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强博士:专业涵养 奉献情怀
2009-05-22唐微微汪小星
唐微微 汪小星
何谓人生价值?如何才能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立于社会大舞台中,几乎每个人都在思考着,寻找着。探寻道途中,有人找到了答案,并在人生拾阶中努力实践着;但有些人却迷失在生活浪潮中,身陷漩涡而无法自拔。其实,对于这类深远命题的答案,我们不能像解答数学题那样要求的标准而统一,但是你不妨读一下那些成功人士的人生之途,也许,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当面对刘志强博士,与他一起回顾着他的生活之径时,笔者感悟,他是一位找到了答案,并积极付诸实践的勇者。在个人价值的追寻中,他持续进修,以丰富的专业知识素养及成功的实践历练来实现自我,立身业界;而对于个人依托的社会,他亦是肩负责任,倾情付出。仁心善举中,收获的不仅是社会价值的实现,更是自我生命的充实与升华。
一门三杰协力服务建筑界
在建筑业界,刘志强博士与两个哥哥都是非常出色的专业人士,现三兄弟共同经营着以长兄刘志宏博士命名的刘志宏建筑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刘博士介绍,三兄弟皆留学英国,大哥刘志宏先生为伦敦大学土力工程博士,并且还拥有香港大学法律硕士学位,特别是在工程法律方面达至专业水平,现在主要专注于建筑工程合约方面的工作,常担当工程合约纠纷仲裁人与谘询专家。二哥刘志明先生修读的是楼宇设备专业,对于高层大厦设计与营造熟谙于心。而自己则是英国剑桥大学土壤力学博士毕业,专业偏重于岩土工程及建筑基础方面。刘氏一门三杰,专业水平含括整个建筑系统中从基础、地盆平整、屋宇到维修的各个层面,在以自身学识服务其中时,他们为香港的建筑事业各显所能,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刘志强博士的人生之途亦从未偏离建筑工程事业。自1988年从剑桥大学博士毕业后,他先是在英国一家大型工程公司工作了近六年。后来公司争取到了香港新机场的建设任务,他被派遣回港任职。工作完成后,他考虑到当时两个哥哥已在香港开办了建筑工程师事务所,遂留港加入其中。三兄弟齐心协力,充分发挥自身所学,带领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而作为受过中西教育,并曾在西方工程公司历练过的他们,经营起公司业务时,并不是固步自封,而是擅于创造性地将中西建筑事业的精华兼收并蓄,为己所用。
刘志强博士说:“在建筑专业领域,英国的体制分工很细。但是我们认为在实践中,有些分工如设计与营造是可以连在一起的,这样运作起来也会更加方便。”而当问及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时,刘志强博士介绍道:现在公司在天然斜坡灾害防治方面发展得比较好,有很多项目都做得很不错,基本上在这方面已成为大型工程公司的专业承建商。“在1997年左右我们就从瑞士引进了一些高新技术,主要开发防塌方方面的工程。第一次实践是一个公路扩阔项目,难度较大,但是我们完成得很好。其实因为瑞士受国家地理环境限制,经常发生雪崩、塌方等事况,所以他们在这方面技术比较完善,我们在香港是第一个引进这类技术的,这对于保护香港的环境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公司还有一项主营业务,即应业主要求担纲专业建筑设计和营造任务。这其中,他们承接的第一个大型建筑项目——位于清水湾道的邵氏大楼,即是他们兄弟带领公司完成的杰作。
谈及公司的管理之道,刘志强博士坦言,对内运作上,因为大家都抱着同一个愿望,希望有利于公司发展,所以一直以来,公司上下都是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企业进步。
对外业务管理方面,刘志强博士特别提到“信誉”二字。“只要承接了业主的事务,我们一定会用心去做。做完后,业主也非常满意,他们还会经常将自己的亲戚朋友推荐给我们。所以说,我们公司之所以这么多年能够稳步发展,工程项目在社会上反响较好,就是因为我们是在用心服务,按照业主要求做到最好。虽然我们也做过赔本生意,但我们认为既然拿下了,就算赔本也要做好。因为这毕竟只是一两个工程,虽然赔本了,但长远来说是好的,信誉对我们生意非常重要。”正是在他们打造的信誉招牌下,于口碑相传中,公司业务日益壮大。
刘志强博士笑言:“我们只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士,并非生意人。我们只是希望用自己的学识和技术服务业界,如果一心只为赚钱的话我们可以比现在做的更大。但我们是抱着一颗责任心与服务心在工作,只有自己有能力、有技术承担时才会接手。”这也是对社会、对行业负责的表现。
现今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当众多行业皆在危机中唉声叹气时,刘志强博士却从中看到了“机会”。他表示,过去五六年间,香港的建筑业相对低迷。很多政府推出的公共工程因为民间环保意识比较强,每次推出都要花很多时间来讨论,付诸实践比较慢。但是现在中央与香港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很多基建项目,因此最近生意比较好。“现在对我们来说可谓是真正的机会出现了,并且人才资源也较之前充足了。过去建筑业低迷时,很多毕业生都选择进入一片旺市的金融投资领域,不过现在的机会也让他们意识到这个行业是有前途的,他们也愿意加入这个行业。”其实,“危”亦是“机”。
扶掖后学行业责任在心中
学识渊博的刘志强博士现今还担任着香港城市大学兼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荣誉院士,在扶掖后学、培育桃李的岗位上积极奉献着。他真挚地说:“因为其它工作太重,所以放在教育事业上的时间有限。但是只要自己能做到的,我都会积极去做。比如有时学校需要找工程方面的专家教他们的本科生时,我会主动帮他们联络。教书育人意义重大,我们有能力就应该出一份力。”
对于工程行业的发展,刘志强博士亦是非常关心,时刻将行业责任装在心中。他在2000年曾担任香港工程师学会岩土分部主席。他介绍:香港工程师学会集中了工程项目中所有工种的人员,这也是其较其它地区显得特别的地方。整个学会现有会员一万六千多人,岩土分部大概是三四千,虽然不多,但在整个东南亚来说,算是最多的一个。而作为主席,在带领分部发展时,刘志强主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说学会作为专业人士技术交流之地,希望大家在此能有所获,以提高专业水平。另外就是在专业门槛的设定上,刘志强主席曾与业界一起向香港政府建议,并成功争取到在香港设立岩土工程师注册制度,这对于推动整个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仁心善举公益慈善献社会
对于社会,刘志强博士亦有一份承担。特别是在担任中华振兴基金会理事的职位上,他与会众为内地的扶贫、助学等慈善事业是奉献良多。
香港中华振兴基金会是由季寒冰博士带领的一批热心发展文化教育科技及社会服务的爱国爱港人士自发组成,其宗旨在于动员海内外一切力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致力于慈善服务和推动建立和谐社会。多年来,他们对湖南、贵州、内蒙古、广西等地均进行过扶贫捐赠。特别是当5•12大地震发生后,他们不仅及时组织捐款救灾,还持续展开了一系列的后续救援工作。特别是对于陕西部分受灾地区,他们更是付出了极大心力。正如刘志强博士所说,此次地震对四川造成的伤害人所共知,而陕西等地区受灾也较严重,但大家的关注却相对较少。“因此我们中华振兴基金会连同香港华员会,共同筹款在陕西受灾区重建学校,现在这个校舍正在建设中,估计到十二月份就可竣工,到时那些还在板建房上课的孩子就可以回到新校舍去读书了。”
对于广西,刘志强博士奉献颇多,因而结缘亦是很深。他回忆说,自己参加的香港西北区扶轮社与中华振兴基金会曾联合在广西贺州地区开展扶贫工作。“为了改善这些地区的保育和卫生环境,我们在八步区黄洞瑶族乡都江村捐款兴建沼气池项目,给每家每户兴盖一个七、八立方米的沼气池,利用废料产生的沼气煮饭、烧水、点(气)灯等,这不仅具有极大社会价值,同时还可以节省化肥和柴薪的用量而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和水土流失的风险,对于当地来说,经济价值同样很大。”也正因为他为贺州做出的这些贡献,贺州市政府特邀请其担任市政协委员。居其位,刘志强博士同样是尽心尽力。他说贺州建市时间不长,发展还不是很好。而整个广西虽然离香港较近,但相比广东来说,与港联系不多,发展更是相差很远,所以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多带动一些香港人参与广西地区的社会经济事务,在促进广西社会发展中担当起桥梁作用。
前不久,刘志强博士还安排香港西北区扶轮社与中华振兴基金会一行前往南宁一家医院进行考察。他们发现医院在对脑瘫儿童治疗时采用的是黄金期物理治疗法,虽然较受欢迎,但此法过于被动。因此他们希望将欧美国家在治疗中采用的主动疗法介绍给他们,并捐款为其引进器械。刘志强博士说:“我们只是希望能对小孩子帮助更多一点,为国家的和谐发展尽一份力,这也是我们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坚定目标。”
生活中的刘志强博士拥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太太亦是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的岩土工程博士,现为政府公务员。13岁的女儿琛原也是多才多艺,小小年纪就喜欢绘画,对建筑设计也流露出一定的好感。
平时,刘志强博士爱好运动,有空的话,每天早上都会打网球。另外,他还锺情于中华文化。虽然接受的是西方高等教育,但他表示中华文化对自己也很有吸引力,于中亦可以受到很多启发。并且,生活在香港这一个中西交融的平台上,作为一个中西兼容之士,他希望自己担当好中西交流的桥梁,为香港、为祖国履行好那一份责任与义务。
人物简介:
刘志强先生,香港专业注册工程师(土力、土木、结构),认可人士、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英国剑桥大学土壤力学博士。现任刘志宏建筑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晃安建设有限公司董事。并担任香港科技大学荣誉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兼任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政协委员、中华振兴基金会理事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