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会计信息造假的表现及治理

2009-05-22

老区建设 2009年2期
关键词:会计舞弊治理对策

万 琴

[提要]我国企业会计信息造假案层出不穷,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本文对会计信息造假的主要表现形式、危害、原因作了粗浅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

[关键词]会计舞弊;造假危害;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造假是指公司管理层为了自身和集团利益,采用伪造、掩饰等手法编造虚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故意违背会计法规,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然而,尽管我国在会计准则法律法规等方面不断完善,却没有能够杜绝信息造假之风。我国企业会计造假案却大量存在,使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已经到了使中小投资者难以忍受的地步。会计信息造假不仅影响到与企业利益相关者,诸如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利益,而且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有效地解决会计造假问题是会计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表现及危害

随着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的深入,新的会计作弊手法又会顺应时机变化而产生,旧的作弊手法也会花样翻新,更加诡秘。

(一)会计信息造假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造假通常做法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主要包括: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应收账款、多计固定资产、费用任意递延、漏列负债、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隐瞒重要事项的揭露等等。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信息造假有多种方式,不一而足。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如下几种:

首先,利用集团内部架构进行关联交易,从而进行利润操纵。公司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产品及劳务形成资产,由此,子公司的收益可确认为当期合并报表利润;公司将产品销售给控股股东和控股子公司,对于销售公司而言,销售收入会因此增加,同时应收账款和利润亦增加;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关联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从而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此外,利用虚假合同虚构收入在关联交易中也非常普遍。

其次,在各个会计期间内调节收入和利润指标。如果公司销售的产品需要实施安装与服务,销售过程持续时间长,收入并非一次实现,特别是对于跨年度实现的销售,需要在年度间分配利润。公司为了达到一定的收入或利润指标,在服务或工程未提供完毕之前,即在账面确认收益。

再次,在各个会计期间内转移费用,推迟费用的确认。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账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通过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或“预提费用”这几个跨期摊销账户中的借方,以推迟确认成本费用,实现对利润的调节;以及虚列期末存货从而减少销售成本,通过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来调节利润。

(二)会计信息造假的危害

1对企业的危害。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管理,而管理离不开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企业过去一定时期发生的经济活动最终都通过财务会计予以反映,因此,财务会计所提供信息是管理当局评价过去的成绩与不足的基本依据,便于企业预测、决策与规划未来。如果会计信息虚假,就无法满足各有关方面的要求,不仅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职能,而且还将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长此以往,必然弱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使企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对利益相关者的危害。会计信息同时也是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政府部门据以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指导整个经济工作。如果这些决策都是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基础,必将导致决策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并使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相关政府部门以此作为税收、资源配置的依据,信息虚假势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使国家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进而严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3对会计行业的危害。会计信息造假总是伴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正之风。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参与会计信息造假虽然有着奉命行事的苦衷,表面上是为生存所迫,其实作为直接职能部门的专业财会人员,则是丧失职业操守的表现,其终点将是自绝生计。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各界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素质和道德的质疑,这将使会计从业人员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理,行业将毁于一旦。因此,信息造假已经成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大毒瘤,严重影响了整个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4对证券市场的危害。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会计信息作为连接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纽带,对证券市场能否正常、高效运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全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企业会计信息造假会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导致证券市场上严重的逆向选择,发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结果只能是整个证券市场的土崩瓦解。

二、会计信息造假的防范对策

(一)明晰产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培育合格的交易主体的基础,是会计规范运行和会计信息有效生成的基础。我国现有产权制度主体的缺位是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的根本原因,也是造假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理会计信息造假必须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所有者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机会和能力,这包括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委托人与经代理人之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以此增强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二)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最根本的外部规范之一,是证券市场上各方利益关系者行为的基本依据。科学、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真实会计信息的根本保证,它可以消除信息造假行为得以实现的外部条件。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的信息造假行为之所以能够逃脱投资者和监督者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披露制度在相关方面的规定存在不足,导致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完整、不及时或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来蒙蔽投资者。因此,建立和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应以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等质量要求为准则,制定科学、有效的披露制度,改进信息披露的内容、确定信息披露的标准、并加大对发布虚假信息者的惩罚力度,消除制度性缺陷引起的信息造假可能。

(三)加强政府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政府监管既包括政府对游戏规则的制定,也包括政府对违规者的惩罚机制。在监管措施严密、执行有力、处罚到位的情况下,会有效遏制行为主体对违反监管政策的那部分利益的追求,因为在他们看来,与这种利益伴随的风险过大,以至于不敢“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尤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的作用,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检查监督。一旦中介机构出现有违职业道德或失职的行为,管理部门决不能姑息迁就,应加大处罚力度。

(四)重塑会计的社会道德环境。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约束。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相比,具有成本低而效率高的特点,同时,道德约束的效力经常而持久,无时无刻不对行为主体产生作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力量,而不带有消极制裁的意味。在治理信息造假的各个层次中,只有道德约束在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起到作用,这是任何刚性的治理手段所无法达到的。因此,呼唤诚信的回归,培育一个与市场经济运行相符的社会道德环境,是治理会计信息造假的最终目标之一。

猜你喜欢

会计舞弊治理对策
雇员揭发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激励机制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及防范
会计错弊和查账技巧解析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对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及对策的思考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