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做引领潮流的歌唱家
2009-05-29胡凌虹
胡凌虹
与那些忙碌奔波于国外的中国音乐家不同,美声歌唱家廖昌永不时在各大晚会包括央视春晚上露面,与国内观众更为亲近。从农民的孩子到“亚洲第一男中音”、“歌剧王子”,从中国舞台到世界舞台,先后与十几个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及多明戈、卡雷拉斯、斯文森等多位歌剧大师合作,廖昌永的音乐之路犹如神话。在这个神话的诞生过程中,勤奋、刻苦、天赋是显然的,但是通过访谈,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廖昌永的成功也离不开他谦和的态度、平和的心态、艺术家的责任感以及喜欢挑战、引领潮流的精神。
有自卑感并不一定是坏事
记者:廖老师,您最近在忙什么呢?
廖昌永:刚开完“两会”,在准备3月28号上海大剧院的威尔第歌剧《唐·卡洛》,这是第一次整本歌剧在国内演出,以前是节选。另外,我在准备一张专辑《中国当代艺术歌曲》。
记者:你走上音乐之路最初的原因是什么?
廖:首先因为我从小喜欢唱歌,那时高兴了唱,不高兴了也唱,另外上大学是农村的孩子改变生活状态最佳的一条路,所以后来有了机会,我就去考音乐学院,一方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发生变化。
记者:从四川到上海求学,之后留校执教,你与上海这座城市应该也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吧?
廖:确实感情蛮深的,19岁以前我在四川,19岁后我来到了上海,所以如果说四川赋予了我生命的话,上海就是赋予我艺术生命的地方。
记者:在成名前的一段时间你曾经历过很多的打击,这是你最低谷的时候吗?
廖:我不觉得这是我最低谷的时候,在做学生的时候没有太多名誉的损失,挫折反而是一笔财富,让你再面对这些问题时,有了经验不会手足无措。其实当你名气越大、周围都是赞扬时,是最危险的时候。大家对你的要求会比你做学生的时候更高,人们理所当然认为你应该做得最好,一旦你有一次闪失,他们可能会说:你看他骄傲了吧。而且当你有了这样的成就后,同行中,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为你欢呼,可能有人会嫉妒,会用恶劣的手段制造谣言,所以要有承受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记者:那你现在应该是处在最危险的时候,你如何避开危险的?
廖:我是觉得保持自卑状态会让我对自己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会听了好话就得意,也不会因为别人说你不好就勃然大怒。因为每个人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有很强和不那么强的地方,所以我觉得有自卑感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你有自卑感,你就会去看人家好的一面,然后对照自身的缺点不断进步。所以我会去听我学生的音乐会。我经常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的地方,虽然有时不一定那么成熟,但是有很天然、很质朴的东西,能拨动人心。那么已成名的艺术家,可能很有经验,但是容易有不少程式化的东西,虽然很完美,但是少灵气。所以我努力保持既有经验,又能有质朴的东西,达到返璞归真的状态,不由于华丽而少情感。另外一方面,我的家庭对我很好,我的太太对我要求很严格。包括我的老师周小燕也常开玩笑说,大家都说他好的时候,只有两个女人说他不好,一个是王嘉,另一个就是我。哈哈。我觉得很幸运,始终有这么些人来给我泼冷水,始终有这么些人来让我保持心态平和。
获奖只是从非职业到职业的桥梁
记者:1996—1997年,你在一年之内获得三个国际一流比赛的第一名,使世界乐坛为之震惊,那些奖对你有怎样重要的意义?
廖:其实我觉得我更重视以后的艺术实践,获奖已经成为历史。而且艺术比赛跟竞技比赛有些不一样,艺术比赛是让更多人了解你,认为在这群人里你是一个突出的、有前途的人,所以这是一座一个人从非职业到职业的桥梁,当你过了这座桥梁,你就不能总认为这是我生活中最辉煌的时候,其实前面有很多很多坎坷让你去面对。而有了这样的起点,你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更高一些。
记者:在演唱外国歌曲方面,外国的演唱家更有语言、文化方面的优势,你怎样在比赛中超越他们,或者在歌剧表演中征服国外观众?
廖:其实完全模仿别人,永远做不到最好。我们东方人在理解西方文化方面,可能有局限性,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优点。东方人感情比较细腻,在音色变化、音乐的表现方面,可能比他们挖得更深一些,中国人独特的视角,可能也会让他们觉得蛮新鲜、蛮有道理的。当然在排练中,演员之间也会相互影响,会带来很多新的启发,那么在保持住自己特点的同时,又能融入他们优点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记者:除了东方人的细腻,还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吗?
廖:我在感情方面非常敏感,有些东西不一定经历过,但是在看小说、电影、画展时,我能体会到。作为一个歌剧演员,舞台上不能只做自己,一定要天人合一。我演卢纳伯爵的时候,我就是卢纳伯爵,我会把我的想法努力跟角色融合在一起。而不能只想着,我是廖昌永,我就是来唱歌的。
记者:大部分歌唱家毕业或得奖后就去国外发展了,但你选择留在国内,同时在国外也有演出合同。这个选择,你是怎么考虑的?
廖:以前我们是非得走出去才有机会,所以很多歌唱家毕业或得奖后就去国外发展了,然后偶尔在国内演出。那现在国家富强了,大家的眼界打开了,交流也多了,不一定要去国外。在国外发展也会有局限性,会比较被动,因为生计问题,有时会被迫去做一些你不愿意或不一定适合你的事情。那么在国内我觉得能比较主动,大家会来帮你一起设计一些东西,很配合你。同时我觉得艺术家有艺术家的责任。我这段时间是积累的时候,可能在国外学习、交流经验,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可能会想,我能拿出什么作品给国内观众看,可以介绍多少国外的优秀艺术家到中国来,我们能够推荐多少年轻的优秀艺术家给我们的观众。每个阶段要做的事其实是不一样的。
记者:近几年,你在流行音乐古典化方面做了不少尝试,把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相结合,也出了流行音乐方面的专辑,起初应该会受到非议吧?
廖:唱片出来前,80%意见是反对的。有人觉得我是不是疯了,美声唱不好,改做流行了?因为不少人认为古典和通俗音乐是不可调和的。不过我个人认为,两者从演唱技巧方面看的确有区别,但是从音乐本质讲是一致的。流行歌手可以唱美声的作品,古典音乐家也可以唱流行音乐,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魅力来展现歌曲的另外一面。以前大家都觉得通俗音乐是下里巴人的,我觉得不对,通俗歌曲里也有很多有很强艺术性的歌曲,我想通过古典音乐的演绎,把这些歌曲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
记者:你认为古典音乐能够大众化吗?
廖昌永:怎么不可以?我们的从业人员应该要破除这个观念,当你把很好的东西献给大家,大家一定会喜欢。所以当你引领潮流的时候,你就成功了,当你迎合潮流的时候,你永远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