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行禁止,关键在于如何“令”
2009-05-21徐红
徐 红
妈妈让宝宝做什么,他就立刻去做什么;妈妈让宝宝停止做什么,他就立即停止做什么。这是很多家长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也许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太好了,所以一直以来乖宝宝都会受到表扬。教给宝宝生活中的规则是家长的责任,但是,“下命令”的方式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因为您的宝宝可能同您一样喜欢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呢!
好,首先在你的心里把要求宝宝做的事情分为需要严格遵守的和可以商量的两大类。不过要注意,一个时期需要宝宝严格遵守的事一定只有两三件。并且明确地告诉宝宝,这些是不可以商量的。这样你就可以先决定一下是否一定要命令。如果宝宝所有的行为都在你的要求之列,那你培养的不是个“低能儿”就是个听不见你说什么的“小叛逆”了。不过,无论是哪类事情,要想令行禁止,“令”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几个小片断吧。
镜头一:电视机前的战斗
孩子都爱电视,每次看起来就没完没了。妈妈很怕他们把眼睛看坏。这样的场景经常在有宝宝的家庭中出现。
坏妈妈的做法:
妈妈:“飞飞,该关电视了。”飞飞:“不嘛。我还要看!”
妈妈耐心地说:“乖,快点把电视关了。”飞飞:“哦。等一会儿。”
妈妈着急地说:“眼睛都看坏了,快关上!”飞飞:“求求你了,让我再看一会儿!”
妈妈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心软的马上关掉!”飞飞:“就不!”
妈妈要动手关电视,飞飞开始大哭,心软的妈妈由生气到无奈,最后妥协。飞飞小脸上带着泪珠继续看电视……
好妈妈的做法:
每次在东东看电视之前,妈妈总会提醒东东用他那个可爱的计时器。
叮铃铃……计时器响了。
妈妈:“东东,该关电视了。”东东:“不嘛,我还要看!”
妈妈:“电视讲故事的时间结束了。该轮到东东给妈妈讲故事的时间了。”随手妈妈便把电视关了。并期待地看着东东。
专家点评:
对于5岁前宝宝的逆反行为,主要的应对方法是转移注意力,而不是没完没了地讲道理。飞飞妈妈的方式教会了宝宝什么呢?教会了谁坚持到底谁就是胜利者!我们可以预计飞飞以后可能会以更多、更持久的方法来应对妈妈的要求。其实,当我们觉得宝宝太逆反的时候,我们往往正如他们一样的执著,而执著是永远无法教会孩子灵活的。
镜头二:打招呼
礼貌教育也是很多家长非常重视的,如何让宝宝习惯跟人打招呼呢?看看两个妈妈不同的做法以及结果吧。
坏妈妈的做法:
飞飞和妈妈在电梯中遇到邻居家的阿姨。妈妈催促着:“飞飞,快问阿姨好!”飞飞躲到了妈妈的身后。这让妈妈很生气,责备道:“这孩子。这么胆小!”边说边去拉飞飞。这让飞飞更加紧张……
好妈妈的做法:
妈妈和东东有个约定,当需要提醒他和别人打招呼时。妈妈会轻轻捏一下东东的手。这是妈妈和东东之间的小秘密,谁都不知道。同样是在电梯中遇到邻居的阿姨,妈妈先礼貌地说了声你好,同时轻轻捏了一下东东的小手。东东心领神会地也说了声:“阿姨好!”“你好,这个宝宝真有礼貌!”阿姨夸奖道。东东和妈妈都笑了。
专家点评:
宝宝的礼貌要用礼貌的方式来教。飞飞妈妈为了让宝宝有礼貌而忽视了宝宝对生人的陌生感,甚至为此给宝宝戴上了胆小的标签,这样容易让宝宝没有安全感,而且真的会胆小起来呢!甚至他还会讨厌与外人接触,因为那会引起妈妈的指责。东东妈妈则自己首先展示了礼貌,提醒的方式又是宝宝比较容易接受的“隐蔽式”,而别人的表扬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宝宝的礼貌行为,真是一举多得呀!
镜头三:
宝宝在马路上乱跑是让妈妈们很担心的事。但不同的“令”也会得到不同的效果。
坏妈妈的做法:
妈妈:“飞飞!别乱跑!”飞飞一边跑一边玩,根本没有把妈妈的话当回事。妈妈很担心,又很生气,一边追一边喊:“听见没有!不许跑!”直到一把抓到了飞飞。妈妈努力忍住不发脾气,耐心地开始进行“安全教育”。但如果你看一下飞飞的小脸就会知道,这个小家伙好像根本搞不清妈妈为什么这么严厉、这么烦人地说这么多话。渐渐地妈妈害怕带飞飞上街,飞飞也讨厌和妈妈一起出去了。
好妈妈的做法:
每次带东东出门,一遇到有车或需要过马路时,妈妈就会跟东东说:“来拉着妈妈的手,别让妈妈被车碰到,你一定帮妈妈好好观察啊!”东东就会很认真、很负责任地拉起妈妈的手,认真地观察来往的车辆了。
专家点评:
惩罚和指责这种方式貌似“立竿见影”地解决了问题,但恰恰巩固了错误行为。当我们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对着宝宝大声吼叫“跟你说过多少遍,不许……不许……你就是记不住!”的时候,真正需要反省的其实是我们自己语言的有效性,而不是宝宝。经常性地责备和长篇地说教,会让宝宝变得越来越皮,无视责备的存在。这就是那些不经常挨批的宝宝往往更乖巧,而那些经常挨批的宝宝反而更顽劣的原因。充分调动宝宝的积极性,让他觉得我能行,我很棒,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要想令行禁止,如何“令”是最重要的,这需要我们的智慧以及与宝宝共同成长的理念。以上例子虽少,但是,举一反三,聪明的妈妈以后遇到其他的事情应该懂得如何应对了吧?“与儿俱进”的过程,你的收获可能比宝宝还要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