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2009-05-25陈新荣
陈新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催化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是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初步体验。
一、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多年来数学教学多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和解题技巧的演练,忽视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及对过程的探究。现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利用“几何画板”和其他工具软件,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探索做“数学实验”。学生变成像“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还可自己动手操作,既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动态图像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
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在平面上看等,这些操作用实物是难以进行的。
例如:讲“生活中的平移”一课,若按老的教学路子,应先告诉学生什么叫做平移,然后让学生把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背下来,最后应用平移的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新的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我首先用电脑在大展示几个运动图片:手扶电梯上的人、缆车沿索道缓缓上山或下山、传送带上的商品等生活实例。通过观察鼓励学生在小组、班上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探索的规律,让学生对平移运动形成直观上的初步认识。通过课件演示以及让学生亲自参与,既使学生理解了平移运动的两大要素是方向和距离,从而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这样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利用“几何画板”还能完成各种初等函数计算,并能将这些抽象的函数式绘制成具体的、形象的图象,学生借助形象的图形变化以及变化前后的关系探索函数的性质。我在讲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教学时(如图7),介绍了“几何画板”的一些作图功能,教会学生基本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借助计算机由函数的解析式画图象,列对应的函数表,以及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比较并总结规律。用《几何画板》提供的快速数字计算功能,让学生任意输入各个系数(如图8),并通过观察数据深刻探索函数的性质。计算机不仅从形与数两个方面结合的角度为研究函数提供了理想的工具和环境,并“一动胜万言”,以动态的图形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它的性质,这是传统课堂中难以实现的.
三、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要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讲“镶嵌”时有很多图形画起来即复杂又费时,而且很难画准确,如果运用电脑画出来的图形集美观又准确。
又如:在讲《可能性》一章做“转盘游戏”时,学生自制转盘做得比较粗糙,这样就影响了游戏的公平性,而且我们有时候可能需要转动50次、100次、甚至更多,才能估计出结果,这样会带来很多不便。但是使用几何画板制作一个转盘,每个学生都可以模拟转盘的转动,并随机停止,在编辑框中显示转盘转动的次数,它会将在不同区域内的数据统计成表格,让学生真实感受转盘游戏的真实性,体验“做数学”的乐趣。用计算机代替老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让我们一起携手探究着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唐山市第四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电话教育研究》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