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如何抵抗
2009-05-22何东平
何东平
《换子疑云》中的案例,与近期国内围绕“精神病人上访者”展开的争议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可怖的,显然是公权力与精英知识分子的合谋。起《越狱》这部显然有些过气的美剧也许已不合时宜了,但在某一个层面上谈论它又是极为适当的,因为它和电影《换子疑云》一样,有关抵抗和勇气。
在如今这个变得越来越“犬儒”的世界上,绝大多数有幸过着舒心日子,从未遭遇不公摊上灾祸的人们最能明哲保身又可避免冷血的办法,莫过于躲进小楼,在电视机前,对着不断在明与暗间闪烁的荧屏,“快意恩仇”伺机意淫。唯一需要担心的,不是故事是否“反动”是否荒唐是否前后矛盾,而是这个故事是否会迅速结束。
可以理解,对于《越狱》这样一部经典美国式英雄故事的死忠观众们而言,不久后即将停播的事实多么像一个噩耗,那些狂热的观众们将无法接受一个虽然是虚幻、却被日益努力构建的“美好世界”仅仅因为电视台的一纸决策而终结,尽管面对现实世界中的种种不公不义,他们力争充耳不闻或者视而不见。
在这个意义上解读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乌云密布的新片《换子疑云》,就完全可以明白老导演为什么选择一个发生在80年前的故事进行拍摄。一方面,现在离那个时代如此遥远,觀众们完全不必担心影片所抨击揭露甚至赞扬歌颂的会是自己。感谢上帝,只要事不关己,何必在意它丑陋还是美丽!另一方面,这部影片的背景又和当下的现实网境如此相似,使人们惊呼历史强大的轮回之力!
1928虐童案
《越狱》的成功完全得益于一个天才编剧头脑中虚构的点子,但《换子疑云》的力量来自于真实。就在迈克尔·斯科菲尔德(《越》剧主角)终于在FOX电视台的荧屏上祭起向操控一切阴谋和罪恶的“Company”复仇的大旗前夕,伊斯特伍德花费42天时间拍出了《换子疑云》。老而弥坚的伊斯特伍德,导演之余还亲自操刀了该片的音乐写作。
影片与美国1928年那场骇人听闻的“怀恩·威尔地区虐杀儿童案”之间重要的区别,是假设实际上已遭受不测的沃尔特·柯林斯可能仍活在人间。这近乎奢侈的希望,让银幕内外的柯林斯夫人(安吉丽娜·朱莉饰演)从未放弃寻找儿子直到她死去。
伊斯特伍德为观众再现了1928年那个据说是“柯立芝盛世”的美国。洛杉矶市林肯岗地区,电话局接线员主管克里斯汀·柯林斯夫人生活富足,和儿子相依为命却甜蜜幸福。1928年,是美国的女人们作为家庭主角的时代,她们象征着“轰鸣的20年代”,而很多害怕承担责任的男人们则扮演着不太光彩的角色。崇尚“无为而治”的总统柯立芝,让美国处于经济狂长和地方自治的社会图景之下,洛杉矶腐朽、无能、暴力的警察们趁机与政客们狼狈为奸,而政客们刚被更为贪婪的资本家所控制(顺便一提,《越》剧塑造的美同,也正是被巨大的暴利资本集团牢牢牵制)。他们为所欲为地统治着落基山下无力自保的善良市民。
1928年3月10日,本应带着儿子沃尔特去看电影的柯林斯夫人无法拒绝一个加班的要求。在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后,发现儿子不见了。像成千上万个曾经历过这样时刻的普通母亲们那样,她心怀紧张,在周围寻找,一无所获又一筹莫展之时,她打了电话报警。很可惜,她只能无奈地求助已由保护者变成施虐者的警察们。
在长达数月的反复搜寻之后,警方宣布在伊利诺伊州找到了她的儿子。但这个孩子的面容、身高、言行举止等等一切都确凿无疑地表明他是别人的儿子。在与当地警方周旋了几个回合后,柯林斯夫人被扔进了精神病院,警方强制为她进行治疗。也正是在这里,柯林斯夫人发现了众多因为违反“12条”即得罪了警察而被扔进精神病院的女人。
同时,有个从加拿大非法入境的男孩被逮捕,他的证词意外地供出一个疯狂杀人犯。按图索骥的警察不负众望,逮捕了这个凶手,了断了这起近20个儿童遭到虐杀的残忍案件,被害的孩子中,就有沃尔特·柯林斯。
凶手被判处绞刑,而在一直借助电台揭露洛杉矶警察黑暗腐朽的长老会牧师古斯塔夫·布里格拉伯的帮助下,警察队长也被撤职,加州议会通过了禁止警察在没有任何许可的情况下将人随随便便投入精神病院的法案。
这是影片给予人们的希望。
事实上,赢得对洛杉矶警察诉讼,并获赔10万美元的柯林斯夫人,不仅没有收到一分赔偿金,被建议去职的洛杉矶警察局长Davis和警察队长J.J.Jones,终其一生也留在原位没动,退休后还一直领取政府发放的养老金。
而那个变态的杀人狂Gordon,也许正是其不幸家庭的罪恶延续。据说,他的父亲和自己女儿乱伦,生下了他。在这起耸入的凶杀案背后,还存在着另一个变态的帮凶,不知道是该称为Gordon“母亲”还是“祖母”的Sarah。
2001年9月及2003年11月间,在中国河南的平舆县城,一名叫做黄勇的29岁青年同样对近20名少年进行了冷酷的屠杀。这个看多了香港暴力影视剧从此沉迷于暴力犯罪的罪犯被绳之以法的过程几乎与“怀恩·威尔地区虐杀儿童案”的主谋一样。仔细对比两起空间上相隔千山万水时间上相距几十年却惊人相似的杀人案件,不禁让人感觉齿冷,抛开造成两位冷酷无情的杀手的现实社会因素不谈,两个国家某些同样无能和不作为的警察,不可原谅。
飞跃疯人院
当《越狱》的男主角终于从监狱的高墙内逃出,最后被逼向迫害他们的阴谋组织反抗的时候,他们成为了银幕上的英雄。现实中如真有这样的英雄,那么他一定是外星人,还需要极端“偏执狂”式的勇气,因为具有这样特征的人,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精神病院。
《换子疑云》中,因为坚称警察找到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儿子,柯林斯夫人被强制送进精神病院。警察污蔑柯林斯夫人是一个为自己的私欲从而不愿意承担养育责任的无耻母亲。对一位真正的母亲而言,这样的羞辱如同在她的心脏上深深地扎进一把刀子。警察凭什么可以混淆黑白,指鹿为马?什么样的制度赋予了他们这样的权力?1928年,极具膨胀的美国公权力就这样飞扬跋扈地肆意剥夺着据说神圣不可侵犯的公民权利。
提起下面这个案例或许多余。但若有心将此事与电影中的故事比对,倒颇耐人寻味。据《新京报》报道,2008年10月,山东省新泰市农民孙法武赴京上访时,被当地政府抓回送进精神病院20几日,被迫签下不再上访的保证书后才子放出。据记者调查发现,在新泰市,几十名群众因上访被送进精神病院强制“治疗”。更让人不解的,则是前不久北京大学法学院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公开发表“老上访专业户,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的言论。
可怖的,显然是公权力与权威知识分子的合谋:影片中,有两个完全不具备良心与正义感的医生,一个是Earl W.Tarr,在警察队长J.J.Jones的指使下对假沃尔特做了强词夺理的“鉴定”,而精神病院的主治医生jonathan steele,则协助警察对所有触犯“12条”的精神病人实施打压,并威胁柯林斯夫人除非签署假沃尔特就是自己亲生儿子的证明,否则只能被关在精神病院。这两个医生均是该领域的专家,他们或许还带着某种可敬的荣誉,但在撒谎和作伪证时,完全赤裸裸毫无掩饰,俨然说着不可置疑的“真理”。
这些“真理”使人产生错觉,不过在亲子记忆和权威鉴定之间,柯林斯夫人毅然选择了相信自己。然而问题在于,现实生活中,正是这样所谓的权威,使很多原本无需证明的东西都带上了疑问的镣铐。
选择相信自己需要莫大的勇气。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一个人有罪,实际上他却清白无辜的时候,若不能指望司法系统给予公正,他会怎么做?他能怎么做呢?除非噤声不语甘愿被阉割,否则就面临危险甚至死亡,这正是《越狱》的男主角迈克尔和他的兄弟林肯面临的难题。迈克尔最终给予我们的答案和柯林斯夫人一样,他们要对抗这个黑暗的世界。当然,他们只能在虚幻的银幕上进行这种对抗。
可以相信,在荧屏上迈克尔·斯科菲尔德终归会和他的伙伴们一起战胜邪恶。不管他们曾经为这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就像柯林斯夫人,她因为抵抗的勇气受人尊敬,在律师和牧师的帮助下,在社区群体的抗议声援中,她也取得了对抗腐败警察机构的胜利。与此同时,她也失去了所有胜利都无法挽回的儿子。很难说哪一种结果更有价值。对于个人而言,时代宏旨可能确乎无关紧要,个人只需保身即可。可是历史经验又无数次地证明,需要进步的是时代。所以当影片中洛杉矶的广大市民走上街头抗议声援柯林斯夫人的画面出现时,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这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也许他们深谙一个道理,诚如苏姗·桑塔格所说,“符合一个现代社群的真正利益的,是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