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主模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009-05-27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3期
关键词:民主政治建设

刘 春

【摘要】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不断解决问题又不断面临挑战的进程。民主政治建设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要求我们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些“政绩工程”、不规范的垄断经营与部门利益等等,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民主监督,在资源和市场机会的获得上享受超越市场的特权和利益。

【关键词】民主政治 问题政治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毋庸置疑的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客观上是一个不断变动演进的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不断解决问题又不断面临挑战的进程。进而决定了民主政治建设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要求我们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将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与政治文化快速变革之间存在落差

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的政治文化经历了快速的变革。突出的表现就是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显著提升。在各群体的人民群众中,要求政府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的呼声日益强烈。各级党委和政府正在经历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强烈的大规模的推进民主政治诉求的压力。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与日俱增,并已形成了时代的要求。

相形之下,现实中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和内容,在不少的环节上要么和群众的期望脱节,要么与社会成员的诉求相比显得被动和滞后。尤其是个别决策人或行使权力的机关,在处理社会问题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不到位,甚至一些举措排斥民意和民主参与,明显地落后于新时期政治文化变革的要求和社会舆论的大趋势。这种状况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导致现实的政治运作机制与不断高涨的民主的政治文化出现落差和不适应。也正是鉴于这种情况,党的十七大特别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要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相适应的任务。

民主政治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存在不适应

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其本质要求来说,需要民主的政治体制提供调控和服务。市场经济愈发达,民主政治就应当愈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以市场主体权利为本位,以基于自由意志为基础的契约为纽带,以平等公开竞争为资源配置的运作方式,因而必然要求服务和调控的政治体制是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内涵的民主政治体系。而且特别要求公共权力受到约束,因为不受约束的公共权力最终必然扭曲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这种不可分离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日益凸现,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然而必须承认,就现实的发展状况来看,相当多的地方和行业,民主政治的作用还未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匹配。民主政治的发育程度还不足以充分保障公开公正的资源分配秩序和市场竞争秩序。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些“政绩工程”不规范的垄断经营与部门利益等等,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民主监督,在资源和市场机会的获得上享受超越市场的特权和利益。扭转这种状况,固然需要有经济的和上级政府的行政措施予以遏制,但推进有效的民主参与和强化广泛的制约监督是任何措施不可替代的更具有长远效力、更符合市场经济本质的手段。为此,必须重视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尚有差距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内容就是民主法治。党的十七大特别重视改善民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这实际上就揭示了民生的发展和保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动力机制。有民生就会有民意,改善民生必然需要有广泛公开的民意表达,这在民主政治的环境中才能予以保障,而最终解决民生问题也需要运用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手段才能真正实现。所以发展民主政治对于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已经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但也要看到,由于民主体制的不完善,在很多环节上制约了党和政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的能力。例如由于民主参与的渠道不畅通,就极大地局限着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获得广泛社会支持、调动和整合群众力量的能力。甚至由于权力制约和民主监督的不到位,公开和公正的机制不完善,使得一些利益分配和资源运用偏离改善与保障民生的大目标。这一点从每年公布的国家专项审计报告中就可看出。而克服这种状况,重要的选择只能是不断健全与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密切相关的民主体制和机制,很多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证明,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紧密协调问题

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实现形式就是体现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就没有民主政治的发展,二者是内容和形式、车辆与轨道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步骤和内容直接决定着民主政治发展的推进节奏和成熟程度。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方面主要应解决的问题包括:

一是执政党的各级领导组织必须大力提高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能力。一般来说,民主执政的能力强,民主政治的发展就会积极主动,就会更多地依靠民主机制来解决社会发展问题,借助民主手段疏解社会矛盾。反之就会产生大量人为的阻力和不适应,进而制约民主政治及社会的发展。

二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随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变革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例如改革与完善党管干部的方式就与干部人事制度的民主化不可分离。党管干部的政治原则不能动摇,但党管干部的具体运作方式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加以不断改革,必须符合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要求,使领导干部选拔更多的建立在民意基础和基层干部群众推举之上。

三是体制的变革与规范的变革也要相互适应,不能脱节。一般来说,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一定要和行为规范的变革相互吻合,这样才能使得体制与规范有机结合。正如道路格局发生变化,路段的行车规则必然调整一样。但目前的现实是规范规则的调整快于体制的变革,形成大量的新规范与老体制的矛盾。党和国家出台了不少新的法规和政策,但一些传统的体制不适应新的民主机制和规范,出现老的体制格局对新的民主机制的不适应甚至扭曲。例如选拔任用干部的知情权的落实,就存在各种各样不尽相同的做法。民主推荐和民意测验的结果有的公布,有的从来不公开。而如果不公布的话,事实上也无法真正起到对选拔干部的监督约束作用。而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只能是加快体制的调整变革,做到体制变革与规范变革相协调。(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只有坚持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保证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正确方向,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坚持这一特点和优势,是亿万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

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目的,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要条件。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是互为条件的。社会不稳定,经济就不能顺利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使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将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为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程度和水平创造更加雄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从一开始就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失去了国家主权、不能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尊严这一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民主成果就会丧失。

符合渐进有序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不断提高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程度和水平的历史过程。完备的民主形态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研究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和创造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机制新方式,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只有几十年,与人类历史上其他社会制度相比,时间还很短。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人民日益充分地享有和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将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完全可以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将越来越完备,其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必将越来越充分地展现出来。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将越来越多地享有更加丰硕的政治文明成果。(摘自200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猜你喜欢

民主政治建设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