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恐龙的人(连载)
2009-05-22童恩正
童恩正
(接上期)
“出了什么事?”秦小文好奇地跟了过去。
陈翔小心地将化石递给她,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你看!”
原来在化石的表面,有一幅当时的人们用尖锐的燧石工具刻下的图案:一人一兽的图案。这个人是个女人,长长的头发披在两旁,下身围着兽皮。这兽的形状非常奇特,头上有角,拖着长尾巴,身体蹲坐在后脚上,前爪扬在空中。它的嘴很大,牙齿锋利。总的看来,它很像一头大蜥蜴,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果和人的高矮相比较,这头野兽至少有七八米高。
“这不是恐龙吗?”秦小文忍不住也叫出声来。
是的,这庞然大物不可能是其他的动物,只可能是恐龙,从第一眼开始,陈翔就是这样想的,但是他不敢讲出来,因为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太违反科学常识了。
翻开任何一本古生物的书籍,上面都毫不含糊地写着:恐龙生活的时代大约是从两亿年以前到七千万年以前。到了白垩纪的晚期,由于宇宙射线、气候条件和植物群落的变化,新兴的哺乳动物的竞争,曾经统治过地球达一亿多年之久的恐龙,都逐渐灭亡了。有什么样的奇迹,有什么样的科学根据,能证明在生物史上早已灭绝的动物居然有可能在十万年以前还存在,而且成为当时的人类熟见的动物,从而可以相当准确地将它的形状在骨板上刻下来呢?
陈翔知道,在旧石器时代的遗物当中,女性的雕像或刻画像是常见的,因为在母系氏族时代,崇拜女性的神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块骨板上,既然恐龙是和女神出现在一起的,那么可以断定,当时的人们也是将恐龙当成神来崇拜的。
在远远的帐篷里,晚饭的哨音已经吹响,同学们已经烧好了洗澡的热水,准备好了饭菜在等他们回去。其实,当同学们发现陈翔和秦小文冒着狂风在洞口筛选废土时,都要过来帮忙,不过严老师制止了他们,因为他觉得让陈翔受一次考验,对他今后是有好处的。
但是在这时,陈翔并不知道这些,也没有想到要回去。他已经忘记了劳累,忘记了饥饿,呆呆地坐在洞口出神。
童年时代幼稚的幻想,又在他的心底复苏了,所不同的是现在它已经初步建立在科学的依据上。千万年来大自然蕴藏的一个奥秘在强烈地吸引着他。就在这个神秘的黄昏,在这远古的祖先曾经活动过的地方,他暗自下定决心,要献身给这项科学事业。但是有谁知道,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还要爬过多少座山,涉过多少道水,经历多少难以描述的艰难困苦呢?
自从4年前陈翔在杂古脑河畔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有恐龙图像的骨板以后,他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那就是从全世界的范围来讲,恐龙确实是一种早已灭绝了的动物,但是在地形复杂,人迹稀少,自然条件多变的康藏高原上,却可能有一支恐龙在这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至少到了十万年以前,它们还曾经与居住在高原东部边缘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并存过,由于它们庞大的个体和凶猛的外貌,很受人类的敬畏,因此被当成神来崇拜。
作为一个中学生,他当时自然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证据,讲清更多的道理。但是经验丰富的郑教授,却从这个学生身上,看到了一种严谨的钻研态度和创新精神,特别是他那种敢于向国内外一切传统的理论提出挑战的勇气。因此,郑教授一面告诫他,在科学研究中孤证是不能说明问题的,他必须更多地充实自己,从各方面去搜集资料;另一方面,郑教授也鼓励他把这个题目列入进人大学以后继续研究的项目,他本人愿意担任辅导。
陈翔以很好的成绩,考进了南京大学的古生物专业,当了郑教授的学生。为了配合陈翔的研究,除了本专业的课程以外,郑教授又介绍他去历史系选修了中国古代史、民族学、古文字学等课程。岁月如流,在大学里,陈翔已经经历了四个寒暑。在这四年当中,陈翔基本上没有度过法定的寒暑假,除了必要的政治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外,他都是锲而不舍地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
陈翔搜集了先秦的典籍中各种有关龙的记载,尽管这些记载很简略,而且明显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是概括起来,当时人们想象的龙的特征全是一致的,大头,四爪,长尾,全身覆盖鳞甲。这种龙并不会腾云驾雾,也不是像后世所传的居住在天上,而是与其他动物一样,藏身在深山里,沼泽旁,这就是《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的:“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在对古代各个民族的传说加以分析以后,陈翔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流传龙的故事最多、最早崇拜龙或以龙为图腾的,并不是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中原民族,而是最早居住在四川西部的一种少数民族——羌族的一支。一直到了铜器时代,龙的名称才见于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的传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附会了更多的神怪色彩,以至弄得面目全非了。
在考古学的材料中,情况也与此相似。在中原地区最早保存了龙的形象的,是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这个字是象形字,呈“s”形,尽管简单,但是它那大嘴、大头、长尾的特点,仍然一目了然。从西周到战国的几百年中,龙的形象并没有保留下来,周代铜器上有一种传统的“龙”纹,但是陈翔认为那实际上是“蛇”纹,这是研究者命名上的错误。如果周代确有“龙”纹,那么它的形状应当与传说相近,而不会成为蛇形,这是有汉代的资料作为旁证的。在汉代的石刻中,龙仍然是大头,利齿,鳞身,四爪,长尾,与其说像爬行的蛇,还不如说它像四腿的兽。唐代以后,龙的形状逐渐变化,身躯加长,腿爪变细,颚部突出。到明清时,就完全变成了人们所熟知的四脚蛇的形状,而与它的原形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