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德育创新探究

2009-05-2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芦 净

摘要:北京市高职院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德育有成效,但有待创新提高。高职德育应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其宣传、激励、调节、育人、导向作用,并在德育观念、内容和途径方面进行开拓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德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1-0187-03

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学校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学校各方面齐心协力,德育工作在其中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那么目前北京市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现状如何?德育工作状况如何?以此为课题,我对北京市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高职院校和

谐校园建设的现状及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高职德育如何在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开拓创新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08年10月在北京市高职院校中进行。北京市现有11所公办高职院校,为了能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情况,考虑到调查工作的可操作性,本次调查采用定点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我院作为定点学院,对一至三年级学生进行普查;在另外的10所高职院校中,随机抽样调查工科类、农林类、计算机类、政法类4所学院。本次调查的学院共计5所,共发出问卷848份,收回825份,其中有效问卷775份,有效率94%。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和谐校园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只有7.6%的学生对目前学院的校风或班风感觉很满意,45.4%的学生基本满意,而有近四层的学生对校风是不满意的。在回答“校园存在哪些不和谐现象”问题时(见表1),他们对学生人际矛盾、班风校风不正、不文明言行、教学设施不齐全、生活服务不到位等现象选择比例都比较高。他们感觉比较突出的“不文明现象”主要表现为:大声喧哗说粗话、用餐不排队、随地吐痰扔东西、公共场合抽烟等。另外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学院的各项设施,包括生活服务、教学服务等设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此外,20%的学生常常会被某种心理问题所困惑,感觉很压抑,55.1%的学生感觉有点压抑,也就是说70%以上的学生在心理和情绪上是有一定问题的,而这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到校园的和谐。

(二)德育工作有成效,但有待创新提高

调查显示,12%的学生认为所在院校的德育工作对他有很大的影响,61.7%的学生认为德育工作对他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学院的德育工作对80%以上的学生起了一定的作用。对此,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感觉是比较欣慰的。

但是学生们也同时提到,对学院或班级组织的某些活动,不愿参加的原因当中,“不感兴趣”占40.7%,“无新意”占29.5%,而感觉“没有作用”的也达到了13.8%。调查表明,近七层的学生喜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在社会实践方式上(见表2),大部分院校比较单调,“参观”,达到61.8%,而遗憾的是“社会调查”和“社区服务”却都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志愿者”活动达到近一半,这可能与刚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有关。

在回答“开展德育的途径应该有哪些”问题上,被调查的学生非常一致地认为途径应该有很多,他们基本都选择了多项(见表3)。其中65.8%的学生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57.2%的学生希望在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45.8%的学生认为社团工作是贯穿德育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还选择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辅导员管理、网络宣传等途径。可见,学院在德育内容、形式和途径方面应该做进一步的改进创新。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北京的高职院校基本是由中职学校升格而来,目前高职德育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仍沿袭中职德育的一些

内容和方法,如内容缺乏针对性,方式单调,其实效性可想而知。因此,在创建高职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下如何开拓创新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新的研究课题。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研究应包括两方面问题:一是明确德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回答“是什么”;二是探究开拓创新德育的内容、途径,回答“怎么做”。这两方面问题,尤以后者为重。

(一)明确德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在调查“德育应有的作用”问题时,学生都选择了多项(见表4),其中选择“学会为人处事”的最多,为69.3%,67.5%的选择“提高思想觉悟”,56.7%的选择“了解社会时事”,56.3%的人选择“进行就业辅导”,还有四层以上的学生选择“掌握德育知识”和“化解心理困惑”。

可见,学生对德育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德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是大有可为的,具体表现应有下面几方面。

第一,宣传作用,宣传和谐社会思想。高职德育应加强对热点问题的正确引导和舆论监督,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弘扬正气,树立先进典型,监督和鞭挞校园内发生的不和谐现象,抨击歪风邪气,营造优良的校风。

第二,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高职德育应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信仰、理想、奖惩、榜样、情感和艺术等多种激励方式的作用,倡导公平、正义、宽容的社会理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引导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

第三,调节作用,帮助学生妥善处理矛盾。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千差万别的社会现象,学生们承受着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矛盾日益突出,需要及时有效地疏导和调节。高职德育部门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妥善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化解矛盾,促进校园不同群体的融合。

第四,育人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德育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培育人、塑造人,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五,导向作用,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德育的重要途径,而德育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导向作用,它可确保校园文化健康、富有时代特征,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开拓创新德育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德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开拓创新德育工作,这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我认为,德育的创新应该体现在观念、内容和途径三方面的创新。

1.观念的创新

高职生大多是因没有如愿考上普通高校而无奈进入高职院校的,他们内心充满着自卑和对前途的迷茫,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把他们作为真正的“大学生”看待。但他们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却缺乏勤奋努力的动力,抗挫折心理准备不足,对学院教育管理消极接受。因而心理压力与心理矛盾增大,心理困惑与心理空虚增多。

德育工作要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作用,做出成效,就必须针对高职生群体的特点,体现高职的特色,突出职业性、个性化、针对性、人本化。

突出职业性。把“指导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学生未来职业作准备”作为德育工作理念,把“一成为合格的大学生,大二成为良好的职业者,大三成为优秀的竞争者”作为德育工作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和氛围,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突出个性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采取合适的培养模式,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高职德育要树立“人人能成功,人人能成才”的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增强其成才的信心。

突出针对性。坚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提高实效性、感染力”为原则,积极拓展育人平台,不断创新德育模式,多途径、全方位、全过程地加强高职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

突出人本化。要以人为本,针对高职生普遍自卑感较强的特点,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注重学生的参与,更多地给他们以信任、激励、提醒,增强其自信和成功的信念,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学生成人、关注学生成才、关怀学生发展。

2.内容的创新

高职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要以培养“职业人”作为德育的出发点,以提高学生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的综合职业素质为主要内容。为此,德育内容的创新,一是围绕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反映,掌握他们思想活动的新情况。二要凸显时代特色和社会要求,内容体现社会热点问题。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高职德育服务于人和社会的和谐。在目前创建和谐校园背景下,高职德育内容创新具体可体现在下面两方面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责任诚信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生态意识、规则意识、公民意识,树立权利义务观、平等观,让时代的主流精神和社会的进步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灵,努力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显示,多数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当他们有心理困惑时,95%的学生可能寻求朋友、同学、家人的帮助,或独自化解,仅有5%的学生会找心理老师或辅导员。这也许是因为朋友、同学、家人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容易沟通和理解帮助他们,但从中也说明需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调查表明,其实学生们还是希望通过学院帮助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见表5),分别有18.8%、37.4%和30.6%的学生赞同心理课采用专门课程、选修课和心理咨询的形式。

因此,可以考虑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上,一是开展心理调查和新生心理普测工作,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发放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干预。二是结合高职生特点,开设心理健康专门课程、讲座或选修课,包括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健全人格培养、抗耐挫力和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对待自我和评价自我,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矛盾。三是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为和谐校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四是邀请社会上成功人士举办专题讲座,进行成功教育。五是开辟学生权益维护通道,建立学生申诉制度,使学生的问题得以合理途径的解决。

3.途径的创新

在新形势下,德育需要利用多种载体,形成立体化的德育格局,提高其渗透性和感染力。

途径一,发挥政治课教学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但在调查“开展德育的途径”问题上,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可见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影响尚不是很突出,这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地位是不相一致的。

为改变现状,学校应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力争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实效性。

途径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虽然说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但道德素质不是光靠课堂就能提高的,还需要学生在参与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他人合作和交往中提高,德育实践应是高职德育的重要环节。前面的调查数据也表明,学生们都非常渴望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因此,应该大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我认为,高职德育实践活动主要应包括校园主题实践、实习实训实践、社会生活实践三类。校园主题实践主要指在课余时间校园内的各类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实习实训实践指在实习、实训、顶岗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和尝试履行企业的规章制度、相关岗位职业道德规范,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社会生活实践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参观访问及志愿者活动等。

途径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调查“你希望参加学院的哪些活动”问题时,学生们都选择了多个选项,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愿意参加公益活动和勤工俭学,同时也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愿意参加文体、社团、竞技或专业比赛等。可见,学生的兴趣是很广泛的,愿意参加各类学校活动。

众所周知,学生的道德发展主要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即别人是怎样对待他的,人们是怎样立身处事的。所以高职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给学生创建一个优美、宽松、温馨、自主、向上的校园环境。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开展校园活动中,一方面应有常规传统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活动。如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形式进行早间新闻播报,午间校园动态播报等。开展体育文化艺术节、革命歌曲歌咏比赛、五·四和一二·九纪念活动、演讲比赛等,隆重举办开学典礼、学年表彰大会。另一方面要结合和谐校园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进行校风、班风、教风、考风教育。如开展“礼仪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文明班评比”、“文明宿舍评比”等主题系列活动,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一定要注重教育活动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体现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如结合专业组织数控机床、电工电子、机械加工等业余培训及测绘大赛、文字录入大赛、网页设计大赛、建模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其运用能力和操作技能。

途径四,发挥社团的载体作用。

在调查“参加社团活动”问题时,我们发现,只有约10%的学生不愿参加社团组织,而超过50%的学生选择了文娱体育类社团,还有三分之一强的学生选择参加志愿服务类或学术科技类社团。在社团的作用上,多数学生认为社团可以活跃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能力、增进学生交流及进行宣传教育,只有14.5%认为社团没有作用。可见,学生们对社团的作用是非常认可的。

因此,社团应该成为高职德育的重要载体,改变目前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不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寓教于乐,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交往能力,提高其责任感和自主意识。

途径五,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职生虽然思想成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做事的能力,但因为多数学生在家中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依赖性强,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这一点从调查中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在回答“大学阶段最能影响你的人是谁”这个问题时,21.7%的学生感觉家人对他们的大学阶段影响最大,分别有20.6%和38.9%的人感觉恋人和同学对他们很有影响,但是在大学阶段本应对其生活和学习起引导作用的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影响却只占近20%。可见,高职要想发挥辅导员“领头羊”作用,就必须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按专职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配备专职辅导员,并且主要应由专业课教师担任,负责学生的学习、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

途径六,健全就业指导机构。

高职生在不同程度上对未来前途感觉焦虑,且由于阅历与认识的局限,他们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职业人,许多高职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学习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不足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另外,调查表明,84.6%的学生希望了解未来对口企业经营、企业文化、技能要求及用人条件。因此,无论是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行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还是为学生提供企业发展信息、用人单位情况等,这些工作都可以通过学院设立就业指导部门来完成。通过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了解就业信息,疏通就业渠道,提高自主创业意识。

途径七,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调查显示,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如手机、网络、报刊、广播电视、同学间谈论等,而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有66.2%的学生,超过80%以上的学生都有上网的习惯。可见网络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交流、获取信息的载体。因此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将其拓展为学校德育的新渠道和新手段势在必行,它可使德育具有更强的生机和活力。但也需注意,网上多样的思想观念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困惑与迷茫,一些色情、暴力信息也在侵蚀着莘莘学子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网络知识,制作丰富的多媒体教育课件,提高德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建立网络宣传信息平台,借助于电子公告板、校园新闻、电子邮件、班级QQ、德育网站或教师个人主页等信息传播手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要引导学生增加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精神文明,增强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2]任建波.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3).

[3]余晓林.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职业圈,2007,(3).

[4]张宇.关于德育创新的几点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作者简介:芦净(1965- ),女,湖北武汉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高级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