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昭鲁坝区蔬菜生产的发展

2009-05-22王国华刘大清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蔬菜对策

王国华 刘大清

【摘要】本文阐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昭鲁坝区蔬菜生产,由品种单一、生产粗放,发展到到,品种花色多样,丰富多彩。地膜、拱架、大棚,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设施栽培;和无公害蔬菜。产品由自给、到商品,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蔬菜;发展现状;对策;昭鲁坝区

1.绪论

昭鲁坝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毗邻,南同会泽接壤,西部、北部隔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宜宾市相望。昭鲁坝区最高海拔3364米,最低海拔480米,相对高差2884米,为典型的高原湖积盆地。盆地、地势平坦,丘陵轻微起伏。海拔1890—2000米,为典型的黄壤和沙壤,宜耕性强、土壤肥沃,发展蔬菜具有广阔的前景。

昭鲁坝区属暖温带气候,坝区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候凉爽,最适宜喜凉,耐寒、半耐寒蔬菜的生长发育,是冷凉型蔬菜生产的最适宜区,即是晚熟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的主产区,又是夏秋白菜、莴苣、西芹、大蒜等耐寒、半耐寒蔬菜的反季生产区;坝区生产的蔬菜,品质好,鲜嫩可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昭鲁坝区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蔬菜生产发展迅猛,已成为坝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正确分析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溢,推动蔬菜产业化进程,对进一步发展蔬菜产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2.昭鲁坝区蔬菜生产现状及特点

2.1 生产现状

改革开放前,即1978年、昭鲁坝区蔬菜生产,只限于市交农户零散种植,生产粗放、品种单一,主要品为:莲花白、黄炎白、二月白、大蒜、芫荽、茴香、三月青、萝卜、莴苣、茄子,辣椒等。生产设施简陋,分散经营,就地供应,由于昭鲁坝区冬春干旱,品种单一,导致了昭鲁坝区蔬菜淡旺季明显。从1980开始引进山东大白菜,北京小杂类,山西晋菜类等蔬菜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2000-2008年,地膜、拱架,大棚等设施栽培的大面推广应用;2008年洒渔乡建设了高效节能的日光温室,实现了工厂化育苗 。

2.2 新品的引试推广

1980年地县种子部门,从山东引进鲁白一号、山东4号、山东5号,青岛83-1;从山西引进太原二青、晋菜三号,青麻叶等品种;从北京引进小杂55、小杂56,小杂60等品种。通过多点试验,示范在大面上推广;由于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昭鲁坝区蔬菜生产的逄勃发展,1980年-2000年昭鲁坝区蔬菜生产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直根类、白菜类、绿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等蔬菜新品种进入坝区广大农民群众家中,露地栽培,遍地开花,品种多面积大,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2.3 基地建设日见成效

蔬菜是昭鲁坝区的常年经济作物,是人民生活的日需品,是农业养殖的主要饲料,是坝区广大农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建设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蔬菜规范化栽培,满足市场需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增加收入,是昭鲁坝区蔬菜产业发化展的必由之路。

蔬菜生产基地集中建在昭鲁坝区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交通运输方便的昭阳区永丰、凤凰、太平、旧圃、北闸、洒渔、乐居、苏家院、守望、鲁甸县文屏、桃源、茨院、小寨、龙头山十四个乡(镇)。根据各地的实际情来制定蔬菜的生产模式,在昭阳区永丰镇、凤凰镇、太平乡、旧圃镇大力发展蔬菜大棚连片,规模种植,在洒渔乡建设了高效节能的日光温室,实现了工厂化育苗,蔬菜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缓解了淡旺季供求的矛盾,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效益。

2.4 设施栽培迅速发展

昭鲁坝区充分利用地区优势,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加大蔬菜种植调整力度,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加快了高产、高效设施菜的发展。以日光温室、塑料棚、地膜等抗低温冷害为主的保温设施大面推广应用,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设施栽培模式,洒渔乡的高效节能的日光温室,实现了工厂化育苗,蔬菜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区已建蔬菜大棚6470个(其简易大棚5454个,钢架大棚1008个,日光温室8个)。生产面积4500亩。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了坝区蔬菜产业的发展,缓解了淡旺季供求的矛盾,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效益,每亩产值达4000-12000元,比露地生产平均亩增产量产值4-10倍以上。

工厂化育苗,集中抢苗是坝区蔬菜生产上即将推广的一个重要措施,主要特点是减少成本,便于规划,促进规模划生产,在2008年年初的低温冰冻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降低灾害给蔬菜生产带来的损失,共集中抢苗2760亩,为10万亩大田生产提供种苗保证。

2.5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昭鲁坝区以优质高产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市县种子部门,大力引进推广,能适应、露地和设施栽培的蔬菜优良品种:高抗王、高地冷大白菜、日本抗病王马拉松青花菜、绿宝石、甜脆白菜、保椒二号、津杂4号、888线椒、春丰甘蓝、白萝卜、水果豌、早春白菜黄建、白建、盖式朗、毛粉802、樱桃蕃茄、红丰紫长茄等百多个品种。常年均衡供应能力增强,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蔬菜品种的日益丰富,蔬菜内部结构日益优化。大力发展反季节栽培蔬菜,设施栽培和无公害蔬菜。

全区从2005年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6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地认定7500亩。2008年,无公害蔬菜生产地认定15.75万亩,实施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13.3万亩,产量16万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大力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昭鲁坝区蔬菜生产的质量,丰富了居民菜蓝子,增强了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政策扶持

中央、省、市发展菜蓝子工程的有关政策:“今后我国蔬菜生产将继续调整布局,优化结构,丰富品种,巩固提高南菜北运,西菜东调,重点增加花色品种,大力发展蔬菜,提高质量,增强国内市场均衡供应能力,我市蔬菜要优化品种布局,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如2002年我市昭阳区农开办,就在永丰镇,三甲村对蔬菜种植大户进行设施帮扶。

3.2 依靠科技,全面提升产品质量

2002年,昭阳区太平乡农技人员与太平乡菜农共建设施菜园,使菜农得到了实惠,增加了胆识、掌握设施菜的栽培技术,推动了昭鲁坝区设施菜的发展,有效地地提高了蔬菜产质量。

3.3 以市场为向导,实施品牌战略

3.3.1 品牌效应

昭鲁坝区生产的辣椒,外贸出口,历史优久。坝区蔬菜在7-10月份恰好供应我省西南地区及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市场,如夏白菜、甘蓝、莴苣等品种。

3.3.2 市场体系

1991年销往省外市场的蔬菜达3300吨以上,2001年则达12000吨以上,产值近600万元。加上本地每年销售的约18000吨,共30000吨。

3.3.3 订单农业

蒜苔、辣椒、大蒜是昭阳区欣馨农副产品商贸有限公司和红云果蔬行等私营企业进行蔬菜的订购销售产品。

昭阳区欣馨农副产品商贸有限公司,与沿海发达地区蔬菜公司,果品外贸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昭鲁坝区的蔬菜外销开启了一条好路子,为本地菜农创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2003年1-7月,该公司与菜农订购销售干辣椒、莲花白、蒜苔等品种1900多吨,8-12月份将收购了北闸、永丰、苏家院、乐居等乡签订了合同的1.5万多亩的蔬菜,收购6万多吨,产值3000多万元,实现利润150多万元。另外,由政府牵头的辽宁锦州进出口公司与坝区10余个乡镇签订收购粗加工的日本耐病白萝卜,使坝区农民增加收入1000多元。

4.发展动力

归根到底,改革开放三十年,昭鲁坝区蔬菜生产的发展动力是:一农民需求,原动力。二市场需求,拉动力。三政策向导,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昭鲁坝区十五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及脱水加工项目报告.

[2]鲁甸县志.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蔬菜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