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淀文化的华彩乐章

2009-05-22

中关村 2009年5期
关键词:海淀文化节海淀区

王 思

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先导和旗帜,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当今世界,随着与经济、政治、社会的日益融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积极整合区域资源,凝聚区域力量,努力倡导和推进海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海淀文化建设不乏亮点

海淀区是著名的文化区。区内有以颐和园、圆明园为代表的“三山五园”,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为代表的70多所高等院校和以中科院为代表的200多个科研院所,以及上世纪80年代起闻名中外的中关村。如何借助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真正促进自上而下、全民性的群众文化,无疑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话题。近年来,为进一步统筹区域群众文化工作,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开展,加快首善之区的文化建设步伐,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全区各街道、乡镇及驻区单位的配合下,区文化委主动调整工作思路,落实工作总规划,创新传统工作模式,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认真做好群众文化阵地建设、团队建设、品牌培育等工作,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加大基层文化培训工作力度,推动群文事业的繁荣发展,开创海淀文化强区建设特色之路。

海淀文化节精心打造的文化盛宴

“海淀文化节”是由中共海淀区委、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文化艺术节,以“弘扬海淀精神,建设文化强区”为宗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促进国际国内文化交流。海淀文化节是文化艺术的盛会,海淀人民的节日,展示人文艺术、增进文化交流的舞台,是感受青春与激情、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天地,是海淀人民向全国、向世界发出的邀请。文化节在每年的5—6月份举办,自2004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优秀文艺团体,各类演出和展览千余场,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成为首都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奥运文化广场欢乐祥和共欢腾

2008年,海淀区文化委员会按照上级的要求,通过举办奥运文化广场活动诠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北京奥运会理念,为广大群众提供参与奥运文化活动、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搭建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7月12日至9月17日,在中华世纪坛和北京科技大学两个奥运文化广场进行奥运文化活动,共组织文艺演出57场、巨型木偶情景剧45场、各种展示展览250多场,接待游客、观众71.1万人次,有50多家中外新闻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同时,积极参与残奥会火炬接力海淀段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区文化馆、西北旺镇、马连洼街道等单位的10余支不同特色的表演团队,共计652人,分别在中华世纪坛奥运文化广场,颐和园八方亭、新建宫门至牌坊等处进行现场文艺表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北京市奥运文化活动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的称赞,并荣获“北京2008”城市奥运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奖。

节庆文化品牌描绘区域文化建设新篇章

为进一步丰富春节期间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和谐社会氛围建设,本着“政府倡导、社会参与、面向群众、彰显特色”的原则,自去年以来,连续举办了两届海淀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在传统庙会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区域特点,融入民俗、科技、时尚等元素,相继推出中华世纪坛春节文化庙会、中关村科技庙会、金源新燕莎室内庙会等大型庙会,加上山后四镇“百花闹新春”花会踩街活动,在全区南、北、中三处形成联动,遥相呼应,各成系列,各具特色,是近年来首都节庆文化建设中崛起的新生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深入人心

充分利用海淀文化节、五月的鲜花、文化遗产日、奥运广场活动等载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并积极组织艺术家庭参加奥运期间为国际友人开展的家庭艺术展示活动。2008年3月,组织召开了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表彰大会,对25个普查工作先进单位、5个普查优秀单位、21个普查工作先进个人、14个艺术家庭和12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表彰和授牌,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热情和斗志。

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整体提高

推进“五个一”文化艺术工程

按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求,以“海淀文化节”、“五月的鲜花”和“新作品演唱会”等活动为基础,提升原创作品的影响,建立一支业余文艺创作队伍,成立一个知名艺术家创作委员会,举办一台歌颂60周年大型综合晚会,创作一场具有时代感的新潮话剧,创作一组体现海淀特色的音乐(组歌或器乐等)作品,为原创艺术作品提供展示的平台,繁荣海淀文艺创作。

抓好业余文艺团队建设

经过近些年的培育,海淀区现有600多个较具规模的业余演出团(队)。为了使这些团队在丰富广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007年,争取政府资金108万元,扶持了108支业余演出团队,每支团队1万元;同时,从2009年开始,分三年再扶持200支团队,每支团队2万元,以壮大群众性业余文艺团队建设,繁荣基层文化活动。

积极推进农村地区“文艺演出星火工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推动农村和谐村镇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调动专业和非专业文艺团体的积极性,区文委保证“3+1”工作的落实,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数字电影建设初见成效

为活跃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海淀区各乡镇在所属行政村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固定数字电影放映厅,有些还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室内文化活动。现建成有农村电影数字电影放映厅59个,配备固定数字电影放映机59套,价值240多万元;配备街道、乡镇流动数字放映机29套、流动放映车27辆,价值260多万元;在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共为26个行政村的固定数字影厅配备价值约260万元的放映设备,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观影条件,并争取政府资金417.9万元,对42个符合建设标准的固定数字影厅给予经费补贴。

开展文化惠民工程

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保障和实现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开展“惠民电影月”及免费送电影、送图书、送演出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工地等“文化关怀”活动。

搞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

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开展一系列节庆活动。街道、乡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管理处,根据不同节日的特点,进行诸如缅怀先烈的廉政文化展、普及历史知识的名人讲座、以团圆为主题的大型家庭文化活动等,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

实施公共文化培训工程

文化工作者培训:根据需求,举办文化工作者培训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有针对性地培养文化工作者,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人才支持。

文艺骨干培训:以文化馆为主体,除采取选派专业文艺工作者或文艺骨干流动服务的方式外,选择有一定基础的、群众自发性形成的文化活动场所,进行挂牌服务,定期举办与活动内容相适应的文化艺术讲座,进行现场培训,尽可能地满足广大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文化培训需求;同时注重骨干的挖掘与培养,逐步建立起满足发展需要的文艺骨干队伍。

建立文艺培训师资库: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好形势,加快文艺培训师资库建设,通过资格认证、培训、考试,录入数据库,尽快组建一支实力雄厚的艺术培训教师队伍,以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文化艺术培训高标准、高水平的需求。

猜你喜欢

海淀文化节海淀区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