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其字也慎独

2009-05-27洪伟辟

福建文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书作书法

洪伟辟

书家尤慎原名尤思明,慎字是他日后自己改的;他的斋名叫独庐,又称未止轩。斟酌这些字眼,可以猜出这慎独二字正是他为人立世的座右铭,且将奉行终生。

他的书法究竟如何之好,由不得我这门外汉胡说八道。可是我和他交往多年,读过他不少短篇更看过他好多好多的书作,又兼享有在旁观其l临池之幸,不能不说对他有点了解。但如果要论起他的人品和作品。我只懂得说:名如其人。字也如其人,就连他的文章也一样如其人!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像个端端正正的文弱书生,讲话轻声细语,做事认认真真。在人群中,他总默默地坐在一隅静听别人剧谈,即便是看法相左,心中自有主张,不喜争辩,尤其不愿附和。他习惯在属于自己的领地里安静邀游,索笺淡墨,不买胭脂画牡丹,也不在乎外人褒贬。甚至集龚自珍的“洗尽狂名消尽想”、“胸中海岳梦中飞”写成对联以勉励自己。可别以为他是个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其实,和他真诚相与的人不少,而且都非泛泛之辈。

尤慎出生在晋江安海,也许是受到这著名古镇浓厚文化氛围的影响,他家兄弟个个都喜欢舞文弄墨,而排行最小的尤慎天分最高又最为执著。他始终牢记启蒙恩师的告诫:要做好学问,务须淡化虚荣,认准目标走自己的路,将来才有可能进入艺术创作的自由王国。我想,这慎独二字,极有可能就是从那时注入他心里的。他的小楷写得特好,大有褚书风骨,端严秀永。清淡脱俗,第一次参加省青年书法大奖赛便荣获一等奖。当年的尤慎只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青年,能赢得行家的赞赏实为难能可贵。他第一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收获更大,从北京参观、交流回来后,他的书风很快就起了变化,变得既像修竹之挺,又如蕙兰之秀。他第一次举办个人展览是我为他写的序,记得在动笔前我曾和他进行一番交谈,我说我从他的书作中发现他很讲究画面的动静和疏密,并非提起毛笔就一行复一行地一气写到底,似是有意将中国画的布白手法用于创作之中。又问那幅用六尺宣写就的“大未必佳”是否在对观众说惜墨如金尤为难能,未必字形斗大笔墨纷飞方称杰作?待到最后我说起他近来写的“兰竹字”似是在脱胎换骨时,忽见他眼睛一亮,我知道此言中的。朋友们也都看得出,他的书法正在逐渐脱出古人的形意,步步走向如诗的画境。近年圈内正时兴现代艺术书法,有人见他写了不少章草,怀疑他在趁风转向,对此,尤慎笑而不答。我想,要料其行止,不可忘记他所奉行的“慎独”,他之所以对这吃力不讨好的书体情有独钟,大概是想将其精华融入自己的兰竹字,果其然否?日后但请拭目以待。

尤慎清楚地知道,书画的优劣,绝不只是单看手上功夫,他在《书纪老丈翰墨题辞》中写到:“夫书者,大抵以学识涵养辨高下,至若弃百事。弊精疲力,以学书为事业,用此终老而穷年者,欧阳永叔讥之。”可见他早就认识到要修成善于将自己的情感化作艺术语言的书画家,必须兼有功夫之外的各种涵养。业余时间,他除了书写之外,几乎手不释卷,更撰有一篇篇精短的美文,泱泱文采,一室生香。

尤慎一路走来,经受够孤独和寂寞,饱尝过苦辣与甜酸,始赢得满卷绮兰郁馥、秀竹婆娑。如果有一天,他将自己的佳篇一一抄写成集,岂不又是一道新景!愿他不会辜负笔者的殷望。

责任编辑楼兰

猜你喜欢

书作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动在精神静在心
书法欣赏
英语日记一则
书法类
江苏人屠新时三幅书作丹佛亮相 美国艺术博物馆青睐当代中国书法
论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