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社会中的大学生信息道德建设

2009-05-2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7期

魏 琼

摘要:文章重点阐述了在信息化社会的现在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从法律和行为上提出了大学生信息道德建设的目标。从培养大学生信息道德品质的角度上提出了要以教育为主,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纯净的上网环境并要大力加强图书馆的引导作用,注意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

关键词:信息道德;信息道德建设;信息化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1-0175-0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传播活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社会挥动之一。信息社会的一大特点是各种社会生活都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但由于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十分脆弱的。近年来,网络上的诸多问题不断被暴露出来如黄色信息泛滥、计算机病毒肆虐、网络犯罪层出不穷、信息资源利用机会不均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在信息活动中违法行为和道德失范现象严重的现实,如何严格管理信息活动、建设信息道德已经成为当今不能忽略的问题。

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组建于20世纪70年代并于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之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1月发布的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的IP总数达到7439万个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在这上亿的网络用户中,大学生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准则,在信息交流和传播中遵循应有的规范,

是我们值得思索的问题。

一、学生信息道德现状

当代的大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充满了渴望,愿意学习和尝试,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应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或应承担的责任。据成立于华北电力大学的全国高校第一个大学生网络文明协会的一次网络文明情况调查表明:有同学都感受到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大部分同学上网为了聊天、玩游戏,真正上网查找资料用于专业学习的非常少;对网络最普通的应用就是发邮件、看时事新闻。

有的学生利用网络贩卖考试答案或者代写作业,从中获得利益,有的学生喜欢以黑客身份到处对别的站点进行攻击,理由可能仅仅只是为了好玩。还有一些学生在BBS上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或传播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等。这些都反映出当前部分大学生缺少法制观念,信息道德感薄弱。

由于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在某些方面是充满了诱惑的。网络世界里摆脱了现实世界里的管理和约束,似乎自由度大得很,有些人就会产生为所欲为的冲动。曾经有一项调查:3000名大中学生中,承认光顾过色情网站的占46%,承认曾沉湎于内容不健康聊天室的高达76%。学生的免疫力是比较低的,容易受到引诱,所以他们更需要包

括网络道德在内的信息道德教育。

二、大学生信息道德建设的目标

信息道德就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的伦理准则。信息道德是在整个信息活动中,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内容包括:信息交流与传递目标应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遵循法律法规,抵制各种各样的违法、淫秽、迷信信息和虚假信息;尊重个人隐私等。认识信息道德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人类将信息社会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形式的问题——为符合人性的社会,还是非人性的社会。

自1986年4月开始,我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计算机病毒控制规定》、《互联网安全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一系列规定和法规,并在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中写入了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条文。近年来,为适应信息产业和信息犯罪增加的形势,我国加快了信息立法的步伐。

当前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最迫切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成熟度,着力培养和形成他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引导他们正确运用网络的功能,提高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免疫力。遵守信息法律,抵制违法的信息行为及信息污染,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合法的信息活动。同时在信息道德教育实践中,不能只注重信息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信息道德情感、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培养大学生信息道德的途径

近年来,全社会对信息道德问题的日益重视,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重要实践活动。为实现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一方面,应该注意形成一个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系统教育,并要做到教育内容与最新信息道德法规同步。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完善规章制度。

(一)以教育为主,加强引导,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信息道德意识

在网络社会中,由于其本身具有的虚拟性,人们的身份、行为方式等都被隐匿,人们的交往具有虚拟化和数字化的特征。这使得人们摆脱了现实社会的道德伦理的束缚,有了自我表达意见的机会,因为现实的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就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和控制力。这容易使人们忘记了社会角色,淡化了社会责任。为此,各高校应建立一种信息道德教育机制,组建一种可操作性的教育力量或整合原有的教育力量,实现统一协调的、有目的、有层次的高校信息道德教育服务。可以积极利用网络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等优势条件进行正面灌输,通过构建学生理论学习网站、网上党校,或在主页中开设相应栏目等形式,开展网络文明、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促进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

(二)加强网络管理和监督,为大学生提供安全纯净的上网环境

除了在日常的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强化其法律意识,远离网上的一些非法信息的诱惑外,高校亦应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高校校园要创建一些学生喜欢交流的网站,在网络上组织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的活动,从而将主流思想和正确的社会准则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校园网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渠道,可以结合网络时代学生求新、求异、求特的心理需求,通过在网上创办电子刊物,举办主页设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大赛等网络文化活动,把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与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转移到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上来。

同时,高校还应建立“网络社会”中大学生网上行为的管理和监控机制,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完善规章制度,发挥网络中心的监测作用。高校应申请更高的软件,加强互联网系统的安全措施,以保证学校整个网络安全。加强网上监测工作,如发现哪个部门出现有病毒,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对网上信息进行过滤,发现有害信息,应及时进行删除,以防止有害信息与学生接触。这样校园网可以对因特网等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过滤,去除网络上出现的不科学、不健康的信息,为大学生提供安全纯净的上网环境。

(三)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1.新生入馆教育。在新生入馆教育中增加信息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熟悉信息道德法规和规范,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成为有较高信息道德的人。在网络行为中,大学生必须明确,哪些网络行为是道德的、合法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非法的,明白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都需要一整套道德规范。网络才能正常运行,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忘记起码的行为准则。

2.文献检索课教育。据调查,大部分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任务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承担的,因此文献检索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的主要课堂。但必须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革,在已开设的信息理论教育、信息检索技能的基础上增设信息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包括信息安全、信息道德及道德规范、信息法律法规等)。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民主、信息分析与利用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3.课堂外的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教育形式应多样化,应该在课堂以外的地方继续道德教育;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之外,可以制作网络教学课件,使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网上浏览,并可以及时更新;可通过举办各种信息道德讲座、举办信息法规竞赛活动等多种途径,强化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工作。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在这个信息化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特别是作为中国发展未来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然而,只有那些掌握了丰富的信息知识,在正确的信息观念的支配下,在信息道德容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信息能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信息社会的栋梁之材。因此,信息化社会中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信息道德意识,学会将信息技术与道德伦理教育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在信息化的网络社会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为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太敏,熊建军.网络文化及大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J].情报杂志,2000,(7).

[2]陈延寿.信息道德若干问题的探讨[J].情报杂志,2004,(2).

[3]傅明勤.浅谈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培养[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3,(6).

[4]张瑜.对当代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7).

[5]汪琳.网络环境下信息伦理与信息道德[J].图书馆界,2005,(6).

作者简介:魏琼(1984- ),女,安徽大学管理学院2006级情报学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