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树理提携青年作家

2009-05-27张兴渠

世纪 2009年3期
关键词:活人登科赵树理

张兴渠

1952年,我从震旦大学毕业,被选派到中央文学研究所研究生班学习。其间听到有关赵树理提携青年作家的一些轶事。

解放战争时,陈登科写了一部小说《活人塘》,行军时把它带在身边,未曾片刻离开过,不过他自己也弄不清这就是小说。1949年他到安徽合肥,才算安定下来。有人劝他把稿子寄给刊物试试看,可是他对文艺界的情况一无所知,寄给谁呢?他忽然想起了赵树理,听说赵提携后进,不遗余力,于是他鼓足了勇气,就把稿子寄给了赵。

这时赵树理正在北京《说说唱唱》当主编,看到陈登科的字写得歪歪斜斜,错别字也很多,不免有点头疼,只能勉强看下去,渐渐他竟被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所感动,还未读完稿子,他就拍案称奇,“好,好,多好的作品啊!”他要编辑“认真加工,全部照发”。兴犹未已,他还亲笔写了《活人塘“四人赞”》,其中他赞刘根生曰:“狂敌迎锋倒,碉楼触于摧。临危坚不屈,视死坦如归;得救知群力,相依渡久围。时机才一到,拔地一声雷。”从此《活人塘》成为一本畅销书,陈登科也享誉文坛,赵树理又把陈登科推荐给丁玲主办的中央文学研究所深造,陈登科终于走上了文坛这个神圣的“殿堂”。

同时,有位青年作家王孔文,本来他在上海《解放日报》工作,已写有《庄稼人的故事》也被选人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他对赵树理的著作如痴如醉,十分倾倒。有一次,晚饭后人们习惯地沿着后海漫步,随意闲聊,而王孔文的脑海里却浮现出赵树理作品之一《小二黑结婚》的故事情节,他也想写一篇题材与此类似的作品。他边走边想,似有所得,一不小心,撞上了一棵柳树而不自知,头部肿起红红的一块疙瘩。赵树理得知这一消息,无限感慨,对他这一片真诚更加赞赏了。后来王孔文写成一篇小说《粮食》,有些情节就是撞树时构思而成的。小说既成,就请赵树理指教,赵感觉到从小说的布局谋篇到人物故事的描写无一不像自己作品的风格,大为欢喜,就把这小说介绍给《人民文学》,很快就发表了,果然影响非凡,成为孔文的代表作,还被选入全国青年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所编选的《青年丛书》一书中。

猜你喜欢

活人登科赵树理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大变活人等
画像背后藏着活人
第五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正式启动
人物通讯要以情“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