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舞世界的蝴蝶

2009-05-28骆海鹰应金岳

文化交流 2009年10期
关键词:瓦罗永康市永康

骆海鹰 应金岳

法国人瓦罗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大、这么漂亮的“蝴蝶”,蝶身长1.56米,翅膀宽近2米。色彩斑斓艳丽的“蝴蝶”翩翩起舞,使人陶醉,看得瓦罗两眼发呆。在法国圣阿威汀看过一回“大蝴蝶”后,瓦罗又带着妻子、儿女驱车300公里,赶到桑特市再看一回。与瓦罗一样痴迷“大蝴蝶”的一位81岁的法国老人,同样驱车300公里赶到桑特市看“大蝴蝶”。这位老人还对在场的浙江民间艺术团领队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舞蹈。

这是中国浙江民间艺术团参加法国桑特第25届世界民间艺术节的场景。这次永康市民间艺术团代表浙江,赴法国共演出了37天,场场爆满。“大蝴蝶”舞蹈深受法国人民喜爱,为中国赢得了荣誉。为此,时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闻讯特地赶来,接见了永康民间艺术团全体成员。

被法国人称之为“大蝴蝶”的舞蹈,是名为《十八蝴蝶》的永康民间艺术,现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永康《十八蝴蝶》早已享誉国内。早在20世纪50年代,《十八蝴蝶》已多次参加省内外的文艺演出。从1992年开始,先后在上海、杭州、沈阳、天津、泉州、昆明等地各类活动中演出,获得了许多奖项,赢得了“江南文化奇葩”的美誉。

听说了《十八蝴蝶》在国内外的许多动人故事,加上看了几回《十八蝴蝶》的表演,我们自以为对它很了解了,其实不然。前不久,我们从永康市高镇村村报上看到著名作曲家珊卡为《十八蝴蝶飞起的地方》所作的歌曲,心里不由得一震,《十八蝴蝶》竟具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不简单啊!也不由得让我们对《十八蝴蝶》作了一番了解和研究。

据《永康志》记载,《十八蝴蝶》发源于永康市高镇村。该村隶属东城街道,现在已是永康市区的一部分。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根红向我介绍了《十八蝴蝶》的历史。

永康人历来信奉浙中第一名山方岩山上北宋时期的清官胡则,每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前后,各村都要组织罗汉队上方岩山进香、祭拜,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方岩庙会”。1946年,高镇村民为了丰富方岩庙会的节目,从“蚌壳舞”背挂道具的张合动作和风筝制作原理得到启发,用竹篾和丝绸制作出了“蝴蝶”的翅膀,绘上颜色,让十八名装扮成蝶身的美少女背在身上,模仿蝴蝶飞舞的样子,上下左右、前前后后舞起来,另安排几名少女扮演“花神”作引导。就这样,一种新的民间艺术诞生了,在方岩庙会上出了彩。后来,经永康几代文艺工作者的不断完善,由《蝴蝶舞》改为《彩蝶迎春》,再改为如今的《十八蝴蝶》。舞蹈由“唤春”、“恋春”、“闹春”三部分组成,有规定的舞蹈动作,同时配以“江南丝竹”乐曲,整个舞蹈场面热烈、节奏欢快、舞姿优美、色彩艳丽,非常吸引人,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现在,高镇村正在对《十八蝴蝶》的表演形式、配乐进行提高,使之更具现代气息。《十八蝴蝶》成了永康乃至浙江、代表中国飞向世界的一只民间艺术“蝴蝶”。

采访中,我们感觉到,从表面上看,《十八蝴蝶》所表现的是花木茂盛、彩蝶飞舞的江南自然景象,但从深层次上看,《十八蝴蝶》所反映的是永康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康是中国著名的五金之乡,历史上永康人民走南闯北,在外做手艺、经商,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才能回家。每年上方岩山拜“胡公”,乞求保佑,成了一种习俗。《十八蝴蝶》与其他方岩庙会活动一样,成了外出手工业者和家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深深扎根于永康这块热土中。

高镇村作为《十八蝴蝶》的诞生地,是永康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永康党政机关、电视台、永康第一中学、中国科技五金城、永康总部经济中心所在地几乎都在高镇村,高镇村成了永康中心的代名词。永康市综合实力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县(市、区)中排名50位前后,八大五金行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2008年自营出口达24亿美元,永康在世界上知名度越来越大。而高镇村得益于地处永康市区的中心地带,经济发展迅猛,年经济总量达11亿元人民币,村民生活富足,高镇村这只“小蝴蝶”伴随着永康这个“大蝴蝶”高高飞舞。

在高镇村采访时,我们刚好赶上高镇村民在排练村歌《十八蝴蝶飞起的地方》。村民们都有一种自豪感,歌声中迸发出一种力量和魅力。王根红对我们说:“一个村光经济富裕不算富,物质、精神文化一起富裕才算富。我们要把历史文化传承好,把‘村歌唱好,把‘蝴蝶舞舞好,把经济搞得更好,让永康的《十八蝴蝶》飞得更高。”

猜你喜欢

瓦罗永康市永康
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论姚永康瓷塑《世纪娃》的艺脉文心
胡志刚 典藏
永康日報
“店小二”王永康,这个月可真忙!
最好的奖牌
浅谈五金工艺材适用优良树种筛选
流变与传承
——秦汉时期“伏日”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