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应当知道的人情世故

2009-05-22

做人与处世 2009年4期

袁 岳

人情世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属于社会知识的范畴。这些知识大半来源于与不同人群的社会交际,也来源于社会冲突与社会发展。在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人情世故能够帮助我们个人缓和与其他人之间的紧张度,也比较容易让其他人感到与我们交往的愉悦感。

待人

即使不是对大人物,我们也要用请教的态度口吻而不是傲慢的姿态与他们说话,因为人不可貌相,很多实用的良师益友往往来自不起眼的生活与工作中。

聚餐

在吃饭的场合做主动点菜者,不适合请主宾点菜,因为那不是尊贵者通常做的事情,但是请注意询问他们的喜好,而不是只管点自己爱吃的东西。但是这需要平时研究菜单,积累点菜的经验。上桌的时候要先请客人入座,不要贸然先行入席。

赞扬

经常找到朋友、伙伴与同事(甚至小孩子)值得肯定的方面,要记住,即使老板也需要被你肯定,但是时长辈及上司的赞扬应尽量在私下场合,而对于一般朋友与同事则应公开赞扬。在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相貌、事情、人品赞扬时,不要表现出理所当然的样子,也不要假意否认,合适的方式是表示感谢,尤其感谢朋友的肯定与支持。

规范

学会使用便条,包括借条请假条、申请书。如果你很主动地使用这些便条会让其他人感到你很规范,而且如果你懂得请其他人这样做,你未来就能更好与他们有凭有据地打交道。即便是在电脑网络操作一切的今天,会写便条也能让别人刮目相看。

主动

即使你不是服务人员,在朋友或者同事有客人来的时候主动倒水,会让朋友与同事很有面子,也会让客人觉得你的朋友与同事很有威望。这会让你的朋友与同事特别感谢你的姿态。虽然你觉得你是新手或者地位比较低的人,但是你要勇于不耻下问,也要做到主动询问别人的需要,而不要等领导或者资深的同事对你表现出亲和,因为他们这样表现往往需要特别的努力。

关心

记得在别人不在座位的时候很热情地帮助接听与记录电话、接收信件、传递信息,对团队的同事与同学,提醒他们一些你知道的重要日程。

尊重

在征询了别人意见之后才进入别人的房间,阅览别人的书架或者室内物品。在经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才用别人的电脑,坐在别人的私人座位上,但通常不去翻动别人的笔记本。

礼仪

出席别人的活动需要有邀请,如果不能出席应提前通知,迟到的话要在适当的时间点上通知主人,到了以后要解释,带未经邀请的朋友要事前通知主人。

不适合向别人索要礼物,收到别人的礼品不管是不是喜欢都要表示感谢,因为送礼者会很在乎你的反应,不适合把不喜欢的礼物转送给另一处,尤其还保留原来送礼者的符号与痕迹就显得很没有礼貌了。

体谅

在有多个出席者的场合,主动介绍自己的朋友给其他人,或者主动在你认识的朋友之间穿针引线。那些被缓解了陌生感的朋友会特别感谢你。

有不同地位的朋友在的场合,都要保持微笑,体贴地招呼下那些内向的、不为人注意的、可能有点自卑感的朋友,在社交中对弱势者的帮助会得到别人特别的感激。对于社会地位较低者,尤其在有你不能适应的生活条件与生活习惯时,要克制自己所想表现出的不适感与负面表情,尽量主动先打招呼。

分享

有好东西吃的时候不要吃独食,主动地告诉他们你知道的好消息,在有好事情的时候能想到别人会让别人觉得你把他们当好朋友。

智慧

有人做错了事,不要用情绪性的方式加以批评,尤其要注意就事论事,避免评价别人的人格、个性与家庭教养。批评时能提出解决方案就更有建设性。批评时应不忘肯定别人的长处。如批评时能较幽默,往往负面效果就更少。被批评或者遇到尴尬的时候能幽默自嘲,也能提高交流的建设性。

冷静

好汉不吃眼前亏。但是在另外很多时候,如果问题争执不下,也不要继续火上浇油,冷静下来,多收集一些数据材料或想得更明白点再说。

信用

在你不能有充分把握的时候,用“争取”与“尽量”这样的口吻回答别人的邀约,承诺了就要最大限度去履行。诺言是指100%做到的事情。如果你有了三次甚至更多的对同一个人没有履行诺言的记录,那个人通常就不再认真地对待你的约定,这就是所谓的信用问题。

付出

虽然在商言商,但是我们要尽量不谈回报地先为别人做点什么,这样就赢得了在心理上比别人优越的债权感。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别人对他负有的社会债务感的总和。

为子女者应尽早学会衣被自理、帮助料理家务,有工作者应主动打扫办公室里不起眼的杂务;为子女者或小辈者与父母、长辈、尊敬者同行不抢道,让行、让座、让茶、让食。宴席开始邀请大家同食:参加宴会、与朋友同食,不挑剔埋怨食物,不因不喜而不举筷,即使不喝酒也以茶代酒致敬:向师长或他人发问、商讨或请教,应起立,先致意问候。

自律

于人背后对他人即或不喜欢的人不说对人不好的话,严厉的意见应与当事人亲提,对人肯定的话倒可以背后说。对领导的好话宜私人对其私言:说话需自律。对失意的人不说自己得意的话,不张狂高举自己的地位、子女、家里的财产,见老年人不说丧气话,多说鼓励人的话,没有建言不轻易严厉批评人,与人绝交也不必说恨话做恨事。

谦逊

对小贩、苦力别太讨价还价,与劳力平民说话也要有谦恭之态;受人接待、得人指教、获人帮忙,应致感谢,或邮件致意或专门找机会致谢,长者赐礼,不应推辞。仪态

不当众别牙、打哈欠、伸懒腰、吐唾沫、抓耳挠腮,不未经征询而抽烟。不醉酒见他客;正吃饭、已眠或衣衫不整时不访客或不接待访客,待客则应周正;接待来客、见尊客应先伸手相握,先帮助引座落座,另有主人则应候主人安排座位。

亲和

对朋友。平时在无事之时就应致电、或邮件或写信问候,而不应在有事麻烦人的时候才找人;远客来访。应尽量设宴招待:有客人来应备礼,受礼应还礼:到远地访问应先由本地朋友了解本地偏好与粢忌:初见应请教人尊姓大名。如受人请问尊姓或贵姓,应答免贵姓×,或称免贵叫我x×好了。入乡随俗,人鞠躬我鞠躬,人作揖我揖,人问候我问,人握手我握,让人有融入切近之感;称呼应见切近感,称呼到访的公司可称“我们××公司”,而不是“你们××公司”:称“我们在座的同事”,而非“你们的员工”:称“我们公司现在做的××事业”,而非“你公司做的××业务”。

诚恳

质疑别人应多有依据,不信口开河:虽有理,但措词应注意和缓,态度要诚恳,有求教之语;评论别人前应反思自己能否做到:知道好的消息与好的道理应尽量与人分享,利益让人分沾;得人鼓励、支持、帮助应特别地感谢。(莉莉整理)

(袁岳简介: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MPA,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现任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编辑胡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