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启动
2009-05-22李焱
李 焱
继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北京市4月1日正式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4月8日,海淀区召开建设核心区动员大会,提出将认真贯彻中央和北京市批复精神,举全区之力,全面推动核心区建设。
海淀园聚集政策先行先试
中关村科技园区历经20年发展,形成了“一区十园”的发展格局,海淀园作为其中的主体功能区,一直发挥着创新引领的带动作用。经国务院批准的海淀园规划占地面积133.06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以中关村西区为核心的创新资源聚集区,以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沿北清路两侧的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海内外优秀人才,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结构最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2008年,海淀园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4900亿左右,占中关村科技园区总收入近50%。每年技术交易额海淀区占全国的20%,其中6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在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的各类人才约60万人,高端领军型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海淀园。
“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既是市委、市政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的重中之重,又是启动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举。”海淀区长林抚生在动员大会的发言中谈到,“中关村海淀园应当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者、主导者,将政策聚集于一点,先行先试。通过建设核心区,形成海淀区‘科技成果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的品牌形象,推动示范区的发展。”
核心区将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在重点开展股权激励,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经费使用,政府采购和聚集创新要素等方面先行先试,带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发展。
核心区将在四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将重点做好两个“示范”,推进两个“试点”,即·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的示范,创新要素聚集的示范、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
在创新体系方面,发挥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示范作用。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和实验室,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继续推动产学研合作。积极发挥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基地在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人才聚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发展。
在创新要素方面,发挥创新要素聚集示范作用。在中关村西区建设中国技术交易所,全国技术交易中心,国家版权交易中心等专业机构,吸引创业投资机构、律师事务所、专利和商标事务所,海外学人服务机构等中介机构入驻,建立新技术和新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聚集。
在科技金融改革方面,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实施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试点,支持设立相关交易机构和运营管理机构。支持商业银行率先在核心区设立专门为科技中小企业服务的分支机构,扩大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的规模。支持培育壮大股权投资机构。继续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在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创新方面,开展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将有关市级审批权下放到海淀区人民政府,取得试点经验后,逐步扩大到其他区县。
北京市的《批复》同时要求,要加强建设核心区的组织领导,由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部门落实国家和本市有关政策措施,研究解决核心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此外,还要求海淀区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上述政策措施。
中关村西区是核心区建设的突破口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将最终建设成为“两区,三中心”,即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首都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创新试验区、全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首都创新人才发展中心,首都科技中介中心。
核心区的建设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重点突破阶段,在海淀园中关村西区开展先行先试的改革探索,取得突破性成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提供经验,发挥先锋和引领作用。二是全面推进阶段,在整个核心区全面落实中关村西区的建设经验和模式,扎实推进核心区建设,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
近期,海淀区将在中关村西区建立全国技术交易中心,吸引中国技术交易所,国家版权交易中心等落户,建立新技术和新产品展示、体验、交易中心,增强市场交易性。加强信息披露度、提高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辐射。在中关村西区启动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壮大股权投资机构、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支持科技金融创新和探索开展离岸金融试点,打造科技金融的政府和中介服务平台。以首都科技中介大厦和首都创新人才发展大厦为载体,在中关村西区实现高端创新型人才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等市场关键要素服务的聚集功能。另外还将在中关村西区启动首都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创新试验区建设,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创新的作用,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用足用好政府下放的审批权限等相关政策,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和“一条龙式”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1+20”政策体系为核心区保驾护航
为充分发挥区域的政策杠杆作用,动员会上,海淀区委、区政府向外界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及20项配套政策措施,形成“1+20”政策体系,全力支持核心区建设。
海淀区常务副区长杨志强在向参会企业代表解读相关政策时谈到“‘1+20系列政策是海淀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帮助企业度过危机,跨越难关的重要行动。”
该政策体系进步明确了把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海淀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并重点扶持智力密集型高端服务业、技术密集型高端制造业和以经营、决策、研发为特征的高新技术总部经济。每年统筹向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不少于8亿元财政资金,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促进海淀园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尽快实现经济复苏。
“1+20”系列政策从支持创新企业持续发展,加强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促进中介机构服务提升到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从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扶持到鼓励园区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国际化发展直至挂牌上市,都有相应的支持政策。这套政策体系基本覆盖了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全方位的支持,为启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