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术造假动机举隅
2009-05-22于时语
于时语
美国学术造假的动机大致不出名誉地位、钱财和政治三项。
自从“方鸿渐”开始,制造假学历的海外“克莱登大学”便闻名九州,这一行业除了哄骗留学生,在欧美本地也颇有市场,而且出现了高科技虚拟版。例如在美国,网上收到最多的垃圾电邮,除了兜售各种真假春药,大约便是此类文凭广告,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应有尽有,几乎类似于国内常见的牛皮癣“办证”广告。
当然“克莱登”文凭多半只能哄骗一些行外人士,欲登大雅之堂难免穿帮。但是几年前暴露的麻州理工学院招生办主任虚报学历案。说明世界著名学府也可能上当多年而不自觉。
总的来说,美国学术造假的动机大致不出名誉地位、钱财和政治三项,当然这三种动机之间也有互动关系。
按照已经曝光的案例,直接的学术造假,以伪造科学实验数据为多,特别集中于生物医学领域,而且由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此类原始数据造假很难被发现。例如多年前曾经听一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1H)的专家介绍,他们发现某位颇有成就的医学家造假,是因为在NIH资助的一项大型研究中,这位“专家”上报的数据,远比其他十几个参与单位的数据“干净”。但是除此之外缺乏铁证,除了撤销研究经费,此案最后不了了之。
迄今为止,因为学术造假而遭到牢狱之灾的美国科学家,似乎只有佛蒙特州州立大学医学院前教授Eric Poehlman一人。此公花了近20年功夫,从助理教授辗转爬上大牌正教授,而且成为全美著名的衰老过程中新陈代谢变化专家,先后获得NIH和其他机构数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2006年夏季,Poehlman被联邦法院以伪造实验数据申请政府经费的罪名,判处入狱一年零一天。
据Poehlman自己承认,他多年来先后在17个研究项目和10篇已发表的论文中伪造实验数据。除了各种学报纷纷收回这些论文。由此建立的一些健康医疗原則也要修改。根据《纽约时报》的专题报道,Poehlman教授发表的研究结果大都符合基本科学原理和专家直觉,他的造假原本不会被怀疑。之所以东窗事发,乃源自他精心培养的一个研究生出于道德良心的揭发。但是这名研究生也因此无法继续学业,成为本案的间接牺牲品。
在全美范围内,佛蒙特州州立大学算不得什么名牌。但是据哈佛大学校报《Crimson》近日报道:在哈佛医学院几年前主持的一项睡眠研究中,居然一半以上的实验数据属于伪造。当事的一名副教授尽管已经离开哈佛,还是在新近受到美国卫生部“禁言3年”(3年之内不能从事与美国公共卫生有关的任何专家工作)的处分,这是看在他主动“坦白交代”份上的从轻处理。伪造数据居然出自全球最有名的常春藤学府,可见学术造假流毒之广。
上述事例是赤裸裸的造假,其动机大都是为了学术地位(美国研究经费的管理制度比较完善,很难转换成私利)。也许道德上更为恶劣的,是谋取金钱利益的学术腐败。这方面的典型事例,是出现在哈佛大学的“医托”现象。
《纽约时报》今年3月报道,哈佛医学院的学生新近向媒体披露,医学院的若干大牌教授常常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灌输某些特定药品的疗效,并且痛斥胆敢怀疑这些说法的学生。学生们后来发现这些大教授们同时也是这些药物制造商的高薪顾问甚至董事。例如Bristol Myers Squibb公司2007年付给哈佛某大牌教授近27万美元酬金。
还有一类学术造假,则是出于政治动机。一个例子是著名死海古卷研究。这牵涉犹太教和早期基督教,以及中东早期历史,向来是个极为敏感的题目,死海古卷内容也因此被长期封锁。今年年初,突然传出美国警方调查其中的造假问题。起因是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死海古卷犹太专家的公子,冒充其他专家在网上发表关于古卷的见解,为其父亲的观点张目。据路透社报道,此案至今还在调查之中。
影响最深远的例子,也许是犹太女学者Joan Peters1984年出版的《自从迥古》一书,论证被以色列驱逐的阿拉伯难民并不是巴勒斯坦的土著,提供了否认巴勒斯坦难民回归权的“历史证据”。另一名犹太学者Norman Finkelstein,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论文中,通过详尽调查,结论《自从迥古》一书根本是个“学术骗局”。但最后结果却是Finkelstein在亲以色列势力的全面围剿之下,被赶出了美国学术界。
政治之外,必须承认美国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开放的舆论报道,以及相对严谨的学术界自律,还是对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事例形成了相当的制约和监督。比较一下这一行业中的中国同行,无论造假是挟洋自重的舶来货,还是洋产品的土法翻造,都有不受惩处、愈演愈烈之势,这才是足以毁掉一国学术长堤的蝼蚁之穴。
哈佛医学院的学生新近向媒体披露,医学院的若干大牌教授常常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灌输某些特定药品的疗效,并且痛斥胆敢怀疑这些说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