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万雄师过大江

2009-05-22

党史文苑 2009年7期
关键词:渡江我军国民党

李 兵

1949年4月20日20时,人民解放军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豪迈口号鼓舞下,发动了伟大的渡江战役。一时间,万炮齐鸣,千帆竞发。英勇的解放军将士和人民群众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长达500公里的江面上,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直冲对岸,国民党军苦心经营数月“固若金汤”的“钢铁防线”顿时土崩瓦解。远在北平双清别墅的毛泽东欣闻捷报,远望南天,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光辉诗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解放军向全国大进军的伟大起点。江西、安徽、江苏三省的千里长江,是渡江作战的主战场。沿江儿女为了消灭一切反动派,为了全国的自由解放,积极投入到渡江战役之中,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蒋介石玩弄“和平”阴谋

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通过三大战役,我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共计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国民党军正规军还剩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为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为146万人。这些部队,多是新建或被歼后重建的,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战线,非常分散,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起有效防御。除军事上的失败外,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政治和经济上也陷入绝境。而此时,我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人民军队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而且士气高昂,信心百倍,武器装备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在三大战役中积累了宝贵的大兵团作战经验,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

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在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支持和策划下,上演了一出假和平的闹剧,企图以“和平谈判”为手段,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同时在军事上争取喘息的时间,调整部署,保存和扩大残余势力,伺机卷土重来。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新年文告》,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开始正式玩弄起“和平”的花招。

形势的发展,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让革命半途而废?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亲笔撰写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辞,明确指出,必须“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决议,重申了我党“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而不容许半途而废”的坚定立场。为彻底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月14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主席的名义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以犀利的笔锋层层剥开了蒋介石虚伪的画皮。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以“因故不能视事”为由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李宗仁上台的第二天,就表示愿意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早就识破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假和平的阴谋。果然不出所料,蒋介石虽然“下野”,但仍掌控着实权。他下令将中央银行所存的黄金、银元、外币共约5亿美元全部移存台湾;任命汤恩伯为京(南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署江防;计划在江西用3至6个月的时间编练200万新兵,以与我军重新开战。

中共中央从真诚的愿望出发,为早日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派周恩来等从4月1日起在北平与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南京政府代表团举行和平谈判。针对国民党的两面派手段,中共中央同时指示长江前线的军民认真做好渡江战役的准备,一旦谈判破裂,迅即发动渡江战役。

百万解放军陈兵江北

与国民党军隔江对峙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流,自西向东横贯大陆中部,历来被兵家视为难以逾越的天堑。东汉建安年间,曹操为统一天下,亲率20万大军攻至江边,欲灭孙权和刘备,最后却被孙刘联军以5万之兵大败于赤壁,人马损伤过半,曹操本人也险些丧命。北魏枭雄拓跋焘率领彪悍的铁骑南征,大军一路披靡,但面对长江的滚滚流水,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饮马长江的少数民族统帅,却徘徊踟蹰,无计可施,最终只得怏怏下令撤兵北归。如今,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陈兵江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剑指江南,将在这里展开又一次生死鏖战。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各野战军番号统一改为按序数排列,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及地方部队共100万人集结于长江江北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秣马厉兵,枕戈待旦。同时,以第四野战军一部12万人组成先遣兵团,在平津战役结束后迅即南下,参加渡江作战。

早在淮海战役即将结束时,蒋介石就下决心放弃淮河防线,把江北的残余部队全部撤至长江以南,加紧部署长江防线。此时,江南的国民党军,集中了115师约70万人的兵力,分布在宜昌至上海段1800多公里的长江防线上。其中湖口至宜昌地段由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统率40个师25万人防守,其中以主力第三兵团位于武汉及其以东至九江地区;另以13个师位于长沙、南昌之间地区。湖口至上海地段由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统率75个师45万人防守,汤恩伯除以一部兵力控制若干江心洲及江北据点作为警戒阵地外,以主力18个军54个师沿南岸布防,重点置于南京以东地区,并在纵深控制一定的机动兵力,企图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凭借长江天险,依托既设工事,在海空军支援下,大量杀伤我军于半渡之时或滩头阵地;如江防被突破,则分别撤往上海及浙赣铁路(杭州-株洲)沿线,组织新的防御。同时,国民党军还以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飞机近300架分置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支援陆军作战,组成了杀机重重的立体防线。此外,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也派有军舰或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或在长江游弋,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长江江面宽阔,江宽大约1.5至10公里。水位在每年四五月间开始上涨,春汛来临时,水位猛涨,浊浪排空,航渡十分困难。两岸沿江广阔地域为水网稻田地,河流湖泊较多,不利大兵团行动。我军虽然战斗力强,士气高涨,但是兵种单一,大多数北方战士不习水性。1948年夏秋两季,皖北、苏北、沿江地区遭旱涝灾害严重,粮食歉收,再加上大规模的淮海战役和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南逃时的大肆掳掠,群众生活非常困难,特别是在筹粮和征集渡江船只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两军隔江对峙,生死决战在即。总的情况表明,形势虽然对人民解放军有利,但困难颇多,决不能掉以轻心。

中央设立总前委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949年2月11日,淮海战役胜利一个多月后,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在淮海战役中组成的总前委,在渡江作战中“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

早在淮海战役没有结束前,总前委的首长们就开始提前谋划渡江作战问题。1948年12月17日,总前委在萧县蔡洼召开会议,对渡江作战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随后又专门召开渡江作战会议,详细讨论了部队渡江的时间、部署、开进、出动、指挥机关驻地、粮食弹药供应等问题。

1949年3月22日,总前委首长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等移驻位于蚌埠市区东南11公里的燕山乡孙家圩子。3月26日,总前委召集各部队的高级指挥员召开会议,对渡江作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为便于指挥整个战役,3月底4月初,总前委从孙家圩子移驻合肥附近肥东县的瑶岗村。这里地势开阔,东有店埠河,南有淮南铁路和合肥至裕溪口公路,水陆交通方便,位置适中,且与第七、第九兵团的屯兵之处较近,便于联系。同时又位于合肥城外,可以较好的防备敌人的空袭。这时,春天已降临江淮大地,遍地新绿,满目生机。邓小平、陈毅等首长和华东局的饶漱石、张鼎丞、曾山、舒同等领导带着总前委机关的工作人员兴致盎然地住进了这个安静质朴的小村庄,总前委在这里指挥了整个渡江作战,直至我军渡江胜利后向江南进发。

总前委首先针对我军存在的困难,指挥各部队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政策上为渡江作战进行深入准备。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得我军民斗志高昂,但部分指战员也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部队抵达江边后,面对汹涌的江水和敌人来回游弋的坚船利炮,又产生了怕长江、怕军舰的恐惧心理。针对这些思想实际,总前委组织全军和地方干部广泛进行战前思想动员、形势教育和政策纪律教育。

针对我军指战员缺乏渡江登陆作战经验,缺乏以木帆船对抗军舰的经验,不熟悉水性,缺少船只等问题,总前委指示各部队认真开展技战术训练,想方设法征集、管理好船只。各军内部分别建立了船舶管理委员会,积极协同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广泛地向船工和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组织打捞沉船、修补船只。这样,很快筹集各种船只2万余只。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竭尽全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支前工作,仅随军参战的船工即达1万余名,常备民工达320万人。为了做好新解放地区的接收和地方管理工作,党组织还抽调集中了2万多名随军南下的干部,提前做好了新解放区接收和管理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各部队广泛开展了练兵活动。中路渡江大军在巢湖开展了水上练兵活动。广大指战员认真学习划桨、掌舵、挣篱、抛锚和泅水本领。接着,部队又进行实战演习,组织夜间航渡、水上射击、水上救护、水上架线、水上通讯联络,并以船为单位编成新的战斗集体,把船只分类编号,分配具体战斗任务。为了把隐蔽在巢湖和内河的船只秘密地开进长江,部队和船工经过十多天的日夜挖掘,挖出引河,将渡船陆续驶到了江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准确掌握敌情,总前委指示全军开展了全面的侦察活动。各部队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掌握沿江的敌情、水情和地形,并派出小股侦察部队偷渡过江,深入江南敌人纵深地区,与游击部队配合,了解敌军布防情况。我中路大军从第二十七军中选调300余人,组成先遣渡江大队,提前偷渡潜入江南。他们与江南游击队取得联系,收集敌人情报,破坏敌人通讯联络,扰乱敌人的后方,同时想方设法将侦察到的敌情送到江北。

总前委依据中央军委的意图、国民党军的江防部署以及长江中下游地理特点,经过反复酝酿讨论,由邓小平亲自组织拟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对百万雄师渡江作战进行了最后的部署。《纲要》报经中央军委批准后,成为我军渡江战役的行动纲领。《纲要》确定,面对敌人的立体防线,我军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战法。以第二野战军所辖之第三、四、五兵团共28万人组成西线作战集团,在刘伯承指挥下渡江作战;以第三野战军所辖之第七、九兵团30万人组成中线作战集团,在谭震林指挥下渡江作战;以第三野战军所辖之第八、十兵团35万人,组成东线作战集团,在粟裕、张震指挥下,在扬中至靖江段渡江作战;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南下,由二野指挥。同时,预定战役分为渡江展开、割裂包围敌人前出浙赣路、分别歼灭包围之敌3个作战阶段。另以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部率2个军12万人攻取信阳,威胁武汉,在武汉正面钳制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作战。第三野战军必须在歼灭国民党主力后,占领皖南、苏南及浙江,夺取京(宁)沪杭,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考虑到东集团渡江登陆后可能遇到敌顽强抵抗,决定中集团提前一天发起战斗,以吸引和分散敌军的注意力。

在总前委的正确指挥下,我军全面胜利地完成了渡江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国共和谈宣告破裂

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

国共双方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期间,我党为争取达成有利于人民的协定,人民解放军数度推迟渡江时间。经过半个月的协商,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在尽可能地采纳对方提出的意见后,提出《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宣布4月20日为最后签字时间。4月20日,南京政府最后决定拒绝签字,和谈宣告破裂,我军用战争方式渡江成为定局。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我人民解放军遵照命令,发起了渡江战役。

就在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一件意想不到的插曲发生了。

4月20日9时许,英国“紫石英”号军舰由东向西,闯进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不顾解放军的警告,强行溯江上驶,并公然炮击长江北岸的我渡江部队,我军当即以炮火猛烈还击,该舰被击伤后,搁浅于镇江附近的江面。13时,停泊在南京的“伴侣”号英舰来接应“紫石英”号,被我军击伤后仓惶向东逃窜。不久,英国远东舰队副总司令梅登中将亲自率旗舰“伦敦”号和快速舰“黑天鹅”号溯江西上,被我炮火击伤后东逃。为此,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声明,严正申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指出:“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并要求英、美、法等各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长江炮击事件,令世界震惊。它标志着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依仗船坚炮利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4月20日晚上8时,江面上风平浪静,没有月亮的夜晚漆黑一片。我中路集团以夜色为掩护,首先以排山倒海之势发起渡江作战。第九兵团第二十五、第二十七军和第七兵团第二十四、第二十一军组成第一梯队,在无为至枞阳段起渡。100多公里的宽阔江面上瞬时出现了数千只战船,渡江勇士们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向南岸奋勇前进。对岸的敌人在火光中隐约见到满江都是我军渡船,直吓得惊慌失措。他们在指挥官的威逼下,仓皇组织反击。我广大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有进无退的战斗作风,经过一番血战,终于压垮了敌人。我渡江勇士首先攻占了长生洲、凤凰洲、黑沙洲、鲫鱼洲、闻新洲、紫沙洲等江心洲。紧接着又强渡夹江,建立了滩头阵地。与此同时,我炮兵用强大的火力轰掉了敌军主碉堡,强渡战士首先登上对岸。到21日凌晨,渡江第一梯队突破敌军防线,渡过了3个军10个师的兵力,繁昌、铜陵、南陵等地被我军占领。接着,我军迅速突入敌纵深50公里,一举歼灭敌第八十八军大部及第二十一军一部。敌自芜湖西南荻港至铜陵的江防地带全部土崩瓦解,整个长江防线被我军拦腰截断。

眼见长江防线被撕裂,汤恩伯心急如焚。他急急忙忙于21日赶赴芜湖亲自部署堵击,但早已无济于事。当晚,人民解放军东、西两突击集团发起声势更加强大的攻击。西集团从21日下午5时开始发起全线进攻,在30华里长的战线上,集中排列着我军的重炮,指挥员一声令下,万炮齐鸣。持续1小时的猛烈炮击,摧毁了敌军的前沿阵地。这时,在贵池至马当的100公里长的江面上,从各港口涌出的数千只战船,向南岸急速驶去,我军的火力很快压垮了敌人,勇士们很快突破了敌军的江防,控制了宽100余公里、纵深5至10公里的滩头阵地。22日,我军解放了贵池、彭泽、安庆等地,猛扑浙赣线,向敌军纵深进攻。我东路大军也于当晚7时发起攻击,第十兵团第二十三、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军组成第一梯队,在张黄港至七圩港一线强渡长江。战船冒着密集的炮火向前猛冲,首批八个团的兵力,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就登上南岸,歼灭了据守敌军,建立了东西50余公里、南北10余公里的滩头阵地。同时,争取了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守军7000余人起义,控制了江阴炮台,封锁了江面。

在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的同时,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占领武汉以东以西的地区,直逼武汉,有力地牵制了白崇禧集团,保障了第二野战军渡江作战侧翼的安全。

就这样,在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进攻面前,敌人精心布防三个月的长江防线被全线突破,渡江作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正在瑶岗村指挥作战的总前委首长经历了几个不眠之夜后,在各部队频频传来的捷报面前兴奋异常。陈毅在宿舍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抚今追昔,感慨良多。他起身用毛笔在白色的墙壁上题下了豪放的诗篇: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

解放军宜将剩勇追穷寇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随着千里江防的崩溃,国民党军的兵力部署已全盘大乱。汤恩伯眼见江防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全线突破,部队有在沿江一线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围歼的危险,在心惊肉跳中于22日下午仓促部署总退却:芜湖以西的部队向浙赣铁路沿线撤退,芜湖以东、常州以西的部队向杭州方向撤退,常州以东的部队向上海方向撤退,企图在浙赣铁路沿线和上海地区组织新的防御。国民党政府留在南京的许多机构仓皇南逃到广州,“代总统”李宗仁逃往桂林。

正当我三路大军向国民党的千里江防展开猛攻的时候,集结在滁县、全椒地区的我第三十五军,从4月20日开始,也对南京正面的江浦、浦镇、浦口地区发起攻击。他们先从右翼拿下江浦,从正面夺取浦镇,后再攻取浦口,直捣南京。至22日,国民党守军见我大军已接近浦口,便星夜缩回南京。23日上午,我参战各部先后到达浦口,占据了解放南京的北大门。三十五军乘胜追击,飞渡长江,直插南京市区。守军见大势已去,早已无心恋战,纷纷向南逃去。当日,人民解放军胜利占领南京,红旗插上了“总统府”。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崩溃。

人民解放军除组织第二梯队军继续渡江外,主力向国民党军防御纵深发动攻势。23日,东突击集团主力相继解放丹阳、常州、无锡等城,切断了宁沪铁路,我军又乘胜进占镇江。中突击集团一部占领芜湖,主力渡过青弋江,并歼国民党军第二十军大部和第九十九军一部。西突击集团占领贵池、青阳等地,歼国民党军第八兵团一部。

4月22、23日,总前委根据沿江国民党军全线南撤的情况,迅速调整进攻部署,令三野主力在粟裕统一指挥下分别沿丹阳、金坛、溧阳及太湖西侧和南陵、宣城、广德之线向长兴、吴兴(今湖州)地区疾进,完成战役合围,歼灭由南京、镇江、芜湖地区南逃的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准备夺取杭州。二野主力第四兵团与第三、第五兵团并肩向浙赣铁路沿线挺进,追歼逃敌,控制浙赣铁路,切断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保障第三野战军作战的翼侧安全。

各部队接到命令后,不顾疲劳,不待重武器和辎重到达,克服阴雨连绵、道路泥泞等困难,向指定地区疾进。国民党军在人民解放军的多路追击下,不敢再沿宁杭公路南逃,改由宜兴以西山区直下郎溪、广德,企图由此突出重围逃往杭州。但是,我神勇的人民解放军日夜兼程,进军神速,我东、中两集团主力于27日对南逃的敌军集团实现钳形合围,将国民党5个军共约8万余人紧紧包围在郎溪、广德地区,经过两天的激战,将敌人全部歼灭。5月3日,我军占领杭州,进逼上海。至5月7日,第二野战军占领贵溪、上饶、金华等城并控制了浙赣线。彻底切断了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汤恩伯集团除一部逃往福建外,主力25个师约20万人退守上海。

5月12日,我军发动上海战役,首先对上海外围发起进攻。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为了保护上海数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工厂、市政设施的安全,我军尽量避开主要市区,分别自浦东、浦西实施钳形突击,进逼吴淞口,逼敌退出主要市区,聚而歼之。至22日,我军成功地将汤恩伯集团主力压缩到苏州河以北地区。23日夜,我军向上海守敌发起总攻。各攻击部队采取快速勇猛的动作,多路直插市区和宝山、吴淞。为减轻对市区建筑物的破坏,尽量不使用重武器。至27日,除汤恩伯率5万人登舰逃跑外,其余15万余人全部投降或被歼灭,上海宣告解放。

在我军围歼汤恩伯集团期间,盘踞在武汉地区的白崇禧不愿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南地区的问题,并准备南撤湘、赣、粤、桂地区,继续顽抗。5月14日,四野先遣兵团在湖北团风至武穴地段横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和汉阳。与此同时,二野一部于5月17日解放九江,22日解放南昌。三野一部于6月2日解放长江口外的崇明岛。至此,伟大的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渡江战役是中国历史上继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之战后第四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在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下,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由海、陆、空军构筑的立体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此役,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

渡江战役的奇迹,是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整个战役期间,沿江各地的人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力支援人民军队,军爱民,民拥军,军民携手,并肩奋战,谱写了一曲曲鱼水情深的动人乐章。

1949年1月,渡江战役支前后勤工作便开始启动。为加强对支前工作的领导,2月8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华中支前司令部与江淮支前司令部合并为华东支前司令部,设在蚌埠,2月14日,制定了《关于我军南渡的支前计划》。江淮地区一至五地委和蚌埠、合肥市委及皖西区党委按照计划,建立健全了各级支前机构,党政军民全体动员,全力以赴做好支前工作。

为了不让子弟兵挨饿受冻,人民群众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把家里的粮食和用品拿出来支援大军渡江。据不完全统计,仅江淮和皖西两地区就提供粮食1.5亿斤。皖西山区群众努力保证部队的烧柴,一些平川河网地区群众甚至自愿拆了房子把木头拿来给解放军当柴烧。

为保证物资及时运送到前线和转移伤病员,各地组织了许许多多民兵担架、运输队。许多支援过淮海战役的民工,来不及回家休息,就直接投入到了渡江战役中,并且在支前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为保证大军南进时交通顺畅,各地组织民工克服困难,加紧抢修铁路、公路及桥梁。大军渡江需要大量的船只和船工,长江北岸群众原有的船只,国民党军队溃退时被毁掉了,有的拉到江南去了。一部分船主怕船只遭毁,把自家的船只沉入水底,或者藏在内湖和内河里。经过地方党组织的深入宣传动员,船主们纷纷报名投入船只,表示愿意为支援大军渡江出力,于是形成拥军热潮。这样,渡江所需的船只和船工很快就征集齐全。

在解放军强渡长江中,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一样,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他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不顾生命危险奋勇前进,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汤沟区37岁的船民车胜科,与父亲同上战场。父亲在战斗中不幸牺牲,车胜科擦干眼泪,动员二弟上船,二弟负伤后,又动员四弟上船,他们接过父亲手中的桨,继续运送子弟兵前进。

——湖陇乡渔民胡业奎,邀集附近村庄的30名水手,冒着生命危险,用小腰盆过江,在南岸的小沙洲旁,巧妙地把敌军南逃时抢去的18条民船拖回,支援大军渡江。他还和这18条船一起参加渡江突击部队。当他划船靠近南岸时,遭到敌军炮火猛烈阻击。胡业奎奋不顾身跳入江中,用双手推船前进,不幸中弹牺牲。

——马毛姐是一位年仅14岁的小姑娘,在敌军密集的炮火中,她同哥哥一起,把第一批渡江战士送到长江南岸,在返回途中,又勇敢地救起了被击翻的两条船里的解放军战士。

——聚居在怀宁和望江境内的回族青年和船工也积极报名参加战斗,并很快组成了一支127人的回民渡江突击队,突击队里有年近七旬的老汉和年仅16岁的青年。在激烈的战斗中,副队长马吉荣和队员丁宪良光荣牺牲。渡江战役胜利后,二野第五兵团司令部、政治部赠送该队“伊斯兰的英雄”锦旗一面。

……

我军在渡江作战和渡江后的追击战中,得到了江南党组织、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大力配合和支援。

1948年初,中共皖南地委就将工作重点放在迎接大军渡江上。为了加强对沿江地区的领导,地委成立了沿江工委,建立了工委的武装沿江支队。

1949年初,中共皖南地委就对策应大军渡江作出了周密部署,要求沿江工委完成“直接迎接大军渡江任务”。沿江工委和先遣渡江大队当即对策应大军渡作出具体部署,确定沿江支队主力在泾县、南陵一带堵截敌人溃散部队,接应渡江解放军;先遣渡江大队于4月20日晚21时左右占领国民党江防要塞——铜陵繁昌之间的寨山和龙门山,攻占了制高点,按原计划点燃了火堆,给我炮兵指明了攻击目标。

4月20日,我军中路集团率先突破敌人长江防线。皖南地委立即命令所属部队全面出击,配合解放军歼灭各地敌军,占领大小城市,控制芜屯公路、芜青公路,前出芜杭公路,切断敌人南逃的退路。沿江支队继续配合大军作战,迟滞敌人的逃跑行动;皖浙赣支队回师皖南,挥戈直指屯溪;党组织及时争取了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五旅5300人起义。皖浙支队在绩溪设伏,逼降南逃敌军暂编第一纵队万余人。

人民群众在渡江战役中立下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题图 1949年4月20日夜8时,中路大军率先行动,迅速突破安庆、芜湖一线。图为渡江船只冒着炮火向南岸进发

责任编辑 梅 宏

猜你喜欢

渡江我军国民党
快过关了
吕蒙白衣渡江
白衣渡江
命题小品——一苇渡江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
我军第一个无线电队的组建和作用
发扬我军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