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传统建筑美学差异浅析

2009-05-22朱静鹏

消费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美学园林美的

朱静鹏

[摘 要]中西方建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美学差异呢,首先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中西方哲学的起源不同哲学思想影响与指导着美学的发展。

[关键词]美学 传统建筑

自从人类诞生开始我们就有了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但是真正把美学这个概念比较完整的提出来却是在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伴随着我们对美学认知与研究的逐渐深入,建筑美学这一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学科逐渐兴起。

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运用美学理论,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

那么对于有着很大差异的中西方传统建筑他们又表现出怎样的美学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中国传统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古典园林建筑,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文人的追求和喜好左右着造园,因而中国的传统园林在实际意义上是文人园林,是与山水诗画相生相长、相辅相成的文化。中国绘画一贯讲究“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那么表现到建筑之上所呈现出的就是和谐的自然之美。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道自然。”这些老子的这种思想代表了古人的自然崇拜观念,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两汉时以前者为主,成就高于后者,唐宋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到了清代,以圆明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转而要向私家园林汲取营养了。它们虽具有共通的艺术性格,而私家园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现存者以北京一带最集中,规模巨大,风格华丽。中国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其中圆明园更被誉为“万园之园”。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但有些类型如园林、某些山林寺观和某些民居则采用了自由式组合。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

西方传统建筑一直遵循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早在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早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视自然为无生命的物质,在中世纪之前,基督教是禁止游山玩水的,他们更多看到的是自然狂暴、危险的一面,在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美学理论中“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基于这种理论西方建筑崇尚人工美 。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雅典帕提隆神庙的外形“控制线”为两个正方形;从罗马万神庙的穹顶到地面,恰好可以嵌进一个直径43.3米的圆球;米兰大教堂的“控制线”是一个正三角形,巴黎凯旋门的立面是一个正方形,其中央拱门和“控制线”则是两个整圆。甚至于象园林绿化、花草树木之类的自然物,经过人工剪修,刻意雕饰,也都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它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的融合之美有所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那么中西方建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美学差异呢,首先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中西方哲学的起源不同哲学思想影响与指导着美学的发展。中外美学大家大部分同时也是哲学家,哲学思想的起源不同导致了美学思想的不同,进而造成了传统建筑美学的差异。其次中西方建筑所采用的材料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多采用木材而西方用的是石材,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不同导致建筑材料的不同,建筑所体现与表达的美必然会有差异。再者中西方的建筑空间布局,发展过程不同,由希腊起源的西方外向型文明致使建筑的形象、比例、装饰和空间布局有很大变化而中国的传统建筑在“和”的中心思想影响下2000多年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这也是中西方美学差异形成的原因之一。

建筑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在古代,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把和谐作为人类的最高理想和审美追求。所以,建筑艺术也必然体现出以和谐为主要内涵的审美特征,但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又决定了建筑艺术和谐美的不同审美特点和精神追求。

参考文献

[1]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09)

[2]周武忠,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猜你喜欢

美学园林美的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