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磐安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009-05-24朱丽燕

关键词:龙井茶茶园全县

朱丽燕

摘要:磐安县位于浙江中部,是金华、丽水、台州和绍兴四市的结合部,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面积1190平方公里,人口20万,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并有“中国龙井茶之乡、中国药材之乡、中国香菇之乡”等美称。

关键词:磐安茶叶 产业发展

1 磐安茶叶生产发展的变迁和优势

1.1 磐安茶叶发展的历史变迁 磐安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在境内大盘山一带采制的“婺州东白”即被列为贡品;始建于宋、重修于清的磐安玉山古茶场,是国内幸存的唯一的古代茶叶交易市场,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 2006年被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磐安县茶叶产业经历了名优茶开发、良种茶园发展、机械化加工等阶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2 磐安茶叶发展的优势

1.2.1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品种资源。磐安县的玉山地区、盘山地区的方前镇等是最适宜种茶的中心区域,是名优绿茶的重点产地,宜茶地主要是黄壤、红壤、黄棕壤等PH-4.5-6酸性土壤类型,质地蔬松,排水性好、坡度适中;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天气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3.9—17.4℃,年积温4255—5534℃。四季特征有春季回暖迟,秋季降温早,无霜期短(200—243天)等特点,年平均降水量1409.8—1527.8毫米。全县有茶树品种20多个。

1.2.2 茶叶内在品质独特。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使产品品质优势更加突出。2007年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磐安的茶叶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7%,比龙井茶国家标准36%高11个百分点,十三项农药残留均未检出,铅含量值0.74mg/kg,远低于国家无公害茶标准5 mg/kg,具有典型山区优势茶叶的品质特征。丰富的内含物质使我县茶叶具有香度馥郁、滋味鲜爽醇厚、汤色明亮的独特品质。

2 磐安县茶叶生产的现状

2.1 茶园基地规模。全县共有茶园面积6万亩,建立了县茶树良种示范场、玉山古茶场外围、双溪乡桃石尖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基地,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达1.12万亩,其中获得有机茶认证茶园达1900多亩,茶树良种化率为39%,并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被评为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

2.2 茶叶加工规模。全县农村共有各类炒制机械8600多台,加工效率由原来人工炒制的0.1kg/h增加到机械炒制的0.5kg/h,加工效率提高了四倍,为茶叶产业规模扩张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举办机械加工演示会、手工炒制大比武等形式,提高名优茶机械化加工技术水平。目前,全县有11家企业13个型号的龙井茶机获得省级农机推广鉴定证,其中2家企业3个型号产品列入2006-2008年国家推广目录。经过多年发展,共研制开发了扁形、条形、曲形等三大类名优茶,先后制订了“磐安云峰茶”、“磐安生态龙井茶”等地方标准。

2.3 茶叶销售市场。全县茶叶总产量为2200多吨左右,近几年,县政府组织茶叶龙头企业参加各类茶博会、农博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不断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在外设立销售网点1000余个,直接从事茶叶加工和销售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总数达到3100人,茶叶销售正逐步由省内走向全国,山东、安徽、北京、江苏等地都有我县茶叶销售市场。

2.4 茶叶品牌建设。全县已批准注册商标有31个,“磐安云峰茶”自80年代创制成功以来,已先后获奖27次, 1986年荣获商业部“全国名茶”称号。2001年我县“磐安龙井”被列入龙井茶原产地地域保护范围,2002年被授予“中国磐安生态龙井茶之乡”称号,进一步提高了我县茶叶的知名度。

3 磐安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规模不大。全县仅有6万亩茶园,基地规模小,基本上是单家独户搞生产、加工、销售,名优茶加工机械一家农户一般只有1台。茶园田间管理技术落后,低产茶园面积较大,茶叶产品质量档次低,茶叶生产短期行为突出,严重阻碍了茶叶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3.2 企业实力不强。磐安茶叶产业缺乏一批拥有规模化基地、标准化厂房、多渠道销售,具有较强带动力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已建立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也很低,引进的茶叶企业还处于建设试投产阶段,还没有发挥作用和效益。

3.3 品牌建设不力。磐安现有的企业与销售业主基本上各自注册商标,各自打品牌,导致品牌多、乱、杂,缺乏具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由于缺乏中心品牌的带动,使磐安县的茶叶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大部分龙井茶只能通过邻近县的茶叶市场进行销售。。

3.4 茶类结构不优。磐安茶叶产品基本上以龙井茶、珠茶和云峰茶为主,按产量计算,龙井茶占75%、珠茶占24%、云峰茶占1%;按产值计算,龙井茶占95%、珠茶占3%、云峰茶占2%。从生产时间上看,3月中旬至5月上旬的春茶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年产量、产值的50%、68%。茶类结构不合理,自行调节空间窄,市场风险比较大,全县茶叶生产集中在春季,夏秋季的茶鲜叶资源浪费比较大,茶园亩产量、亩产值比较低。

4 磐安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以规模基地建设为重点,夯实产业基础。规模基地建设,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可以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磐安茶叶龙头企业效益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注重规模基地建设。

4.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虽然我县适宜种茶的山地十分广阔,但各地的小气候和土壤类型对不同茶树品种的要求不尽相同。要按照适地适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将全县茶叶发展重点安排在玉山区域和双溪、窈川、方前、大盘、安文等宜茶乡镇。

4.3 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把良种茶园的发展列入乡镇年度目标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重点考核。在推进基地建设过程中,实行适度规模化经营,探索各种茶园经营方式。积极引导农户采取承包、转让、入股、反租倒包等形式,推进茶园经营权的合理流转。

4.4 以品牌建设为中心,提升产业效益。品牌是一个产业、它能为企业创造一种高于产品价值的附加值。通过茶叶品牌建设,不仅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而且品牌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加强基地建设、提高茶叶质量、扩大市场知名度、培育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过程,可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4.5 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加快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传统加工工艺向现代先进工艺转变,延长产业链,促进产品转化增值。支持茶叶企业或专业大户,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县内骨干茶业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兼并、租赁、转让等形式,整合资本、技术等要素,实现“品牌重组、技术重组、资产重组”,逐步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工艺,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6 组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组建专业合作社,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分散的茶农组织起来,提高茶叶生产加工的专业化水平。采取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器修剪采摘、统一名优茶加工,培育种植、加工、销售大户,提高专业化程度。

4.7 着力提高茶叶技术骨干的整体素质。由于我县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生产人员缺乏专业技术水平,茶园管理粗放,并且茶叶质量低。要提高我县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必须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结合“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等方式,培养和提高茶叶技术骨干力量和乡土茶叶技术人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为磐安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猜你喜欢

龙井茶茶园全县
杭州龙井茶园
龙井茶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茶园观色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