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制片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十一)

2009-05-27张金豹

关键词:文昌讲究果农

张金豹

五是翔实与空间的关系。解说需要翔实,否则就会流于空洞;解说需要空间,否则就会溢满。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内心世界,无不需要应有的空间。空间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艺术。就拿相声来说,它本身是一种喜剧艺术,需要表演者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抖开一个个包袱,让观众在回味中激动兴奋起来。如果不给观众接受信息的空间,再好的作品也会变得乏味。讲话也需要空间,要讲究语速,讲究节奏,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讲到重要的时候,需要适当停顿,以示强调,以引起听众的反应和回应,引起他们的心理共振和互动。音乐要讲究节奏,时而激昂,时而舒缓,有张有弛,有板有眼。摄影绘画,行话叫“留白”,一幅上等的艺术品,绝不会整个画面满满当当,无天无地。书法作品讲究章法,除了书写的功力外,还要讲究布局谋势。电视语言也要有空间。布局要讲究详略,语言要讲究含蓄,细节要说得清楚明了,观点要鲜明犀利,有些话要点到为止,留给观众去回味,去思考。说得太满、太白,反而失去了精彩。详略、含蓄,其实就是空间。事实上,空间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如何去认知,去把握,去创造。只要注意把握空间,创造空间,任何表达都会锦上添花,提升档次。只要运用好空间之美,就会使你的讲话汪洋恣肆,挥洒自如;就会使你的表演张弛有度,充满魅力;就会使你的书画神韵流淌,空灵飘逸;就会使你的音乐宛如天籁,美妙绝伦;就会使你的电视语言内蕴厚重,流光溢彩。

(三)要有好的细节。电视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好看是电视片的根,也是电视片的核。失去了观众就失去了价值。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好看呢?当然需要全方位下工夫,但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节。一部好的片子,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往往都是一些细节。有细节才有故事,有故事才有意思,有意思才好看。我们应当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党员教育片强调思想而不必拘泥细节。实际上,无论是专题片、工作片,还是文献片、艺术片,都需要有细节。二是细节是由脚本来完成的,与摄像、编辑无关。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细节无处不在,贯穿于制片工作的全过程。前期的选题、策划,摄像中的抓拍、特写,后期编辑中运用设置悬念、人物铺垫、交叉叙事、节奏变化,都是强化细节,增强故事性、可看性的重要元素。

重庆去年参评的《大可有为》,细节刻画得不错,并由一个一个细节构成了很好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细节是,在外工作多年回村担任村干部的杨大可,一心想帮助老百姓致富,在老梨园改造时,有个果农气冲冲地骂杨大可,说他教的办法使他的果树都死掉了。杨大可没有恼怒,而是到现场看了看,原来那个果农在喷洒农药时,没按规程来,虫子病菌药死了,连树也药死了,在杨大可的精心示范下,那个果农才心服口服。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些细节,才使杨大可的形象更真实、更丰满、更可爱、更令人信服。我们中组部电教中心在拍摄《谷文昌》的时候,对细节的运用体会也很深。当时,中央领导有批示,要把谷文昌作为重大典型进行宣传,要求《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福建做一部系列专题片。福建省委组织部和省电视台联合做出的片子送到中组部审查的时候,连续几次都通不过,主要原因是说理太多,细节太少,可看性和感染力不够。后来,领导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要我们重新来做。当时,面临的困难确实很大。谷文昌那时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离开他担任县委书记的那个县已经四十多年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留下的可供使用的资料很少,能够找到的只有六张照片,后来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找到当年毛泽东接见他的一个镜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两下福建,深入采访,千方百计挖掘资料,想方设法挖掘细节。比如,当地群众自发地为他雕刻石碑,还有人用闽南岩石雕刻了香炉,用这些细节回答人们为什么这样怀念他。找到他家曾经用过、在南方特别是在领导干部家很少用的大生铁锅,叙述他所以用这样大的锅,是因为经常有基层干部或农民群众在他家吃饭,体现了他同父老乡亲的血肉感情。整个片子的结构是:民心是镜、生命之树、春风化雨、长堤作证、山道弯弯、明月清风、精神永远,六张照片,做成了七集,几乎每集都是由具体的细节支撑着。虽然这部片子算不上精品,但领导审查时给予高度评价,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和下发之后,也得到了广泛好评。曾获中国电视奖系列片一等奖的《中华之剑——剑之魂》中,缉毒队员王世洲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牺牲,送葬时他的母亲挣脱搀扶她的人,上前给棺材里的儿子一个嘴巴。这一细节画面配了这样一段解说词:“这一巴掌,打碎了多少母亲的心!85岁的老母亲对着42岁的儿子喊:‘咱不是说好了么?你怎么能走在我的前面!”让人揪心的同时更让人体会到牺牲者的壮烈、牺牲者的价值。

猜你喜欢

文昌讲究果农
文昌发射场暮色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吃火锅的这些讲究,你知道吗?
神像与游走:文昌出巡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健康吃饭有讲究
冬季若上“火” 食“冷”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