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与产业集群的研究

2009-05-22李美姗

消费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国有企业改革

李美姗

[摘 要]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出发考虑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研究了国有企业如何进入到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中,进入集群后如何协调发展并形成主导地位,在这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产业集群 改革

一、问题提出:从产业集群角度看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热点,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经营和改革的研究部分集中于社会制度、经济政治制度、市场机制转型等宏观层次上进行探讨,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可行的理论。部分学者就企业经营管理结构、组织制度等微观层次上具体探讨国有企业所出现的问题。能否从产业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产业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表现,从而说明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特色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将越来越突出,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就为我们从产业角度思考国企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合到我国公有制占主体的社会制度,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市场机制,国有企业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这对国企改革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即公有制主体的不变性,第二就是利用市场机制激活国有企业。

目前产业集群主要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体,而这些企业在应对市场时虽反映出灵敏快捷,能迅速把握市场机会、满足市场需求方面的优势,但这些企业在产业中又表现出一定的资金不足、人才不足、规模不足等等问题制约他们的发展。国有企业则在占据有效资源上优势明显,提出大型国有企业能否进入到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中,并在此范围内使二者优势互补,劣势相消。

二、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产业和国有企业的研究都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以邓荣霖老师为代表的一些著名的企业管理专家在国有企业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组织形态及发展趋势方面提出了很多的建设性意见;以王辑慈、刘志彪老师为代表的一些产业经济学者认为,在地理上非常接近的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它们通过非常紧密的联系,就可以达到降低成本、促进创新的能力,单个的企业无法脱离如此强大的生产链而在外获得生存,但没有把作为大型企业的国有企业的改革考虑进来。

三、研究意义

虽然学术界对于产业集群和国有企业方面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但交叉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多。所以,我希望以后的研究能够多做一些交叉研究,在此寻找一些突破点。

从迈克尔·波特和保罗·克鲁格曼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开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对推动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今,我国在一些特定的地方出现了一些特定产业的集群现象,如温州的制鞋业、义乌的小商品产业集群以及平湖的服装、光机电产业集群。

集群的本质就是个体融入群体,产生内外部经济性并形成相关效益的过程。根据对相关产业的观察和思考,在产业集群出现的开始阶段,产业集群大部分还是属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群落式集群,大企业参与集群的现象并不明显。但是,参照国外近几年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来看,已经开始出现卫星式的集群,即以大型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通过分工协作方式向四周辐射发展的模式。尽管大企业已经开始参与到产业集群的活动中,但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四、研究焦点及思考

我们选择以制造业的国有企业为研究的切入点,来讨论企业内部组织的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以制造业的国有企业作为切入点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制造业中国有企业的比重较大;不会出现孤岛效应而影响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同时考虑制造业在相关产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关联性和带动性都较强。

(一)国有企业进入产业集群有哪些壁垒?

国有企业进入产业集群的壁垒包括:一是,中小型企业排斥国有企业,惧怕其把 “大企业病”带入产业集群,影响对外部市场的反应能力,进而影响相对其他地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二是,若双方同质性很强,国企的进入很容易冲击中小型企业已经形成的市场优势。所以,作为大型企业的国企可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与管理理念调整两个方面融入目前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中。

(二)国企在进入产业集群后其企业组织结构如何与产业集群内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相互协调发展?

从融合的方式来看,可以从变革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及中小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来考虑,但在两者结构变革中,我们发现,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反应迅速,具有很强的弹性与机动性;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在应对市场变化时表现出反应迟钝,竞争力不强,因此将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作为重点对象。国企组织结构的变革可从如下四个方面考虑,即是任务、技术、结构、人员。四者中应选择哪个或者哪几个方面作为变革的突破口,应针对国有企业自身特点及产业集群的具体环境进行分析。

以纺织产业集群为例,目前我国纺织产业出现的问题在于两头在外,中间在内,即纺织产业的原材料与产品的分销均为国外公司所控制,只有处于中间环节的生产加工在国内进行,而从附加值方面考虑,中间的加工环节处于低价值环节,大部分的利润为两头占据,这主要在于国有大型企业居于中间环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从改变国有企业的任务即进入纺织产业的原材料供应或者产成品的最后营销环节入手。

(三)在国有企业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产业集群的产业组织之间的交联融合过程中,如何形成国有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主导地位?

每个产业集群有自身特有的产业组织和产业制度,每个企业也有其自身的企业组织和企业制度,二者要达到融合性和发展性,就必须形成协调性或兼容性,能够以一种非正式但被集群成员广泛认可的方式保持整体同步性和统一性以使得产业集群中个体企业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协调成本得到降低。这样,如果作为大型企业的国有企业能够利用自己的资产、规模、政府公关优势在产业集群中起到中心主导作用,它就可以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一下措施:1.府采用行政手段协调,创造一种和谐的兼容环境。在市场竞争中,政府应该作为市场博弈的参与者,而非市场博弈的主导者,这样,国有企业就能够在同样的市场条件下,与民营企业进行竞争,进而变得更有活力与竞争力,或者直接向民营化方向发展,整合自己的优势资源起到主导作用。2.通过行业协会制定相关的产业集群政策导向建立以国企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在产业集群的核心地位;3.国有企业通过资源的共享性实行多元化战略进而对和它存在强依赖关系的中小企业起到主导作用。

五、总结

就实际情况来说,国有企业的发展步伐还落后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步伐,应该采取措施让国有企业尽快地融入到产业集群中,充当产业集群的核心,形成卫星式产业集群模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辐射、带动和聚集效应,使其成为集群的驱动力和主导力,带动集群内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北方经济2006(24)

[2]周放生,国有企业改革的若个问题研究,陕西电力2007(01)

[3]曾军平,集体行动的个体异质效应研究,财经研究2004(03)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国有企业改革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