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中的光和雾

2009-05-29赵丽宏

小溪流(成长校园) 2009年5期
关键词:苏州河木船河里

赵丽宏

展示不幸,是无奈,也需要勇气,布施同情,有时也是为了抚慰自己的灵魂。

1

走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眼前晃动着无数个面孔。这些面孔,我都不认识,但又好像都似曾相识。记忆中的很多事件,很多瞬间,很多场合,和其中的一些面孔有着关联。我想细究其中的秘密,但他们只是在我的眼前一晃而过,留不下任何痕迹。

2

记忆有时是刻在石头上的线条,那么深刻,岁月的流水无法将它们磨平。譬如童年时,一次在铁路轨道边上行走,突然有火车从后面奔驰过来,巨大的火车头喷吐着白烟,裹挟着可怕的旋风,从我的身边呼啸而过。那雷鸣般的声音,几乎将我的耳膜震破,而那旋风和气流,差点把我卷进车轮。虽然只是一个瞬间, 但再无法忘记。此后, 看到铁轨便害怕, 一直到成年。

现在想起来,那个可怕的瞬间依然清晰如初。有时记忆却像云雾,飘忽在遥远的山谷里。

3

生命犹如一本画满风景的长卷。可是在丰富的色彩中,一定会留有很多空白。用什么来填补这些空白呢?也许是一声叹息,是无奈怅惘的一瞥,是迷途中无望的呼喊和挣扎。也许是一段音乐,我曾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点反复地聆听,我的心弦不断被它拨动。但我却至今不知道这是谁写的曲子。

4

那盏旧台灯,终于不再能发出光亮。但我仍然让它站在我的书桌上,仍然在读写时习惯地看它一眼,尽管它已经不能为我照明。发光的是另一盏新的灯,光亮也胜过旧灯。

可是我总在想,曾经为我驱逐过黑暗的那一缕光明,还在这个世界上吗?

5

为什么我喜欢青花?它们在古老的瓷器上散发着沉静的光芒。线条是活泼的, 图纹是优雅的, 浮躁的思绪会被那蓝色融化,使我想起宁静的湖,想起烟雨笼罩的青山,想起从竹林中飘出的琴瑟之音。

譬如我桌上那一只小小的青花瓷盘,上面描绘着飞禽走兽,鹿、喜鹊、鹤、蝈蝈、鱼,完全不照比例和常规来画。鱼在天上,鸟在水中,鹿在云湖之间。绘画者是明代的民间艺人,画盘上的景物,只用了寥寥数笔。先人的灵巧和智慧,以如此奇妙的方式凝固并留了下来。

6

从远方归来,行囊中只增添了一件物品:一块石头。

石头从河滩上捡得。在一片灰杂之色中,它以莹润的光泽吸引了我的目光。它的表面光滑,棱角早已被千百年的流水磨平,石色是纯净的鹅黄,莹润如玉,使人联想起昂贵的田黄,但它只是一块普通的河中卵石。仔细看这石头,发现其中有深褐色肌理,细密有致,如水波,如云纹,如画家恣意描画的曲线。我喜欢这样有内涵的石头,把它放在电脑边上,虽无言,却使我的心神为之飘游。伸手抚摸它,它清凉着我的掌心,于是想起在山涧中奔泻的清流,想起曾经在它身边游动的鱼,曾经倒映在它周围的兰草、树荫、星光、月色……

水的韵味,山的气息,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和亘古如一,都萦绕在它的身上,也萦绕在我的手中。

7

那杆用羊毫制成的毛笔,已经老了,秃了。在笔筒里,它像一个颓丧的老人,孤苦寂寥地守候着,却不会再有人理会它。它和现代人的生活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它的身边是电脑,是打印机,是经常扰人的电话。我觉得奇怪,我这个不怎么写毛笔字的人,居然也把它原来丰润饱满的笔锋磨秃了。我曾经用它无数次临《兰亭序》, 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默李杜的诗篇,也用它写信。“一得阁”的墨汁因它而一瓶一瓶在我案头消失。

也许有人会以为我在附庸风雅,会笑话我的墨迹。其实,谁知道我的心思呢?用键盘代笔,久而久之,竟忘记了怎样写字。那些天天面对的汉字,我熟悉它们,也可以用键盘飞快地将它们打上屏幕,然而,当我要用笔书写它们时,它们却一个个变得遥远而生疏,我居然忘记了很多汉字的结构和笔划!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经常用毛笔写字的原因。当然,我又备下了新的毛笔,只是仍然舍不得将这旧笔遗弃。

8

一棵梧桐树上,挂着一只风筝。风筝是一只鸟的形状,彩色的,做得很精致。那是一只断了线才掉下来的风筝,它曾经随风高飞在天,而放飞它的,也许是一个孩子吧。孩子牵动手中的绳子,看它在蓝天中越飞越高。一阵狂风吹来,风筝的线断了,它像一只鸟,挣脱羁绊获得了自由,悠然消失在空中。孩子的手中还攥着那根断线,眼睛里是一定会有迷惘和失落。于是他会知道,对一只不受束缚的风筝来说,这世界实在太大。

微风吹来,风筝在树上动了几下,但断线缠在树枝上,它怎么也飞不起来了。

9

那本老邮册的主人早已离开人世。我不知道他的身世,也不知道他的经历,只记得他的模样,戴一幅玳瑁边眼镜,常常是一副沉思的表情。他将邮册留给我时,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他出国远行,一直到老死异域,再也没有回来。老邮册里有很多邮票,发黄的纸张,模糊的邮戳,叙说着它们的古老。邮票上有我永远也不可能认识的人物,异国的皇帝、将军、科学家、诗人……也有我无法抵达的许多纪念地,或是巍峨的巨厦,或是古老的废墟和金字塔……它们来自世界各地,邮戳上的时间跨越一个世纪。每一枚邮票都曾经历过千万里的旅行,连接着人间的一份悲欢的情怀,关系着一份亲情或者友谊,传递着一个喜讯或者噩耗,或者只是平平淡淡的一声问候。

而我,面对这些邮票,总是会想象它们原来的主人,想象他拆读一封封远方来信时的表情,想象他如何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从信封上剥下。那是一张年轻的脸,脸上有过渴望和惊喜,那是一双年轻的手,它们曾经果敢而敏捷……我不知道他出国后的经历,也没有收到过他的一封信。在我的记忆里,他的年轻的脸和那些古老的邮票叠合在一起。而他的记忆中如果有我,大概只是朦朦胧胧的一个好奇的孩子吧。

10

有一次在黑夜中迷了路。一个人急匆匆地走在曲折的陋巷里,远处有一盏昏暗的路灯,将黄色的光芒镀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路灯的阴影中突然出现一个人,他背着灯光,脸是黑的,看不清他的表情,也无法断定他的年龄,唯一能看见的是他黑暗中闪烁的目光。我问路,他凝视着我,却不回答。我再问,他还是不应声。我想或许是遇见了聋子。我和他擦肩而过。走出几步,背后传来了低沉的声音:“朝有路灯的地方走,就能找到路了。”我回头想谢他,看见的只是他匆匆远去的背影。和那黑而模糊的脸不同,他的背影是清晰的,路灯的光芒虽然昏暗,却将他的略显佝偻的背影清晰地勾勒在我的视野中。

朝路灯走去,我很快就找到了出路。

在黑暗中,有时只需一点点光亮,便能将人引出困境。

……

童年的河

一个老人,到了弥留之际,出现在眼前的也许还是童年的往事,童年的朋友。

童年的记忆,隐藏在脑海的最深层。一个老人,到了弥留之际,出现在眼前的也许还是童年的往事,童年的朋友。

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在形成性格的过程中,童年的一些特殊经历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想一想童年的往事吧,它们曾经怎样有声有色地丰富过你幼小的生命,滋润过你稚嫩的感情。

有一条河流,陪伴着我的童年。这条河的名字是苏州河,它在江南的土地上蜿蜒流淌,哺育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从前,它曾经叫吴淞江,上海人把它称作母亲河。

小时候,我的家离苏州河不远,我常常走到苏州河桥上看风景。天上的云彩落到河里,随着水波的漾动斑斓如梦幻。最有趣的,当然是河里的木船了。我喜欢倚靠在苏州河的桥栏上看从桥洞里穿过的木船。一艘木船,往往就是一家人。摇船的,总是船上的女人和小孩。男人站在船边,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篙,不慌不忙点拨着河水。有时水流很急,木船穿过桥洞时,船上的人便有点忙碌。男人站在船头,奋力将竹篙点在桥墩上,改变着船行的方向。他们一面手忙脚乱地与河水搏斗,一面互相大声喊着,喊些什么我听不清楚,但那种紧张的气氛却让人难忘,我也由此认识了船民的艰辛。后来看到宋人画的《清明上河图》 ,图中也有木船过桥洞的画面,和我在苏州河桥上看到的景象很有几分相似。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没有机会和船上的人说过一句话,只是远远地看着他们,想象着他们的生活。我常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生活在船上的孩子,船上有一条狗,温顺地蹲在我的脚边。我也和父母一起,奋力地摇撸,驾驭着木船在急流中穿过桥洞。

记忆中的苏州河常常有清澈的时候。涨潮时,河水并不太浑浊,黄中泛出一点淡绿,还能看到鱼儿在河里游动。那时苏州河里常常有孩子游泳。胆子大的从高高的水泥桥栏上跳到河里,胆子小一点的,沿着河岸的铁梯走到河里。孩子在河里游泳的景象多么美妙,小小的脑袋在起伏的水面上浮动,像一些黑色的花朵,正在快乐地开放。他们常常放开喉咙在喊叫,急促的声音带着一些惊奇,也带着一些紧张,在水面上跳动回旋。这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声音。先是羡慕那些在河里游泳的孩子,他们游泳的姿态,他们在水面发出的欢声。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

我上的第一所小学就在苏州河边上。在我们上音乐课的顶层教室里,站在窗前能俯瞰苏州河的流水。学校的后门,就开在苏州河岸边。离学校后门不远的河岸边,有一个垃圾码头。说是码头,其实就是一个大铁皮翻斗,平时铁皮翻斗被天天从它身上滑下的垃圾磨得雪亮。这铁皮翻斗,使我想起古时城门前的吊桥,平时翻斗是升起的,运送垃圾时,翻斗放下,成为一个传送滑道,卡车上的垃圾直接从翻斗上滑到停泊在岸边的木船船舱中。这垃圾码头,也曾是我们的游戏场所。我们常常攀上铁皮翻斗,站在翻斗边沿,探出脑袋,俯视河水从翻斗下哗哗地流过。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很有冒险色彩的奇妙经历。

……

苏州河边的邮政大楼顶上,有一组石头的雕像。那是几个坐着的外国人像,站在地上看不见他们的表情,远远地看去,也只能看出个大概的轮廓,但他们优雅的身体姿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时候在苏州河里游泳的时候,有一次躺在水面上仰望那些雕像,居然看清了雕像们的脸,那是一些神秘的表情,安静,悠闲。他们在天上俯瞰人间,目光中含着淡然的期待,也隐藏着深深的哀怨。“文革”初期,那一组雕像不见了,据说是被人打碎了。那座有着绿色圆顶的大楼,从此就变得单调,抬头仰望时,常常有一种失落的感觉。

前几年,那个古老的绿色圆顶下面,又出现了一组雕像,是不是当年的那组雕像,我不知道。不过仰望他们时,再没有出现童年时看他们的那种感觉。

猜你喜欢

苏州河木船河里
苏州河,悲莫悲兮奈若何
海里丢河里找
《小木船》后传
苏州河
苏州河的现实与梦境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
木船友情不等式
苏州河,百年的诉说——访上海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建设者们
木船血战日军巡逻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