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魅力的展现
2009-05-25洪淑毅
洪淑毅
充满魅力的课堂,就像一块富有极强“磁性”的无形“磁铁”,能紧紧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只有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巧妙安排、灵活运用,引领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感悟,才能让学生充分领略到课堂的魅力,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一、新课导入要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新课的导入,对于全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设计,力求从一开始就充满吸引力。
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既能够让学生的精力快速集中,有效进入新课的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预设和教学。
例如,在《文明交往的艺术》的新课导入中,我设计了“三次不同的握手”环节。一开始我先设置悬念,随机与三位学生握手交谈,且只与第一位学生有正确的握手姿势和亲切的交流。然后,我提问道:“观察刚才的三次握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于是,学生分别就三次握手中老师的不同姿势与交谈态度发表看法,指出第一次握手时老师握得很有力、时间持续较长,和学生交谈很真诚、亲切,眼睛一直注视着对方。但是第二次和第三次握手只是轻轻一碰就甩开手,学生在说话时老师也显得漫不经心,让他们感觉似乎很不尊重学生。于是我顺势发问:“如果让同学们通过握手来选择一位朋友,你愿意选择哪一位?”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第一位!”于
是,我指出:“一次简单的握手可以让我们赢得一位朋友,同样也可以让我们失去一位朋友,可见文明交往有艺术!”就这样,我把学生的好奇心和认同感给调动了起来,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主题探究要丰富多样
“主题”指课堂教学的主题。主题探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这一环节实施得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所以,对于主题探究环节的教学设计,教师既要注意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具有较强探究性的问题,用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更要处处渗透“以学生需求为本”的理念,围绕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及未来的发展来展开,设置合适的探究渠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探究,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满足需要、体验成功的愉悦的过程。
例如,在《放眼世界》的主题探究环节,我邀请学生们一起乘坐一趟“文明直通车”,来一次“世界文明之旅”。“旅途”第一站是“环游世界,说文明”:通过一个“世界文明知多少”的知识竞赛,让学生们了解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孕育着多种多样的文明形态,感受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然后“文明直通车”继续前行,来到第二站:“奏和谐文明乐章。”本站通过“看舞蹈,说文化差异”和“表演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这两个环节让学生体验不同文明之间既存在差异又有其共性。最后来到第三站:“赏古乐新奏,促文明交流。”学生们欣赏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后,一起探讨了这样一个话题:“女子十二乐坊作为我国第一支全女子民乐组合,她们为什么能红遍全世界?”经过共同探究,学生总结出:女子十二乐坊之所以这么成功,是因为她们把中国古老的琴音与西方流行音乐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全新现代气息的、没有地域之分又具有鲜明东方特色的音乐。从她们成功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对待不同的文明,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在尊重自己民族文明价值的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明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同时要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
又如,在学习《理解与宽容》一课时,我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个小组探究活动:“确定你认为现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步骤如下:1. 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写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三件事,并在纸的背面写上认为其重要的原因;2. 请每一位学生都把所写的内容介绍给本组的其他人;3. 小组讨论,确定小组公认的三件最重要的事情;4.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公认的最重要的三件事及其原因。各小组代表介绍完毕,我又对他们提出了三个问题:1. 小组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确定最重要的三件事的?决定过程小组有何争议?2. 每一个人都同意这三件事最重要吗?为什么?使每个小组成员的意见一致困难吗?为什么?3. 如果有人要把他的认识强加给你,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人认为你列出的事情根本不重要,你会有什么感受?问题一抛出来,全班学生便争先恐后地急着举手发言,纷纷讲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真切地体悟到:理解他人,就要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和好恶,以开放的胸怀去体察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想法,从而消除误解与隔阂,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生活中不能没有宽容,有宽容才能共处;宽容和理解是促进团结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在这种“亲历”的探究中,学生们既收获了知识,又实现了情感的共鸣,还体验了学习中成功的愉悦。
三、课堂总结要余味无穷
课堂总结既意味着一节课的收尾,也关联下一节课的开始。所以,课堂总结要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后续学习的强烈欲望:它不仅要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为本节课的教学画上一个圆满句号,更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画出一个无限延伸的省略号,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获得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文明交往的艺术》的总结环节,我设计了“心与心的交流”活动:请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参照本节课所探讨的内容记录下对人际交往的一些感悟,把小组的感悟写在可张贴的“小脚印”上,由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并张贴到名为“文明之路,你我相伴”的一幅绘画作品上。这幅作品是在课前由全班学生共同创作的。在背景音乐《同船共渡》的渲染下,在充满阳光与朝气的画作面前,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灵感被完全调动了起来,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认认真真地书写着,不一会儿就都完成了,真挚的话语写满了小脚印。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