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预防“知识失业”

2009-05-29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7期

柳 荣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知识失业”现象,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提出“两阶段三步骤”人才培养模式以预防“知识失业”。在这个模式中,将高职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分为“学校基础教育阶段”和“市场岗位培训教育阶段”,并指出这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充实、学生学习规划的制订和培训的具体实施等3个方面,其最终日的是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的“三赢”。

[关键词]知识失业;市场岗位培训教育;学习规划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07-0111-03

一、前言

自教育部2000年首次批准13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306所高校、700多所高职高专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我国目前每年输m的人才数量大约为10万人。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人士称,未来数年内,中国的B2B市场将呈现超过100%的高速增长,65%的中小企业急需电子商务人才。有关专家预计,每年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达20万人左右。电子商务人才供需之间出现较大缺口。

但是目前大部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和其他专业相比,电子商务专业成了“人学的热门专业,毕业的冷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远远比不上入学时的冷门专业,成了反差最大的专业。我国每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远远低于大学生47%的平均就业率。调查中大部分招聘企业反映,招聘到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投入到电子商务工作岗位,他们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及能力与其将要从事的电子商务工作要求相差较远,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脱节,企业不得不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磨合期较长。同时在这20%的已就业学生中,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的是与电子商务专业无关的工作。

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失业”了。

二、“知识失业”概念的提出

所谓知识失业是指一部分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劳动者找不到工作或屈身做原来较低文化程度的人所从事的工作,知识失业的主体是具备一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知识劳动者。知识失业,一般又叫做知识性劳动力失业,既可能是显性失业,也可能是隐性失业。从知识失业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可能是因为知识劳动者的知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因而出现失业,也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速度难以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来吸纳相对过多的知识劳动者。专家认为,只有深化改革,保持经济发展和经济调整的势头,实现制度的有效变革,努力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是避免大规模知识失业的根本办法。此外,知识劳动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高等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的改革,知识劳动者有效供给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出现“知识失业”的原因分析

结合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来分析导致大学毕业生“知识失业”的原因。具体可以从高职院校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高职院校方面来讲,首先是诸多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定位不当。国家教育部归纳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应“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际上,我国目前的许多高职院校由于是从中专、技校、成人高校和本科院校的大专转变而来,在原办学基础上进行一些改变后申报的高职办学资格,他们缺乏相应的高职教育资源,如稳定的、长期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导致他们在教学中并没有结合高职的特点,而是原教学方式的继续,有“换汤不换药”之嫌。许多高职院校将高职办成了本科的压缩模式,尤其是文科类的专业如电子商务,就是将4年的课程压缩在3年上完。还有的学校片面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强调课堂教学和课程教学,办学没有任何特色,导致高职电子商务毕业生“两不如”(学科理论方面知识结构不全,没有深度,不如本科生;技术应用方面动手能力不强,既不会编程,也不会建站、设计网页,简单的商务活动也不会开展,不如职高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另外,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不合理。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基础教育、课堂教育、课程教育、学历教育,而对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强调不够,教学模式与企业需求脱节,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不符合企业要求而fB现“失业”现象。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方面“闭门造车”。国家教育部归纳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中明确指出,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但大部分高校在设置课程时按老套路分为3个模块: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没有结合本校特色,更没有考虑专业所涉及的行业、企业和岗位要求,借鉴的资料大部分是过去的,而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尤其是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更新非常快,闭门造车使得专业和课程的“未来性?得不到体现,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因过时而“失业”。二是教学方式方面偏重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①教师本身缺乏实战经验。虽然院校强调和鼓励教师走双师型路线,但由于我国电子商务本身起步较晚,理论上不成熟,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清晰,导致教师本身能力难以在社会上得到提高。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工作任务非常重,使得教师难以走出去进行实际锻炼。②是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实施难度相对而言比理工科的要大。现在大部分院校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变成了到实验室上几个模拟软件和到工厂参观了事,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理论和实践难以结合,提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甚至有的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要么是营销专业方向,要么是计算机专业方向,要么是物流专业方向,还是实践的传统商务模式。三是教学考核方面,包括对教师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大部分学校将任课教师课程的及格率作为教师的考核指标,导致教师在授课和考试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同时学生能力的考核以考试成绩为主,毕业时还必须持有几个证件。在这种要求下,学生学习的目的很简单:考试时及格和拿证,他们关心的是最后的结果,而对于中间的过程却不太关注。结果就出现了“考前一周备考,考完就忘”及“拿钱买证”的现象。这种考试方式一方面导致毕业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另一方面导致企业从学生的毕业资料中无法衡量学生的能力。

具体到学生,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学习规划。所谓学习规划,亦即学生结合内因即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兴趣爱好特长等和外因包括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情况、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行业经济发展情况等来进行自我定位,明确自己在大学学习期间应该干什么、怎样干、达到什

么目标。然而我们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自我定位不当甚至没有定位。他们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不知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许多同学读大学的目的非常简单:拿一个毕业证,在这个目的指导下他们在大学期间一直是被动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没有目的也就没有行动,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结果毕业时发现在校几年什么都没学。②不知自己的专业特长所在,甚至有的同学对所学专业非常不感兴趣,加上是被动学习,他们更谈不上刻意培养自己的专业特长。③不知自己毕业后要干什么。大部分学生“进大学非常兴奋,在校期间比较糊涂,快毕业时非常迷茫与恐惧”。④不知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什么、在校学习期间他们觉得社会、工作离他们十分遥远,究竟社会需要他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自己一无所知,结果毕业时显得十分被动,发现自己大学期间所学的几门功课到社会上根本无用武之地。

四、采用“两阶段三步骤”人才培养模式预防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知识失业”

(一)学校基础教育与市场岗位培训教育相结合

按《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归纳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要求,针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和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们提出采用“两阶段式教育模式”来培养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即学校基础教育阶段与市场培训教育阶段相结合,预防毕业生的“知识失业”。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以三年制教学为例):

1、学校基础教育阶段

第一年和第二年在学校接受系统的专业基础教育,让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并具有相关的理论基础,主要采用课堂教育和课程教育的形式、在这一阶段,首先要求学校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课程的设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教育部规定必须开设的基础课程,如英语、体育、邓小平理论等,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另一类是按我国劳动部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中对于助理电子商务帅的知识结构的要求来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在这个阶段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事情,即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有义务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规划,学生在3年的学习过程中定位得当、目标明确。

2、市场岗位培训教育阶段第三年则以市场培训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分析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主要岗位。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切合市场需求的培训岗位,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针对性、减少毕业后就业的盲目性。比如目前市场急需的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岗位有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人员、网页设计员、信息录入员、网络营销推广员等。

(2)分析每个岗位的能力要求及所需的知识结构。分析每个岗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如信息录入员这个岗位需要学生细心、耐心,有一定的文字分析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对行业资讯十分了解等,应具备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文案写作、网络、营销(网络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上述两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必须是在对企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要求作出的,而不是闭门造车札撰出来的。这量项工作成效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市场岗位培训教育的效果。

(3)学生依自己的学习规划选择一个主岗位和一个辅岗位。选择两个岗位是为了扩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适应面,但不能太多,多而不精,反而使得学生就业时没有特色和定位。

(4)按岗化编组或班进行培训。培训时的师资可以由本校老师和企业相关岗位的人员组成。其中本校专业培训老师必须具有“双师型”资格或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以区别于第一阶段的基础教育。有固定实习基地或需求求意向单位的,则由基地企业或需求企业提出国游需求岗位及相关要求并组织培训,培训结束进行相关的考试和岗位考核后拿到毕业证书。学生学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没有磨合期

上述4个步骤其实是一个循环,为了确保成效,学校一定要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追踪调查,一方面是为了了解这种市场岗位培训教育的效果,更主要的是要根据企业新的人才要求对原先拟定的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以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知识失业”。

(二)3个步骤

影响“两阶段三步骤”式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的关键在3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素质;二是学生的学习规划制汀;三是培训的具体执行。这3个方面同时也是这种培养模式的3个步骤:

一是充实师资力量。《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渠道有两个:一是学校的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二是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三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二是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规划。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便于其在第二阶段正确地选择岗位。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规划需要々业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的帮助,尤其是专业任课老师。建议学校组建一个由专业任课老师组成的学生学习规划指导小组,从第一年入学开始即负责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对所学专业正确、清晰、全面、合理认识的基础上制订一个指导3年在校学习的学习规划。

三是培训的实施。实施的关键有两个:一是要充分了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确定相应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且有市场前景和需求的培训岗位,并且要随着行业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整。这属于前期工作,因为这项工作影响到师资力量培养的方向及学生学习规划的制订;二是培训的开展小能走过场,不能流于形式。

其实我国公安院校招生的改革实质上就是这种“两阶段”式教学的典范。这种“两阶段三步骤”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高职教育和职高教育两种教育力‘式的优点:既有理论基础上有强的技能操作,同时有很好地弥补了两种教育方式的不足:高职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和职高教育的“再实践轻理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时不再迷茫,就业时不再盲目;企业可以招到称心可用的人才且缩短甚至没有新员工的培训期和磨合期;学校可以打造特色专业且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的“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