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企业的人才战略

2009-05-21刘洪伟李国连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

刘洪伟 李国连

摘要:人才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领导必须具有人才意识,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

关键词:人才意识;兴企战略;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1-0044-02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人才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正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人力资源以其所具有的其他资源所无法超越的独特属性,也日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近年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做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规划措施,我们应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认真加以领会和贯彻。

一、人才意识: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如果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人才意识就应该是领导干部的第一意识。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必须善于使用干部。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而这两件事都与人才紧密相连:出主意要靠人才,用干部得找人才。可以说人才意识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1.人才意识是一种大局意识。人才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新的人才观,是从大局的角度提出的。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谋一域,当谋全局,谋全局,必重人才。“事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千百万优秀人才涌现。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正是这种大局意识的体现。以大局意识看人才,处处有人才;以大局意识用人才,事事见人才。

2.人才意识是一种责任意识。出主意,用干部,既关系重大,又殊为不易。主意有上中下,干部有好中差。靠自己出主意,即使是诸葛亮,也难抵三个臭皮匠;靠自己干工作,即使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因此为政之道,要在得人,乃是至理名言。清代思想家魏源说,“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这就说明,无论得人还是用人,都离不开强烈的责任意识。心中有责任,眼里才会有人才;责任感越重,人才意识也就越强。没有责任意识,要么所用非才,要么才非所用。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从哪里来呢?来自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来自远大的眼光和开阔的胸襟。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才会有思贤若渴的爱才之心,伯乐相马的识才之智,海纳百川的容才之量,知人善任的用才之艺。

3.人才意识是一种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当今时代,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江山带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已为历史,“江山常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才是现实。这就要求在人才问题上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才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当年能者,如今未必能;今日优者,明日未必优。因而人才没有终身制,必须通过创新实现发展;人才工作不能停顿,必须通过创新实现突破。这是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人才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伟大的事业,需要众多优秀人才为之奋斗,不断增强人才意识,既是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必要前提,也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保证。

二、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

中央在历来坚持的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党管人才原则,这是党的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管干部原则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深化和扩展。党管人才,是管宏观、管大局、管战略、管政策。也就是说,要通过政策支持、精神激励和环境保障,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从当前看,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应包括以下几个相辅相成的内容:

1.人力资本投资优先战略。实施人才兴企战略,首先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实行人力资本投资优先战略。世界优秀企业发展成长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最有效、最合理的投资。石油企业作为高投资高风险的经济组织,加大人力资源投资是其化解风险,提高回报的唯一出路。在新的形势下,应该继续扩大对职业技能、研究开发、继续教育的投资,形成遍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职业技能教育网络,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智力基础。

2.人才价值实现战略。人才价值是指人才提供服务、付出劳动和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应得到的承认和补偿,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等。人才价值的实现过程,实际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过程,也是实施人才兴企必须关注的关键环节。人才价值的充分实现,需要建立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特别是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以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多做贡献的目的。

3.人才结构调整战略。企业经营方向决定人才结构,当前随着油田市场领域的延伸,勘探区域的扩大以及开采难度的加剧,使得原有的人才队伍和结构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要求,就人才资源总体状况而言,主要问题是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随着企业经营形势日益复杂,调整人才结构的任务十分紧迫,要突出强调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企业发展相协调的动态机制,通过人才结构的调整,使整个人才队伍具有更强的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4.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战略。人事制度改革战略是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分统配的传统人事制度的影响,现有的人事制度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需要,在人才配置上仍存在着“学非所用,用非所长”、“人不得其事,事不得其人”的现象;另外在干部任用上的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也限制了人才的脱颖而出。只有进行深层次的制度改革,人才战略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一方面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选干部,选拔那些政治上可靠,人品好、能力强、有政绩、群众公认,发展意识强、发展思路广、发展潜力大的干部。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批评空谈者,教育失误者,惩治腐败者,及时调整懒、软、散以及空谈不干事、工作打不开局面的班子和干部,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其次要打破干部身份界限,促进人才流动,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引导和配置。

5.人才成长环境优化战略。人才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人才创业的社会环境,是实施人才战略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实施人才战略,必须像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一样,不断优化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尊重,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我们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落实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刘洪伟(1965- ),男,山东博兴人,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总法律顾问,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法;李国连(1972-),男,山东滨州人,供职于山东省滨州市供销社。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基于微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研究
广播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强化党刊责任意识 坚守理论宣传阵地
浅谈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
法治理念视域下的责任意识培育
责任意识造就模范养老机构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