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的记忆 艺术的诉说

2009-05-25景月亲

人民音乐 2009年1期
关键词:编著者陕北民歌

提起陕北,很少有人不知道这片红色的土地。20世纪20年代以来,这片红色的土地越来越多地吸引了中国和世界的目光。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铭刻着中国人的记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世世代代传唱的民歌诉说着祖祖辈辈人们的欢乐、悲伤与希望。时间在推移,古老的陕北民歌又唱出了新的内容、新的风采!由马东霞女士编著、西安地图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的《红色土地上的陕北民歌(上/下)》以崭新的视角将陕北民歌与红色土地上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历史成为艺术的诉说,使艺术成为历史的记忆”,让人们在历史中品味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在原生态的一首首陕北民歌中解读那段逝去的峥嵘岁月,是近年同类出版物中很有分量的一部图书。

阅读《红色土地上的陕北民歌》,首先感受到的是该书鲜明的资料特色。全书分为上下两册,编著者通过对上千首新民歌精心梳理筛选,反复分析研究,最终选定了636首歌曲编入其中。这六百余首歌曲,以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重大历史阶段为主线,有重点地选取了反映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的民歌。同时,为全面展现陕北民歌的发展脉络,该书收编了一些建国后至本世纪初根据陕北民歌素材和音调编创的歌曲。浏览《红色土地上的陕北民歌》目录(一、二级细目),从人民英雄刘志丹(传播马列主义→创建陕北游击队→踊跃参军→陕北游击战→瓦解敌方歌→陕北红军壮大→二十五军上来了→怀念刘志丹)→迎红军(盼红军→中央红军到陕北→拥军)→参加红军(共产党来了跟上走→赞红军→革命成功再回家)→边区好(赞边区→土地革命→大生产→运输队→拥军→赞领袖→保卫边区→在延安创作的歌)→儿童团与少先队→妇女解放(妇女解放歌→妇女闹革命→妇女拥军→婚姻自由→创作歌曲)→抗日战争(抗战歌→参加自卫军→打日本→当兵→同盟歌→练兵歌→创作歌曲)→解放战争时期(大反攻→上战场→创作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家做主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恢复生产→怀念领袖→信天游唱出黄土地)……可以看出,《红色土地上的陕北民歌》是将民歌镶嵌在历史之中,把陕北民歌还原到中国革命历史画卷中进行展示,历史地反映陕北民歌的发展脉络以至全貌。这样的编选视角,这样梳理、分析、整合而成的陕北民歌集,超越了以往陕北民歌的编选思路,为今后陕北民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新颖的视野,其别样的资料性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如此,由于上述的编选视角,使得《红色土地上的陕北民歌》一书更具备了一种同类型图书无可比拟的史料性特点。熟知艺术史的人们都知道,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革命斗争,都会率先在音乐、绘画、文学等领域里得以体现。陕北民歌作为一种民间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亦毫无例外地体现出了中国革命斗争中那段难忘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西北红军主要创始人刘志丹、谢子长等共产党人组织领导了陕北游击队开展土地革命,闹红了陕北高原。1935年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这里便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成为党中央领导全国军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司令部。从此,历史选择了陕北、选择了延安!正如该书编著者所论述的那样:由于延安这个特定的历史地位所决定,陕北民歌便顺理成章地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全过程。在这里,陕北民歌已不仅仅是一首首民歌,它们,更代表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一段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歌集的出版,对于20世纪中国革命音乐史的研究以至中国军旅音乐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编著者在该书中选用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如形势图、图表、照片等),按图片内容穿插于相应各个章节之间。例如,《陕甘边区根据地发展形势图(1932.12—1934.4)》、《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表(1933.2—1934.4)》、《国民党封锁陕甘宁边区示意图(1938—1943)》,以及《刘志丹》、《赤卫队员》、《吴起镇》、《长征到达陕北》、《群众在街头看红军出师抗日誓词》、《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楼》、《毛泽东题写“自己动手”》、《战士纺线比赛》、《359旅开进南泥湾》、《冼星海指挥〈黄河大合唱〉》、《送军鞋》、《抬担架》、《送弹药》、《毛泽东率中央机关东渡黄河(1948.3.23)》、《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表面看来,这些历史图片资料似乎与陕北民歌没有关联,但是,当它们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时候,那些早已逝去的历史情景似乎又回到了人们面前,并同这一历史时期相应的陕北新民歌相辅相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给《红色土地上的陕北民歌》这本书增色不少,更增加了该书资料性、史料性的分量。

其次,《红色土地上的陕北民歌》虽然是一部民歌资料集,但编著者匠心独运,使得该书透出了一种同类图书少有的学术性特色。首先,该书的立意、选题、编排很有特点,使该书既具有强烈的陕北文化韵味,又具有基于中国革命的时代特色。编著者面对陕北民歌的汪洋大海,并非简单地罗列一首首民歌,而是从“红色”切入,以革命历史为主线,选取每个阶段有重要性和代表性的民歌加以编排。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体现编者意图,又编选一些建国后至本世纪初根据陕北民歌素材和音调编创的歌曲以及相关联的部分抗战歌曲等。通过这样的选择与编排,既鲜明地体现了该书的编著特色,也反映出编者对红色土地上的陕北民歌以及陕北民歌的传播传承所进行的初步的、框架式的探索。而这样的基础性工程也省却了许多人的暗中摸索之辛苦,为新视野下陕北民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平台,其学术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另外,该书编著者也对陕北民歌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通过本书的前言、后记以及每一章节大量的文字资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编著者在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而且,从书中收入编著者的两篇论文《浅析民歌〈东方红〉传承中的文化内涵》和《从演变看民歌的双向传承》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其立足于民歌整理工作实践,在民歌研究方面不断探索的足迹。从“后记”中得知,该书编著者从小听着陕北民歌长大,之后又多年从事过陕北民歌的收集、整理工作,对陕北民歌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上述两篇论文分别选取了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东方红》以及新民歌《活捉蒋介石》为个案,通过层层分析研究,从中探讨了民歌传承与流变中的规律性问题。编著者抛砖引玉式的研究以及该书呈现给读者的丰富的陕北新民歌、相关新民歌、相关编创歌曲,相信从事民歌研究的人们一定会十分清楚其中所蕴含的学术价值。

再次,本书的编排体例不同于以往的陕北传统民歌或按体裁(如号子、小调、山歌等)或按歌词题材(如劳动生产类、社会斗争类、爱情婚姻类、世情风物类、传说故事类、儿童生活类等)或按地域或按民族等等的编排方法,而是采用了以时间顺序与民歌中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相结合的方式,纵深还原和呈现了以革命为主题的红色土地上的陕北民歌,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编著者的意图。这种编排方法所提供的崭新的阅读视角,对于一般的读者,可以在编者的精心带领下,将陕北新民歌历史画卷似的尽收眼底、尽览于怀;对于中国革命音乐史研究人员,则提供了内容丰富、条缕清晰的研究史料;对于民歌研究人员,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陕北新民歌的发展脉络,促使其更好地认识、研究陕北民歌乃至整个陕北音乐文化。

当然,作为一部以资料性为主的图书,如果在上述编排体例的基础上,于文后再附以曲名索引以及曲目流传地、演唱和采录记谱人员(该书正文均有详细提供)资料索引,则于读者与民歌研究人员来说,检索利用起来就更加便利了,也必然会进一步增加该书的资料性、工具性与实用性分量。尽管如此,阅读完《红色土地上的陕北民歌》,本文笔者仍为该书的编著者所深深地打动。她以个体之力,多年来执著于陕北民歌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有独特审美品味和极高艺术价值的陕北民歌的保护,肩负了自觉的使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其精神令人钦佩。

参考文献

[1]李诗原.序.《红色的记忆与诉说》[A].马东霞编著.《红色土地上的陕北民歌》[C].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7.5

[2]马东霞编著.《红色土地上的陕北民歌》[C].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7.5

景月亲 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 金兆钧)

猜你喜欢

编著者陕北民歌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新书架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新书架NEW BOOK
新书架■NEW BOOK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新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