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趋势的几点改革建议

2009-05-21籍长志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

摘要:通过对高校实验室发展现状的研究,对高校实验室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实验队伍;高校改革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1-0183-02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重要基地,也是培育和发展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越来越成为高校整体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经济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具有专业技能的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高校实验室不仅承担传统实验教学任务,更是培养学生严谨思维方式、发明创造意识和科学工作态度的重要场所。这一新的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育事业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

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一、开放实验室成为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验室工作水平的高低是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各高校为了达到“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都积极探索实验室开放的新路,建设开放的实验室成为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开放实验室的性质

高校实验室开放可以从对象上分为面向学校学生的开放、面向本单位的开放及面向校外的开放;从职能上可以分为教学上的开放、科研上的开放和社会服务上的开放等。对于普通高等学校尤其是教学型高等学校,实验室开放工作应该以推进实验教学开放运行、促进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对于实验教学而言,实验室开放就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因此,从实验教学的角度看,完全意义上的实验室开放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时间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和教学环境的开放。

(二)实验室开放对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传统的实验课是按照理论课程设置,把实验课当做理论课的附属物,实验类型也以演示性、验证性为主。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或者设计实验项目,实验类型也从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过渡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

1.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开放性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在该活动中运用学生与教师合作的“双主”方式,在“教”与“学”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开放性实验,首要条件是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这也是我们实现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开放性实验并不是简单地将实验室的门打开,将实验时间延长,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实验目的要求独立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过程。实验内容应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

2.促进和提高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水平,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实验室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会涉及大量新知识,随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对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做实验不再受时间和内容等因素的约束,在任何时间学生都可以到实验室自行选择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实验频率和实验循环节奏由学生自己调节,实验室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思路

(一)实验队伍的建设

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实验室拥有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看实验室是否

有一支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队伍。

1.加强队伍的素质教育,重视实验教学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支有一定理论基础、技术过硬、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创业精神、求实精神的实验队伍,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关键[2]。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以及边缘学科的发展,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实验人员要能够顾全大局,统筹规划,使实验室运转井然有条,这样才能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学校应该构建实验教学人员业务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使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手段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

2.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稳定,促使实验教学队伍结构合理化。高校实验室建设应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实验队伍,是实验教学和科学实验有序进行、实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以教学为主的高等学校实验队伍,要重视实验队伍的年龄结构和职称层次合理,做好实验室的梯队工作,使高中低技术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化,队伍年轻化,充分发挥高级职称人员对年轻实验人员的带动作用,逐步完成实验技术人员的新老交替,提高实验队伍的业务水平[4]。同时吸引理论修养及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高职称、高学历、高质量、高素质人员充实到实验队伍中,作为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以学术水平带动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引入新型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充分发挥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发鼓励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潜能,使每个人都切实感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从而自觉地为实现实验室工作目标而贡献聪明才智,主动高效有序运作,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所有这些制度和机制创新都必须围绕着有利于调动实验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教师和实验人员主动参与培训,形成人人接受终身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吸取现代新知识、新管理;有利于促进实验人员智慧才能的发挥。

(三)结合专业特点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高校不少专业特点决定了野外教学实习实验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野外基地是开展本科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为学生进行课外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提供主要场所,对帮助学生巩固和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生产实习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课外科研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四)实行开放共享,实现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放共享是今后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一个指导思想。高等学校的实验室资源包含了人才资源、仪器设备资源及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等三个重要方面[5]。人才资源是实验室发展的动力,仪器设备资源及硬件设施是实验室发展的基础,软件管理是实验室有序化、高效率运行的保障。教学实验室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该改变过去封闭式、自我服务体系,这是社会发展和实验室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必然。改变过去验室只为实验教学开放的思想,教学实验室除了教学实验以外,一定要向科研开放,这样做既有利于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又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扩大开放程度,对外院、系师生开放,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现有仪器设备利用率。因此,做好人才资源、设备资

源的合理配置和实验室的和谐管理,是做好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基础。

三、结语

在高等学校实验室这个重要的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中,人才资源、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实验室的和谐管理是三个重要方面。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和实践人才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实验室开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校应该不断改进实验室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推进开放式实验教学形式,提高实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总之,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即要促进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建设,更要大力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任宗礼.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咨询,2008,(8).

[2]龚吉蕊,康慕谊,李强.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思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

[3]彭尔霞.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改革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4).

[4]孟晓丽.论高校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J].新西部,2008,(12).

[5]杨秋荣,李英杰,王金芳,冯景志.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

作者简介:籍长志(1979-),男,辽宁铁岭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实验室建设
保密专业实验室及实验指导体系建设
基于高校转型发展的三坐标测量实验室建设
高职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