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分层教学
2009-05-22朱艳红
朱艳红
[摘要]本文对中职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分层教学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语文学科作为中职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应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按照“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培优辅差”的原则,采取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一、中职语文实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中职语文实行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文素质不仅影响中职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还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且应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改变应试教育中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全员参与”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推动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二)中职语文实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
目前,中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专业技能,为谋职就业创造条件。因此在中职学校,语文就从普通中学教学中的“老大哥”地位降为一门基础文化课,语文教学更多的是为了配合学生的专业学习,为将来求职打下必要的文化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按同一标准、同一个模式进行教学,如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要求所有学生掌握同样的生字词、完成一样的读写训练,这往往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并产生了“学不会,不想学”的厌学情绪,甚至放弃了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这样的语文教学既达不到为专业服务的目的,也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连基本的语文职业能力都不具备,是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的。因此,中职院校应当在教学中制订切合不同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社会需求的不同层次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得到提高,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中职语文实行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
(一)教学目标分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目标制订的恰当与否,是能否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差异,制订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生源文化素质下降和各专业语文基础差别较大的问题,这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难以确定教学目标,兼顾不好,不但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和将来就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根据各层次、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便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多年来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开展分层教学实验活动,为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教学目标。
A类——提高班。这主要是针对我校的“3+2”学制数控专业班。“3+2”学制数控专业班学生前三年在我校接受中职教育,毕业前参加高校升学考试,成绩合格将被录取到高校就读。这些学生都怀抱着升入高校成为一名大学生的美好愿望,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而且他们的文化课尤其是语文基础较好,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就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点,并适当有所提高,教学内容上注意与高职考试内容接轨,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以发展学生个性才能为主;教学上除要求他们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具备较好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B类——普通班。这主要是针对“2+1”学制普通中专班。普通中专班的学生文化课基础一般,多数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应以培养学生掌握适应较高层次企业需求的语文职业能力为主。在教学内容上除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更强调其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要求,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相关的口语表达能力、各类应用文写作能力。
实践证明,切合不同学制和专业制订教学目标,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教学过程分层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仅是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即使是在同一班级中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智力的差异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弱之别。因此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如果对每个学生都运用同一标准、同一方法,势必造成强者兴趣丧失,弱者畏难扫兴的结果。而如果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又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也就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教学过程分层有两个方面:
1.同一目标,异步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同一训练目标。不同层面的学生共同参与并学习讨论,相互启发影响,共同进步。例如,笔者在讲授请示应用文写作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一般请示的基本写作方法,笔者出了一道写作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笔者先请一名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到讲台上,该生完成后再请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上台进行补充修改,最后再请基础较差的学生总结写请示要写清楚哪几方面的内容。这样在相同的教学目标中,全班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不同目标,异步参与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备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目标要在保证全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各类学生“吃饱”,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同时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制订向高层次过渡的递进目标。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到层,细化到人,有利于增强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各类学生都能达标。而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不同的问题。
以《药》一课为例,我在备课时设计了三个大问题。(1)把握文章的结构。(2)找出文章线索。(3)分析人物的形象:①找出文中对华老栓、夏瑜、康大叔等人物描写的语句;②根据这些描写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③分析作者在文中塑造这几个人物形象的意义。上述问题我要求层次较高的学生全部完成,中等层次的
学生完成(1)、(2)题及(3)题中的①、②题,层次较低的学生完成(1)、(2)题及(3)题中的①题。这样设计的问题顾及了三个层次的学生。层次较高的学生要回答的问题比较深且全面,教师应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有发挥才能的机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和学习上都能得到满足。中等层次的学生要回答的问题在他们能力范围内就可以解决,教师要为他们引路、搭桥,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内容。层次较低的学生要回答的问题相对较浅,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就感。上课过程中,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问题要解决,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为主导。
(三)课后练习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巩固知识自然也要分层。
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应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中层能达到的水平为限,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知识的内化;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主要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第二、第三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层次较高的学生有练习的机会,中、下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实行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个性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授《师说》时,笔者设计的作业为,1.必做题:(1)掌握文中生字的读音和通假字;(2)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的意思;(3)串讲课文大意。2.选做题:(1)掌握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掌握文中动词的活用情况;(3)掌握文中的文言文特殊句式;(4)对课文写作方法试作评析。这样布置作业既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发挥潜力的空间。
(四)课外辅导分层
1.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等生,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针对课堂上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仔细加以解决。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层次较高的学生和层次较低的学生,分别给他们“开小灶”。如古代诗歌赏析,要求层次较高的学生不仅理解内容,还要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等;而层次较低的学生,则只要求其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等基础知识。
2.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因人而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个别点拨、个别启发和个别纠正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在课后及时解决。对差生要面批、面改,对优生要加强检查、督促。
(五)综合评价分层
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但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不能只以分数来衡量。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评价标准应建立在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讲究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对于中低层次学生要积极捕捉其身上的闪光点,只要有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可设立“进步奖”;对已经尽了力,成绩仍不理想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寻找原因,改进学习方法;对层次较高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能在课堂上给老师挑出错误的或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设立“鼓励奖”等。
三、实施中职语文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用爱心消除不良后果
作为一种科学而艺术的教育方法,分层次教学是教育的良好形式,符合培养人才的根本要求,但面对学生时,还需要注意其心理感受,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笔者在实施语文分层教学中发现,明显的有意分层次容易使尖子生固步自封,后进生自暴自弃,两者都失去了进取心。因而,分层次要充分考虑心理暗示效应,如何进行要看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隐形分层”的方式,即层次不同,辅导不同。对尖子学生采用深化、扩展知识面的教法,对后进生则采用深入浅出,通俗化、兴趣化的教法。这样就可以解决有意分层次可能带来的不良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学生的“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在发展与变化的,对学生的层次,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划分。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首先发现、感知学生在本节课上或是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上所处的层次,将学生动态地进行分层,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各种策略。虽然每个层次的标准不同,但教学过程中要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无论对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多关心、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锲而不舍的进取热情和稳定的学习情绪,以保证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要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当然教无定法,所有的方法只要能运用到最好,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感兴趣,教师的教学也将获得成功,中职教育也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责编郝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