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动力均衡发展分析

2009-05-22王利利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均衡

摘要:从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对职业教育的动力均衡发展进行限定,文章认为可以从政策、投入、机制、模式四个方面来作为职业教育动力均衡发展的理论体系进行研究。四个方面的发展包括了影响职业教育动力发展的各个因素。

关键词:均衡;教育需求;教育供给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8-0198-02

教育均衡发展是人们相对于目前现实存在的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均衡而提出的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即在教育领域中,只有当教育供给等于教育需求时,教育供求双方才能同时实现最大程度的满足,教育资源才能得到优化配置。教育的政策均衡需要各方面配合的发展,如投入均衡发展,机制均衡发展,模式均衡发展等。作为教育的一个部分,职业教育的动力均衡发展也不外乎于此。

教育的动力层面的均衡是指其发展所需要的机制、模式、政策、投入等是否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相应的教育资源相平衡。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动力层面的均衡亦主要由模式均衡、机制均衡、政策均衡和投入均衡等要素组成。

一、模式均衡

职业教育的模式均衡是指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跟得上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这种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人员是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保持平衡。

(一)办学模式

所谓办学模式,是指根据办学主体、办学目标和学制形式等主要特征划分的关于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运作方式。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将普通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近几年人才培养方式朝多样整合方向发展,逐步由理论导向型向就业导向型过渡。

《职业教育法》第21条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共同办学的体制”,明确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多元的社会参与办学体制。一般来说,办学形式有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地区及社区合作、中外合作等多种形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这里主要从教学设计、课程设置两个方面来介绍。

首先,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模式应体现为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出发点安排课程,达到培养学生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能力的目的,从而突破“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的单一模式,突出“职业能力本位”。对有关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职业综合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是中职专业教学设计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一项工作。其次,建立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是实现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专业教学是一种纵向为主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科学创造潜力为目标。尽管在一些应用专业领域,也注重实践课程的安排,但一般而言,实践课程是以理论课程为基础,是为理论课程服务的,没有自身独立的课程体系。

二、机制均衡

职业教育发展机制是指组成职业教育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推动整个系统从低级向高级、从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条件和功能,它存在于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全过程,在职业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和完善运行体制的调节作用。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主要包括信息传递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调节机制等。通过这些机制的运行,推动职业教育系统的发展。

(一)信息传递机制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信息传递机制为社会大众、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决策、培养、评价、调控等要素都离不开信息传递机制,因此信息传递机制是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当个人对经济界劳动力需求信息存在盲区,或者说经济界对劳动力需求不能准确、及时地传递到社会大众时,个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就会出现很大的盲目性,从而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培养机制

培养机制是指职业教育机构与政府、企业、学生等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有机联系,这些联系对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不同的政策导向下,职业教育的培养机制各具特点。要使职业教育的培养机制发挥作用,就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到学校管理,注重培养学生毕业时的职业综合能力,也包括学生今后就业需要的发展能力,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把就业导向渗透到职业教育的培养过程。

(三)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对各要素间紧密的联系、维护职业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调节作用。一般的教育评价是通过系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对教育成就和价值作出判断,包括对学生个体学习成绩的评定,对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考评,以及对教育政策、方案和教育机构的评估等。在职业教育系统的开放状态下,政府、企业、家长、学生等都会对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以及企业需求与学生的素质水平进行价值评价。

(四)调节机制

调节机制反映政府、市场和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调节可以分为行政调控与市场调节。行政调控比较简单,可以依据政府对信息资源的集中度进行。而市场调节较为复杂,必须在健全的信息环境下,在企业与个人对职业教育需求的理性化程度较高的条件下,才可能取得成效。

三、政策均衡

职业教育的政策均衡是指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对职业教育制定的政策法规是否跟得上职业教育的

快速改革和发展,其政策的执行力度、执行面等是否和制定的初衷相吻合等等。具体包括各市职普比、各市媒体宣传力度、各市职教攻坚发展策略、各市出台的相关发展职教政策的数量及涉及面等。作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素,政策均衡能在宏观调控层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这是因为: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的各种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职业教育政策都能体现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思想;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都能以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思想指导职业教育工作,职业教育政策指导着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对职业教育体制的形成、改革和完善起着很大的宏观导向及推动作用。

目前,政府虽然颁发了多部教育法规,并且教育部和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几十部教育行政法规,但还远远跟不上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步伐。中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至今还无可操作的实施细则,立法相对滞后,且有些规章已不适合市场的需要。同时,中等职业教育的各级行政管理也不够规范,更多的是依靠政策和行政手段,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并且地方各级政府对相关政策、法规贯彻执行不力,监督机制也有待完善。因此政府部门应尽快制订系统的法律法规,理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各级地方政府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在思想上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严格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使中等职业教育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道路。

四、投入均衡

职业教育的投入均衡是指随着职业教育的日益迅猛发展,在国家的整个教育投入中,职业教育所占的比例大小,即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是否相应地在增加,同时社会、企业、学校的投入是否也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持平。

职业教育的投入是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直接的动力要素,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前,职业教育的投入主要有政府投入、学校投入和社会力量等途径。据统计,近年来职业教育的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日趋下降。2003年用于职业教育的仅为298.33亿元,占教育经费的7.7%;2001年用于职业教育的仅为279.69%亿元,占教育经费的9.15%,比2000年下降9.01%个百分点。如从2001年全国教育经费支出构成来讲,高等教育投入占26.26%,中等专业学校占6.71%,技工学校占0.57%,中学占28.60%,职业中学占3.08%,小学占28.42%,特殊教育学校占0.30%,幼儿园占 1.44%,其他占4.06%。可以看出,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只占全部教育经费的10.36%,远远低于国家、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比例,也远远低于国家、政府对普通中学的投入比例。2001年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中学为812.49(由于包括初中,高中实际生均支出大大高于这个数字),职业中学为1400.09,仅为前者的1.7倍,而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生均成本是普通教育的2~3倍。因为认定了职业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或行业很少愿意去承担职业教育的成本。

职业教育的动力均衡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政策、投入、机制、模式的均衡,职业教育的供给与需求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均衡,劳动力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们才会充分就业,进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冉新义,祁小玲.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推动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探索,2005,(1).

[2]贺波.八桂职教大提速——广西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综述[N].广西日报,2006-05-09.

[3]丁红玲.非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区域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

[4]吕晓红.造峰扬谷:均衡教育之核心理念探讨[J].教育评论,2006,(2).

[5]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3).

[6]张怀君.加大教育统筹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J].天津教育,2007,(1).

[7]蔡国英.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J].宁夏教育,2007,(1).

[8]朱永新.正确理解教育均衡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7,(6).

[9]张箐.区域内学校教育发展的失衡与对策[J].河南教育,2007,(6).

[10]陈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与关键[J].四川教育,2007,(6).

[11]胡思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及对策.2006,(3).

课题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Innovation Project of Guangxi Graduate Education编号2008106021204M363。本课题受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王利利(1982- ),女,山东济宁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均衡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均衡路径探析
浅析国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法则
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顾客购买意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