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
2009-05-25张志忠
张志忠
张叔虽经医院极力抢救,从死神的魔掌下逃了出来,但却落了个半身不遂,吃饭穿衣,都需要人伺候。儿女们心疼七十岁的老母,便共同出钱,让母亲雇人伺候父亲。
胖婶想来想去决定雇用村西头的“瓜媳妇”。“瓜媳妇”名叫王月英,村里人之所以称她为“瓜媳妇”是因为她是个“半脑子”。说她傻吧,她知道吃香的喝辣的穿好的,说她不傻吧,她不识数,给人家干了活出了力气,工钱是多少,由着人家说了算。好心的人不糊弄她,遇着昧了良心的,她只能拿到应得报酬的零头。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辈子穷!”尽管“瓜媳妇”和丈夫早出晚归,像鸡一样不停地刨食,却依然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迫日子。
“瓜媳妇”经常向左邻右舍借油借面。“瓜媳妇”借东西的方式很特别,她腋下夹个盆,到了人家,往当地一站,一言不发。当主人家问她有何事时,她才嗫嚅说没面吃或没油吃了,至于借多少她也不说,主人家借多少就多少。如果主人家不询问她,她便默默站上一刻钟的工夫,便悄然离开了。“瓜媳妇”借油借面,从来不还,一是她记性不好,不到半天工夫便忘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她家从来没有多余的油面。
时间长了大伙就烦她,有的碍于情面还挖一碗面或舀一勺油给她,而那些心硬的,却对她不理不睬。胖婶心地善良,平时经常周济“瓜媳妇”,不仅给油给面,有时还给钱。
当胖婶在电话中告诉儿女们雇用“瓜媳妇”的决定时,儿女们都不同意,说母亲为何要干“费油不亮灯”的事呢?“唉!‘瓜媳妇,虽说脑子不好使,但只要有人指点还是会干的。再说了,她有了这份活,每月就有了一份固定收入,也就不用受饥挨饿了。”
“瓜媳妇”在胖婶的悉心指导下,还真把服侍张叔的活干得挺好。到了月底,胖婶把隔壁的王妈叫屋里来,当着她的面,把工钱一分不少地交到“瓜媳妇”手里。有了这份收入,“瓜媳妇”家不再为衣食发愁了,她的脸色也渐渐红润起来。
唉!“瓜媳妇”怎么还没来?眼见日头都晒屁股了,还不见“瓜媳妇”上门,胖婶感到很纳闷。好在“瓜媳妇”家离胖婶家只有200米的路,胖婶索性去了她家,探个究竟。
“妹子,你今天怎么没来我家?”看到闲得无聊的“瓜媳妇”正蹲在院子里的墙角前,手拿芨芨棍在捅蚂蚁洞,胖婶感到奇怪。
“我不想干了。”
“你为什么不想干了?”胖婶问。“是谁不让你干的?”
“我舅舅!”“瓜媳妇”如实回答。
“他为什么不让你干?”
“我,我说不上,反正他不让我干。”
既然“瓜媳妇”不愿再干,胖婶在城里的儿子就给父亲重新雇了个健壮的农村妇女。这个妇女,人很好,不仅手脚勤快,而且眼里很有活,根本用不着胖婶多操心,她会把该干的事做得利利索索。
后来,有人告诉胖婶,“瓜媳妇”的舅舅之所以不让她伺候张叔,是因为他觉得名声不好听,一个年轻媳妇给一个大男人接尿端屎,有辱门风。“妈的,也太欺负人了!”每当在人前提起胖婶雇佣“瓜媳妇”伺候张叔的事,“瓜媳妇”的舅舅,就愤愤不平。
一月是桃花镇最冷的时节,滴水成冰,哈气成霜,村民们都穿得厚厚的,炉火生得旺旺的,待在家里猫冬。
“嫂子,开门——”
胖婶打开门,只见一个“雪人”扑通一声倒在了门坎上,她腋下的盆子飞出好远。
“妹子,你醒醒……”胖婶给她又搓身,又灌姜汤,她终于醒过来了。
“嫂子,我都两天没吃东西了。”
“没吃的,为什么不向你舅舅张口?”胖婶心里很诧异,“瓜媳妇”舅舅的房子,就在她家的后排啊。
“舅舅骂我了,说他也要靠人养活,哪里顾得了我?”
唉!可怜的孩子,我有心帮你,可……胖婶握着“瓜媳妇”肿得像馒头似的手,心里很酸,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