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施工后浇带

2009-05-22

消费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沉降渗漏后浇带

王 维 江 宁

[摘 要]对后浇带的特点、后浇带施工要点、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后浇带 变形缝 沉降 渗漏

作者简介:王维,1980年9月4日,女,职称:初级,工作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单位地址: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宁,1981年1月2号,男,单位:青岛建设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引言

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几种作用,但终究是临时性的措施,待将该处混凝土补齐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施工也有特点。

一、后浇带的适用范围

后浇带的施工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以及有特殊要求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

二、后浇带的施工要点

(一)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二)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三)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 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四)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 一般宜避久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五)后浇带在基础部位留置的宽度不宜小于800mm,也不宜过大,应以能进行施工操作的空间为限度,一般情况下为1米宽。基础后浇带的配筋除按常规配置外,对后浇带两侧的基础还应按倒悬挑结构进行配筋验算,主要是考虑到不同的沉降应力作用。(六)一般情况下,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不允许拆除,必须在后浇带合拢后根据拆模试块强度确定拆模时间。基础后浇带的浇筑合笼是在主体工程封顶后进行。也可通过对主楼和裙房进行沉降观测,在沉降基本稳定后就可以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作业。基础后浇带的混凝土应采用早强、快硬、无收缩的水泥配制或普通水泥掺早强剂和微膨胀剂,以促成该混凝土产生万分之四到万分之六的线膨胀系数。所用的碎石和砂都要筛洗干净,其混凝土标号应提高一级(在掺早强剂的情况下)。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要拌合均匀,入模后振捣密实,浇筑后加强养护。

三、影响后浇带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以支撑稳定为原则,铅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以避免灌注混凝土时跑浆,如网眼偏大,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并支挡固定好,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挤压力,并保证不跑浆,待混凝土凝固后,薄膜即可撕去,钢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铅丝网则留在后浇带两侧,即永久留在后浇带内。(二)采取措施确保后浇带处钢筋的准确位置。钢筋应保证准确位置而连续不断,对于板,单层钢筋下应设置垫块,双层钢筋应设置支架,对于梁,底部钢筋亦应加垫块,上部钢筋一般直径较大,可不用支架,但应注意的是在后浇带部位应设马道通过,不应直接踩钢筋。(三)后浇带补齐混凝土后的整体连接问题。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隔断,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应局部干硬一些,即水灰比小一些,既保证槎捣密实,又不跑浆,使侧面混凝土强度和其它混凝土一致。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处侧面混凝土凿毛,清刷干净,底部碎屑清除彻底。(四)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当高层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注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基础座在卵石层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灌注后浇带。(五)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即同时起到三种作用。如果后浇收缩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的两个月之后,这样估计可以完成混凝土收缩的60%以上,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一个月;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

四、后浇带渗水的常见原因分析

(一)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施工过早,而后浇带两侧结构混凝土收缩变形尚未完成。(二)不按设计要求使用无收缩混凝土,用普通混凝土应付。(三)施工组织不当,后浇带两侧上部结构浇灌混凝土的落差较大,以及设计中存在着局部不合理的现象,使得后浇带接缝处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四)浇灌前对后浇带混凝土接缝的界面局部有遗留的零星模板碎片或残渣未能清除干净。 (五)后浇带在底板位置处长时间的暴露,而使接缝处的表面沾了泥污,又未认真处理,严重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结合。 (六)垫层上做好的防水层在灌注底板混凝土前遭到破坏(如被坠物砸伤)未作修补就灌筑后浇带混凝土,留下隐患。 (七)施工缝作法不当,特别是后浇带两端,往往将施工缝留成直缝。 (八)柔性防水材料本身性能的局限性,防水层的抗拉强度低,延伸率小,抗裂性好,对温度变化较敏感,在遇到不利因素影响时,往往经受不住各种应力的作用而被破坏。

五、结语

后浇带的设置解决了高层建筑物中,连在一起的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问题,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通过设置后浇带,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由于不设永久性的沉降缝,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渗漏的因素。故此方法在现代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较多。后浇带的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质量事故,轻则开裂渗漏,重则危及结构安全,所以在施工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沉降渗漏后浇带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论述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探析高层住宅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浅析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质量控制
结构自防水在高层地下室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电力铁塔运行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的研究及应用
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漏技术措施
浅析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