在上海舞厅华人乐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自此,一大批歌手也随之在舞厅中成长,歌舞厅正式成为电台、唱片、电影插曲之外,流行歌曲传播的又一途径,也是歌手成名的又一渠道,比如欧阳飞莺就是偶然在仙乐斯演唱而走上职业歌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