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猪小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5-23刘蒙恩
刘蒙恩
随着国家对养猪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养猪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但大部分小区在市场体系、环境保护、疾病控制、药物残留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 选址不当,设计布局不合理。有的养猪小区没有按照规定标准、兽医卫生要求选址、设计,将其建在公路旁、村庄旁或车辆、人员来来往往的地方,或建在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堆积处附近。养殖小区内布局混乱,没有净道、污道、生产道之分,透风能力差;生活区和种猪舍、妊娠猪舍、保育舍、产房及育肥舍混在一起;没有猪粪专用存放场所和粪便生态处理系统,污水横流,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易发生传染病。
2. 部分养猪户所饲养的种猪老化,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同时也存在着猪群结构不合理,管理粗放,甚至沿用传统的饲养方式,规模小,成本高,分散经营,经济效益及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
3. 养猪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意识淡薄,各自为政,如饲料、饲料配方、防疫程序、用药程序、消毒及病死猪处理程序各不相同,致使小区管理难度和疾病防治难度加大。
4. 技术投入少,设备陈旧、简陋,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区内养猪户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养猪完全凭老经验,不求进步、知识老化,造成养猪成本高、效益差。
5. 原料质量应用缺乏监控,主要表现在各养猪户都自行采购,没有统一的供货渠道,到小区内推销原料的单位或个人众多,且品种繁多,质量高低不一,甚至不法商贩向养殖户推销假兽药、劣饲料等,坑害养猪户。在使用过程中不按说明使用,超期、超量使用。也有些养猪户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使用违禁药品,导致残留超标,危害人体健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6. 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意识差,造成了某些疫病或重点疫病的频发与传播。具体表现为:首先,病死猪、猪粪乱扔乱放,场内到处散布着猪粪、污水、垃圾,蚊蝇成灾,环境污染严重。其次,小区进出口无消毒设施,各养殖户门前的消毒设施也只是摆设。舍内外平时很少清扫、消毒,饲养人员不固定,工作服不常清洗、消毒。以上这些导致病原得不到及时的消灭,常常造成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最后,大多数养猪户对防疫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不甚了解,防疫程序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免疫方法不得当,常造成免疫失败。小区内防疫程序不统一,疫苗种类繁多,应用混乱,有些不合格疫苗、过期疫苗或被污染疫苗,应用后常引发新病的暴发与流行。有些养殖户甚至无防疫意识,认为防疫不防疫都一样发病,还不如平常用药物预防或发病时再治疗。小区内养猪户经常串门、互借东西,外来人员、来往车辆及物品无法控制也无人控制,导致病原到处散播,疫病随时都可能发生。
二、对策
1. 在畜牧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建立养猪小区,按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布局,要特别加强环境卫生和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如猪粪的存放场所及生态处理系统、环境消毒设施、病死猪的处理系统等,以加强疫病的控制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2. 要积极改变以往传统的饲养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喂方法。统一引进优质猪种,逐渐淘汰生产力低的本地猪种。
3. 要加强科技推广力度,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要定期、不定期地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专家到小区进行讲座、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提高养猪户的技术水平,或养猪户可选送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学习,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引进推广先进的科技项目,如粪便生态处理系统、生物饲料、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的应用,减少对环境、对产品的污染。
4. 畜牧主管部门要帮助小区建立疫病防治体系。要帮助养猪户制定相对合理完善的饲养程序,防疫、用药、消毒、病死猪处理程序,并进行长期的监督与控制。要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及时扑灭。要加强疫病的诊断治疗,要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区内要固定人员负责环境的清扫、消毒,要加强来往车辆、物品、人员的消毒工作,杜绝传染病传播与发生。
5. 强化畜牧主管部门及质检部门对饲料、兽药、添加剂、饲养设备的管理和监控。在养猪小区内建立统一的服务管理机构,如成立养猪协会、养猪合作社等,具体负责协调小区内的日常管理、品种引进、饲料供应、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商品猪的销售等管理工作,使小区各项工作都能得到落实,以保证小区的健康发展。
6.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和照顾,而且要想方设法解决养猪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负责协调银行贷款,联系企业、个人投资,政府财政补贴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叶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邮编:46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