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德育领域的延伸与深化:现代公民教育

2009-05-27章文丽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5期
关键词:公民德育教育

章文丽

加强公民教育,增强公民意识。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学德育领域的延伸与深化。合格公民既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又有参与政治的热情和与其他公民、社会组织搞好合作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学校进行怎样的教育,未来就会有怎样的公民。

我国“公民教育”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增强。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扩大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也给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造成了模糊认识,道德观念淡薄、守法意识不强、善恶界限混淆、诚信规范缺失等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对青少年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公民意识淡薄。学生缺乏公民感,在200余名学生中调查中,竟有95人不知道什么是“公民”,更不知道自己是“小公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很少,更缺少对作为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的了解。在生活中,学生只听家长老师的安排,很少关心公共事务,因而表现为对社会缺乏责任心。

2公共精神的缺乏。在社会上,人们的观望、自保、冷漠、排斥,反映我们缺乏现代公民应有的“自主、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风尚。因此,我国学者李慎之认为:“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

3公民教育理论化。公民教育纲要、公民教育歌谣及公民教育手册等都停留在理性层面,有的教育工作者甚至让学生大段大段抄写有关公民教育的内容,这些做法严重与生活脱节,与社会剥离,更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教育效果更是微乎其微。

解决的方法及途径

学校公民教育首要在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协助他们认识、接纳和尊重自己,从而接纳和尊重他人;继而帮助他们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及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由个人发展到群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系统,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且能付诸实行,最终成为一个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负责任的人。公民教育不能抽离现实,凭空教授。学生必先掌握具体而实在的知识和技巧,从而思考、感受、判断,再而化之为行动。

1开发现代公民教育校本教材。结合我国目前的具体教学实际,如果我们只是口头上承诺公民教育要融入和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大背景中,那么这些“豪言壮语”在现实中就只能成为“空中楼阁”。所以,从现实观照来看,我们在中学德育中进行公民教育应以开设独立课程为重要形式。根据现代公民教育的内涵和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借鉴港台实践经验,公民教育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单元一: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接纳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缺点两大部分。对学生的培养重点在于肯定自己,欣赏自己;能坦诚与人沟通;认识优点和缺点对成长的影响;掌握赞赏别人的方法,建立与人沟通的渠道。

单元二:生活技能。包括时间管理、金钱管理、情绪处理和沟通技巧。培养学生的珍惜光阴、善用时间的观念。有正确的金钱价值观,能抗拒金钱的引诱,善用金钱。认识到双向沟通的重要性。学习到语言沟通的有效方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单元三:求学。包括因何读书、如何凑书、理智面对学习压力和树立终身学习的新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能理智面对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保持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教导学生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为将来融入学习型社会打下基础。

单元四:家庭与我。包括家庭的功能、家庭的关系模式和两代沟通与冲突处理。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态度。肯定良好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培养爱护及关心父母的态度。让学生认识到与父母沟通的障碍,反思与父母冲突的事件及原因,积极面对改善两代关系。

单元五:朋友与我。包括我是关系的起点、交朋结友、交友基本法和择友秘籍。帮助学生了解个体与他人、社会的共存关系,认识群体的力量;认识朋友的种类;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明白朋友对自己的影响;学习与朋友相处的正确技巧和原则;培养朋辈间互相支持及支持的关系;学习朋辈互助的技能;认识损友可能带来的坏影响;反思选择朋友的准则;学习如何抵抗损友的诱惑。

单元六:国家民族与国际社会。包括吾土吾民和多样化的世界。加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倡导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扩宽学生视野,开拓学生关怀世界的胸怀,为将来做好世界公民打下基础。

2组织相关学科(政治、语文、历史)教师挖掘本学科有关公民教育的知识,在课堂教学时进行渗透。在2001年启动的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公民教育内容与价值并非没有关注。在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设计的课程改革方案中,特别强调公民教育中核心价值观,诸如正义、平等、宽容、公正、尊重、国际理解等价值理念,同时,还有一些理性思考的方法也融入人文学科的具体学科课程之中。

3开展现代公民教育相关课外活动。(1)时事专题活动:根据社会上发生的时事作专题活动。全年约4次。(2)时事常识问答比赛:为鼓励学生关心社会,每两月举办班际时事常识问答比赛。(3)新闻角:为培养学生阅报及留意时事,在每班设立新闻角,学生须轮流负责更新每班墙报的新闻剪报。(4)专题讲座:为针对每级学生需要,本课题将举行专题讲座。(5)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本文所说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不同于我们以往开展的德育活动,其更加强调公民教育活动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是全体学生共同开展的教育活动;主体性——活动的每个环节突出学生主题地位,以学生自己的实践、体验、探究为主;社会性一面向社会现实生活,在观察、探究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现象、问题的过程中实施公民教育;实践性——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在社会实践中观察、体验和思考。是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融入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

4建构以学校为主体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现代公民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在学校——家庭的教育网络中,作为公民教育主体的学校应主动寻求与家庭的合作。首先,我们在所在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公民教育有关知识的传授。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分组,每组每月活动1~2次,由学校分管德育的校长、年级组长和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讲课和谈话,把公民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家庭教育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协助家长了解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指导他们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教导儿童,使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观念;其次,组织家长讨论会,请家长互相交流自己的教育经验,以素养好的家长群体带动素养较差的家长群体,以达到共同进步。另外,在学校公民教育工作中,还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充分发动社区为开展公民教育创造有利的现实条件,并将之真正纳入社区工作,营造对青少年甚至全社会进行公民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公民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社会保证。在具体实施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基地、社区德育基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公民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福利院等社区服务、参观访问,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来学校演讲、做报告,与学生座谈、讨论等等。

猜你喜欢

公民德育教育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