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型党员队伍的途径和措施
2009-05-24孟祥礼
孟祥礼
摘要:本文就创建学习型党员队伍从“学什么”、“怎样学”、“学习时限”、“学习条件”和“学习效果”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建设学习型党员队伍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创建 学习型党员队伍 党的先进性 执政能力 创新
0 引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如何在新的实践进程中,与时俱进,不断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走向胜利,这是当前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 学习型党员队伍的基本特征
1.1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学习型党员核心就在于不断地进行创新学习,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这既是学习型党员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学习型党员的最大责任和义务。如果不坚持理论创新,再先进的理论也会过时,理论指导作用就会消弱,执政党的队伍就会失去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1.2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学习引入工作,使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这是学习型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则是对学习成果进行实践和检验的过程。这样,就可以避免把学习作为单纯的吸收理论知识的过程,使学习融入到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成为创新发展、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1.3 善于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学习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最适合自身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和经验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首先,能够采取主动,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和经验。不迷信“本本”,能够开动脑子进行创造性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将掌握的知识系统化。其次,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拘泥于现成的结论,对问题进行创造性地思考,力求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最后,能够紧密联系实际。不联系实际,创造性学习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就发挥不了理论创造性指导实践的作用。
2 创建学习型党员队伍要把握好几个着力点
2.1 要科学确定学习内容,即“学习什么”的问题。要建设学习型党员队伍,就必须学习一切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努力提高队伍理论素质。一要学习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掌握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正确把握社会变革的脉搏,找出科学的工作方法,更好地吸收经验教训。二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当前学习的重点和首要任务是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力求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做到融会贯通,能够说充分、讲明白。三要掌握现代科技知识。重点学习和掌握世界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经验、国际经济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外语、信息技术、电子政务等最新知识和技能。四要努力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优秀成果,熟悉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准确了解、判断、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国际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走势,增强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和能力。
2.2 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即“怎么学习”的问题。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的人。”这说明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讲比学习内容更重要。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书中学。前人的知识和成果尤其是革命伟人和哲人的著作通过书本间接传承下来,学习这些知识,对我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作用极大。第二,干中学。学中干,干中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推动个人综合素质的快速提高。第三,思中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是总结归纳,是知识转化和升级的过程,是学习的更高层次。通过不懈的思考和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素质。第四,玩中学。通过家庭娱乐、网络浏览、软件欣赏、影视文化等途径,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第五,游中学。通过游览大千世界,感受风土人情,解读历史人文,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第六,理论实践相结合。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的指导功能。
2.3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即“学习时限”的问题。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学习没有起点,也有没终点,不再是一个静态过程,而是成为贯穿人们一生的终身教育过程。有关资料显示:农业经济时代,7-14岁只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其后40年的工作需要;工业经济时代,受教育的时间延长为5-22岁,但已经开始表现出知识老化、不够用的窘迫;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则必须把目前的幼教、小学、中学、大学19年制的学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这就意味着过去那种“十年学习,终身受益”的观念必须清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必须把终身学习放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去认识,强化学习的大局意识、目的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推动自己不断学习的步伐。在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形势面前,广大党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始终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终身学习观念,才能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动摇,才能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竞争力和影响力。
2.4 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即“学习条件”的问题。建设学习型党员队伍,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要形成和发扬四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一是认真学习的风气。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下苦功夫,下真功夫,使学习成为内在自觉,在党内蔚然成风。二是民主讨论的风气。倡导互动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在集体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研讨,敞开思想,取长补短,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进发智慧和灵感。三是积极探索的风气。针对事关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调动一切资源,激活党员们的思维和创造力,激发潜力,做出符合新的实际和发展趋势的探索和研究。四是求真务实的风气。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讲求实效,把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的成果落到实处。其次,要加强舆论宣传,树立学习典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通过各种媒体,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络等传媒,大力宣传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范,带动广大党员的学习,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学习、重视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2.5 要建立一项激励约束制度并长期坚持,即“学习效果”的问题。中央政治局坚持集体学习,并将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为全党的学习带了个好头,并给了我们重要启示和借鉴。因此,在建设学习型党员队伍过程中,为了确保每一名党员能够真正地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彻下来并且获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坚持建立健全一整套合理、适度、适用的学习检查考核制度和机制十分必要,实现学习制度化、正规化,这是使学习能够深入持久坚持下去并取得真正效果的有力保证。把每个党员的学习优劣、理论素质的高低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条件,真正把学习情况与干部的任免、升降、提拔、重用挂起钩来,真正体现学习的价值和效用。
总之,建设学习型党员队伍,是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葆党员先进性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