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桥头跳车的防治措施
2009-05-24张清利
张清利
摘要:桥头跳车是因桥两端的路堤与桥梁本身沉降而导致该处路面纵断面线型发生突变,即台背附近形成台阶或陡坡,使车辆行驶至该处发生明显的颠簸现象。
关键词:公路桥头 跳车现象 防治措施
1 桥头跳车形成的原因
桥头跳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构造物与其两端接线路堤间的沉降差。沉降差产生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1 桥头路堤及锥坡范围内地基处理不彻底 桥头路堤及锥坡一般位于天然地基上,如果在填土前不做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在路堤土的重力作用下将产生极大变形,与采用桩基础或扩大基础的桥梁构造物之间形成沉降差。
1.2 压实度达不到标准 由于引道填土在压路机碾压时工作面小,只能使用小型机具夯实,这就导致桥头引道及锥坡的填土压实度达不到标准,造成这部分土层下沉,与路基形成沉降差。
2 张石高速公路连接线行唐段桥头跳车的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张石高速公路连接线行唐段为克服桥头跳车特制定了《桥涵构造物台背回填土施工管理办法》。采取以下措施:
2.1 对桥涵、通道两端路堤进行处理 处理好桥头、台背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主要措施。张石高速公路连接线行唐段全长6.3公里,有五分之二路段处在软土地基上,在一般地基地段,彻底挖除桥头路堤边坡及锥坡(护坡)坡脚外2米范围内的腐植土、耕植土、淤泥等,对基底进行压实。在低洼积水及水塘处,对其底部的淤泥进行清除,清淤厚度在80~120厘米之间,然后再用0.5米的碎石填筑压实。在软土地基段,当软土夹层位于地基表层或埋深大于3米且厚度在5~6米时,采用旋喷桩进行处理,用来改善地基性能,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同时,在处理段后接15米土工格网,以缩小其与正常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
2.2 加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教育,精心施工,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是防治桥头跳车的重要一环。
2.2.1 台背填料的选择控制 台背填料的选择是防治桥头跳车的关键,台背回填统一采用8%的灰土做为填充材料,土的塑性指数不得小于10,石灰必须采用生石灰,严禁采用石灰粉。生石灰消解7天后再过1cm筛孔后才能使用。灰土拌和时使其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的1%,用自卸车运到施工现场。
2.2.2 虚铺厚度、压实度的控制 虚铺厚度、压实度的控制是防治桥头跳车的重点。要用红漆在背墙上提前标明层位及压实厚度,每一压实层的虚铺厚度必须控制在20cm以内,并用压路机静碾压实,边角地和电夯夯实,压实标准为95%,对台背回填监理做到层层抽检,检测频率必须达到100%,未经监理确认不得上下一层。
2.2.3 填料范围及方法 控制填料范围及方法是防治桥头跳车的有效措施。台后填土与两侧洞口锥坡填土、台前溜坡填土须同步填筑。为了保证翼墙后(锥坡后)台背填土有效宽度和压实度,全线统一采用草袋(水泥袋)装土堆砌临时挡墙,完成台背回填后拆去临时挡墙再刷坡砌锥坡和翼墙。对于已成形的路基,先刷成1:2的坡,再开出宽30cm,高20cm的台阶,然后台背回填与缺口段路基填筑同步进行。在检测中明确规定,凡是不刷坡的不予验收,凡是不开台阶的不予验收,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台背回填与路基缺口段的有机衔接。
3 使用效果
张石高速公路连接线行唐段对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十分重视,数次召开专门技术研讨会,合理安排施工,制定施工艺流程,保证了台后路堤施工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项目经过几年的通车运行,路面平整密实,行车舒适,消除了桥头跳车,受到广大司乘人员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