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之构想

2009-05-25任海芝

审计与理财 2009年5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讲授职业道德

任海芝

《基础会计》作为高校会计、审计、企业理财等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因其自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再加上此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把握,致使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时感觉到很抽象,甚至乏味难懂,极大地影响了其对本课程乃至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试图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恰当安排教学环节

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诸多高校对会计学专业教学环节的安排是:理论课程讲授,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而且,大多数学校首先安排的是理论课程讲授,再安排各类实验和实习。这些看似合理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致命的弊端。而对先期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的影响最为明显。笔者曾多年讲授过《基础会计》课程,在对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考入大学之前对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对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更不清楚。而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一般是在大学二年级修完有关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不难想象,在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尚不了解,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相关概念绝对陌生的情况下,空泛地去讲解企业资金周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复式记账法、成本核算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内容,教学效果定会大大折扣。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地调整教学环节,一改以往先讲述理论再接触实际的程序。将现有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环节调整为:实地参观→理论讲授→认识实习→模拟试验。即在没有讲授具体内容之前先带领学生到企业(最好是产品制造企业)参观其生产流程(为会计要素和成本计算的讲解奠定基础),浏览其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再结合会计执业人员的现场讲解,会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有个感性认识,在接触到理论和相关概念时才不会感到陌生,利于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再按教学计划要求进行理论知识讲授、认识实习及模拟实验等,其良好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目前市场上《基础会计》教材的思路大体上都是四大部分,即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部分;会计核算方法体系部分;会计核算组织程序部分和会计工作组织部分。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毋庸置疑,此思路自有其道理,是一个完整的、合乎逻辑的构思过程。但笔者认为以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会计基本理论为起点展开学习,不仅缺乏方向感和整体感,也加大了初学者对枯燥理论理解的难度。为克服这些弊端,笔者主张《基础会计》课程的讲解以财务报告作为逻辑起点对相关内容展开讨论。即从会计工作的最终境界——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入手,在简单介绍四张主表结构和用途的基础上,随即逐步阐释欲提供这些报表应借助的一系列专业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结合实地考察中对会计业务的认知,使学生在明确最终目标的基础上,逐层深入学习相关内容,整体感和目标感都很强,也便于将较为枯燥的概念和理论深入浅出的加以讲解,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课程实验。这是该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发展。通过多媒体会计模拟软件的操作和手工模拟实验,能够使学生全面地掌握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运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其具体内容可分为单项模拟实验和综合模拟实验两部分。其中,单项实验应包括: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四部分;综合模拟实验,则应以一种或几种会计核算程序为例,练习会计循环全过程的所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要提高广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些最重要的品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尤为重要。《基础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身的特殊课程。单纯的理论讲授或单纯的实验教学均不能奏效。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借助于现场观摩、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现会计工作的真实环境和工作过程。直观、形象化地组织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会对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应灵活的将相关知识的讲解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更利于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巧妙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道德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对每个人成长的每一步均应不失时机地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也应如此,从有了择业志向时起就应开始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我国目前情况看,会计执业人员多为会计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笔者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从学生进入高校、选择了会计或相关专业时开始。使这些未来的会计执业人员,自选择了本专业起就强烈意识到职业道德在其会计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把“不做假账”作为每个会计专业学生的座右铭,培养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提高其职业的免疫力,为其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职业道德基础。为此,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大德育特别是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

道德教育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思想教育过程,必须要耐心、细致、有效地实施。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在讲授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同时应不失时机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可以赋之以生动、灵活的案例教学、现场观摩、公开讨论等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融入坚持原则、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彻底改变目前高校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体系,以及德育教育手段落后、枯燥、模式化、甚至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的现状。借助于生动而切合实际案例教学等手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重要,高尚职业道德的树立更重要。

五、灵活、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轻松获取知识,也能迅速培养其各种能力。而科学的考核方法使考试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和活用所学、展示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科学而合理的考试体制,灵活、有效的考试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均有积极意义。

正如梁杰先生所言,招生应多几个标准,评价应多几把尺子。以往学期末一次终结性考试作为教学全过程的形成性考核的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适时、灵活地改革高校各门课程的考试方式已势在必行。因此,笔者主张在《基础会计》课程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少考查单纯记忆性的内容。同时,应彻底改变以往单一的考试方式,建立多视角、多层面的成绩评价机制。一改以往学期末一次终结性考试作为教学全过程的形成性考核的模式,针对该课程自身的特点,分别附之以大作业、小论文、社会调研、小组作业、专题讨论、课程实验、案例分析等综合、全面的考核方式代之。以便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面、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文学素养、对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思路与办法、逻辑推理、洞察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更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也使学生最终的成绩最大限度地反映其综合素质的全貌。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讲授职业道德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