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创作手记

2009-05-29鄢福初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书法家书法创作

鄢福初

“铁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诗人可以将各种不同的境象组合在一起,留有空间。留下悬念,让人联想。书法亦然,看似无一字相连、体态殊异的作品,通过节奏的变化与气韵的连贯,均可构成各种形象。无论小桥流水、冰川雪地、炊烟农舍、绝壁幽壑,抑或黄钟大吕、江南小调,自然万象皆可一寓于书。

一日,赴长沙途中,车塞于长沙大道之南端,良久,颇有倦意。便开窗呼吸新鲜空气。见路旁一水果摊,摊后立广告牌,标示水果之名称、产地、价格种种。似为读书不多之妇人所书,字形歪斜,章法聚散弥漫。而整体看来,活泼跳跃,颇有奇趣,似观黄庭坚所开具之药方,傅山所书之狂草诗卷,章法上的随意布置谓“乱石铺街”,粗看杂乱无章,细则可观秩序,用墨润燥相糅,轻重相间,疾涩相生;结体倾斜攲侧,勾连揖让,有横风斜雨之势。当时激起我强烈的创作欲望。诚然,中国书法之集大成者,皆民间书法之集大成者,北魏墓志、流沙坠简、楼兰残纸、敦煌唐人写经、长沙吴简均为民间书法的经典。

民间书法出自平民百姓之手。艺术源于生活。世间万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古人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担夫争道,“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随处可生灵感,随处可见宝藏。

郑板桥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阳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也。”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这是艺术创作的三大过程。“胸中之竹”乃现实形象与书法家思想情感交融所成,是形象与理性的结台体,这是艺术构成的决定性因素。意在笔先即是这个道理。

人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生物节律的影响,在一定时间,思维从高度灵活期(或兴奋期)到呆滞期(或压抑期)呈周期性变化,同时在一定环境中,思维因环境的心理适应程度而不断地做出新的调整。

创作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下笔之先思维处于一种迷茫、模糊、不确定的状态,这时的心理调整尤为重要。根据作品创作的要求,有三种方法值得尝试:其一,回顾所阅古今经典作品,激发创作灵感。其二,改变创作环境,刺激视觉感官,以求“得来全不费功夫”。其三,冷静下来,清理思路,使形象具体化,或雄浑粗犷,如崇山峻岭;或灵巧清秀,如行云流水;或刚柔交错,如交响组合。

当心理调整到主客观高度一致时,则心手双畅,下笔如神。

风格的形成与社会时代、个性特征、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表现在形式上,点画的形象、间架的构置、章法的处理,遂如其取法何人何帖何碑,同样,学书的经历,很大程度地影响个人风格的形成。

然而,决定性影响风格的是对意境的追求。“境生于象外”,即“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种字外之功,发端于书法家思想层面的境界超越,表现于书法家思维方式的独到深邃与睿智,尤其在于对意境追求的一致性探索与坚守。

清旷雅逸是我长期以来追求的思想境界,即阔大、清雅、疏朗、飘逸。司空图《诗品-旷达》云: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黎行歌。”弘征简析为:“旷则能容万物,达则可贯大千。”如海纳百川,荣辱偕忘。世间万事,概无累。如此境界,心向往之。苏东坡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何等清旷高远,在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地则大江,时则大千,景则乱石穿云惊涛拍岸,人则风流豪杰。如此宏阔,逸怀浩气,使人有登高望远、振臂一呼、与清风白云凌空飘游之感。唐僧皎然云:“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达到这种似是而非、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可谓高古雅逸,风神超迈了。

意境追求相对稳定,审美情趣则自成体系,便可在浩如海的古今书坛,有目标、有选择地寻求知音,确定书法家和作品。当锁定具体作品后,用同样的视觉和思维去审视、剖析、提取自己所需的养分。

大量的北魏碑版中,吾于墓志情有独钟,其疏野、清旷之风常常激起内心的波澜。在那似不经意的野趣中,感受清奇,仰望高古,寻觅超逸。

怀素《小草千字文》与其《自叙帖》相比,一小一大,一收一放,一静一动,吾以为前者字字独立,引带含蓄,恬淡雅静,境界更高。

风格,表现于形式,寄托于意境,来源于思想。

康有为曾立下宏志:“千万年来未有集北碑南帖之成者,况兼汉分、秦篆、周籀而陶冶之哉。鄙人不敏,谬欲兼之。”这段立论虽自恃过高,正如他自己所述,“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不足以副之”。然而,这一审美思想是极其博大的。

北碑、南帖、汉分、秦篆、周籀,且不论其分类是否科学,但其总揽了中国书法的全部体系和内容。一个承载历史责任和创造未来思潮的书家,必须是传统之集大成而后自成面目者,不能凭一己之好恶,取历史之精华,而应以广博之胸襟,吞吐百川之海量,吸纳一切优秀成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猜你喜欢

书法家书法创作
Jazz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