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09-05-22钟利民

老区建设 2009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红色文化特性

钟利民 刘 丽

[提要]在中国红土地上培育出来的独特的红色文化,不仅在革命时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如今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文化对于推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红色文化的特性与功能,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有助于唤起人民群众的文化归属感,使人民群众普遍认同、接受和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并以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红色文化;特性;功能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大众认同,被大众掌握,并被大众自觉地用来指导实践。历史已经证明,在革命时期,红色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现代史表明,没有反对白色文化的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壮大,就没有中国工农大众的马克思主义普遍觉悟,而没有工农大众的马克思主义普遍觉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就不可能实现。红色文化孕育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红色文化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正确结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红色文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正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将外来的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确立了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那革命年代,红色文化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同,最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

以红色文化推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进一步挖掘、研究、提炼和升华红色文化,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时代特征,使红色文化继续为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发挥积极作用。但这项工作的根本前提是必须保持红色文化的根本特性与内涵,即坚持其马克思主义方向、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这是红色文化的根本所在,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革命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它不仅秉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还继承了世界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为基础,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反帝、反封建的先进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是红色文化生存、发展的指导思想,它决定着红色文化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

第二,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的近现代史表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到资产阶级的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无不证明了农民、封建地主、资产阶级等,都无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外国侵略、反本国压迫的胜利。只有中国工人的先进代表——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华民族找到真正的出路。中国共产党由刚诞生时的十几个党员,历经艰难险阻,逐步成长壮大。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获得国家统一、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红色文化充分体现了党的这段成长历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既由党的成长史所证明,也由“红色文化”所见证。

第三,红色文化昭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中国道路的选择经历几代人的艰苦的探索。太平天国政权证明了封建主义不能保全中国,辛亥革命后建立的统治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才看到了曙光。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断的学习与创新中,中国共产党人摒弃了纯粹的俄国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红色文化伴随这种选择不断发展前进,因而它昭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在中国红土地上培育出来的独特的红色文化,它的根本特性决定了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强大动力,因为红色文化“抓住”了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即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红色文化不仅影响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群众的政治觉悟,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媒介。所以在以红色文化推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我们还必须重视红色文化的三大功能,使广大群众在红色文化中找到其文化归属感,从而在思想与情感上认同、接受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与实践准则。文化的归属感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人民如果缺乏统一的文化归属感,必将四分五裂;一个民族,由于享受一份共有的文化,不论他们是否居住在一起,也不论他们是否生活在共同的制度下,都会有民族的认同感,都会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联结在一起,不可分离。这正如布卢姆所说,“民族的意义或事业可以为人们深入思考政治制度和治国才能提供基础……而文化归属感为民族事业提供正当理由。”…红色文化能够给唤起中国人民的文化归属感,一方面是由于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它由于它具有价值整合功能、社会导进功能和批判功能。

第一,红色文化的价值整合功能。红色文化的价值整合功能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功能,其目标是要使人民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任何社会中的人们在价值观上都存在着差异,但经过统一的文化熏陶后,他们可能在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形成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念,因为被一个社会文化所肯定事物与行为,必定是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追求的。红色文化整合人民的价值观,使价值体系系统化、协调化,并使价值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进而把社会成员的行为纳入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和模式,从而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红色文化通过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红色文化是增强社会凝聚力,培养民族荣誉感、规范人民行为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促使人们形成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保证社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

第二,红色文化的社会导进功能。红色文化的社会导进功能包括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协调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巩固社会主义的进步成果三方面。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导进系统,如教育系统、决策系统、计划系统、管理系统等。红色文化渗透于以上的各个导进系统中,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有计划地推动社会各方面的进步。红色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这种遗产是逐步积累的。红色文化积累着

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它又是通过各种途径将科学的、时代的、民族的、创新的文化思想渗透到劳动者、劳动工具以及劳动对象之中,改变着劳动者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化水平,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

第三,红色文化的批判功能。红色文化在时间上的承续性和在空间上的融合性是不容置疑的。它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它的批判功能是对文化的一种真正的承续与融合,它包括学习、纠正和发展三个方面。现代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但我们决不能让“开放性赶跑了本土的文明,只留下这个嚅嗫无语、失去意义的国度”。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的浪潮势不可挡、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而我们的文化界也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挑战。能否抵御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侵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国家的文化竞争力。红色文化的批判功能就在于珍视本民族的文化特性,自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蕴涵着无以伦比的意义和价值启示。在固守我们自己阵地的同时,红色文化也不断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并与各种敌对文化相抗衡,及时清除文化园地里的杂草与害虫。红色文化本着批判的态度,认真对待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思想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中国文化遗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外国思想的价值”;“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红色文化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与时俱进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积极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整合功能、社会导进功能、批判功能,以红色文化推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必须结合红色文化的三大特性,把红色文化引进群众的日常生活,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让红色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潜入群众的头脑。当然,在推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我们还必须立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进程,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红色文化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古人云:“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文化的表现具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大层次,形而上的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如政治文化、法律文化、历史、文学、艺术、伦理、道德、教育等;形而下的文化主要指缺乏精神表现的文化,如一些流行文化形式、科技文化成果、公众文化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不仅体现了“道”,而且还表现了“器”——它将“道”藏于“器”,又于“器”中显现“道”。这一方面表明,红色文化既是优雅文化,也是通俗文化,它从不同的接受者出发,从各个的角度体现文化的层次性、时代性与阶级性;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既是精英文化也是大众文化。精英文化更多地表现文化的思想性、先进性;大众文化则表现文化的娱乐性、生活性,而红色文化集两者于一身。正因为红色文化是“道”“器”结合的文化,所以在传播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它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讲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精神实质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价值。

总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是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批判吸纳人类先进文明的产物,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革命时期,更影响到现在与遥远的未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特性与功能,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激发群众的理论学习热情,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让群众在在电影、电视、戏曲、诗歌、歌曲、小说、散文等多种载体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这无疑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红色文化特性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国十八大名酒的度数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