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层法制教育与品德培养的关系

2009-05-24史忠君李玉平

关键词:法制教育法律基层

史忠君 李玉平

摘要:法制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治国需用法制。法制更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保障,企业必须依靠法制去规范,所以,抓好企业建设和稳定发展,必须抓好法制建设。

关键词:基层 法律 法制教育

法制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治国需用法制。法制更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保障,企业通过法制,又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法律规章制度,使企业与社会在法制与规章的环境中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的向前发展。企业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必须依靠法制去规范,所以,抓好企业建设和稳定发展,必须抓好法制建设。

基层是企业建设和发展的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抓好基层队伍的法制教育,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最根本的保障。

遵守国家法令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保证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基层干部员工神圣使命与责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事物不断出现。面对新时期的员工队伍,无论是从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还是从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信息环境等,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的巨大的,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思想观念,利弊也都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抓好法制教育,牢固树立守法意识,才能保证队伍稳定与健康发展。

然而,面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企业,对于人的品德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的素质的高低,对法令的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老子说:“品行最高的人不自以为有德,因此他便有德了;品行底下的人自以为有德,因此他就没有德了。”

现在我们说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其实就是提高每个干部员工的道德品质。就拿基层小队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说,不都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分支吗?因此,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必须教育为先,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遵守它、为什么要维护它、为什么要依靠它。法律无情,但也有从宽。制度在严,也要对事。这是基层干部必须掌握的原则。不能无限的强制,不要让违纪的人产生一次是犯,两次也是犯心态。这种对立的现象自古就有。在强秦时代,法令严酷到了极点,造成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官吏躲避君主,百姓躲避官吏,惟恐触犯法律”。孔子也说;“凭借政令来诱导他们,凭借刑法使他们规规矩矩,这仅能使百姓想侥幸免于罪过,并不觉得做坏事可耻:如果用仁德来教导他们,用礼仪来统一他们的行动,就能使百姓不但耻于做恶,而且人心归服”。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向来是“坦白从宽”的。在我们的队伍之中,就有过去劳教、判刑的,现在有的成为了小队干部。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深刻体现,是劳动改造和仁德教导的结果。

那么我们基层队伍,面对工作中犯错误的员工,我认为教育是最主要的。要用职业道德规范来教导他们,让他们觉得做错事不对、做坏事可耻:用文明博爱思想来统一他们的行动,使他们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出事主动承认错误,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品德的培养是企业走向文明的途径,是基层组织的一项长期不懈的、辛勤的本职工作。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首先要以身作则。通过党员干部包班组,不断的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八荣八耻教育”、团队精神教育等。对年轻工人讲好社会道德规范,讲好团结就是力量,讲好“三老四严”的光荣传统等等。让他们树立起以队为家的理念,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使命和任务,自觉的为企业奉献,这才是真正素质的提高。这样,他们就会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爱互公物、服从组织,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象主人一样维护企业的利益,一心一意的去尽自己的职责,才能确保了队伍的稳定发展。

因此,在创建百年油田,实现原油稳产4000万吨的宏伟蓝图中”,在“解放思想、谋化发展”的前提下,法制教育与品德培养没有轻重之分,必须是长期的、同时的。决不能这时端碗,哪时吃饭。从国家到企业,从企业到个人。从大到小、从小到大,都是社会的一个整体。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管理,是当今基层队伍的主要任务。必须在法制教育的前提下,强化制度管理。也必须在提高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建设和谐队伍、和谐企业、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法律基层
基层巡览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政治法律
“人世”与我国法律观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