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鲜的背后

2009-05-21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19期
关键词:伊尔酒精时刻

德国年轻女作家西尔克·朔伊尔曼于1973年出生于德国卡尔斯鲁尔,现就职于法兰克福大学日耳曼语言学系。2001年春,朔伊尔曼以诗集《那一天海鸥以两声部歌唱》首次引起德国文坛的关注。随后,诗集《宇宙间最温柔之处》和短篇小说集《富裕的女孩们》相继问世。在尝试了不同文体写作后,2007年,其长篇处女作《犬狼共处的时刻》(Die Stunde zwischen Hund und Wolf)的出版又让人眼前一亮。

这部小说围绕一对貌合神离的姐妹展开。俩人分别多年毫无联系,重逢带来的只有物是人非。姐姐伊娜斯曾受尽父亲宠爱,成为万众瞩目的画家,而“我”则一直生活在家庭偏爱、姐姐事业成功的阴影之下。而现在,伊娜斯变成了要靠酒精麻痹自己的酒鬼,“我”尽管不愿再与姐姐有任何交集,但一个男人——凯,成了两姐妹情感竞争的焦点,从而使故事发展更加复杂。最后,“我”在送姐姐去疗养院的途中,俩人的纠葛似乎得到化解。

小说中时间间隔不长,地点转换不多,主要人物也不过三四个,彼此之间的关系却纠结在一起,待到想要脱身时,却为时已晚。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为读者描绘出融合混杂的社会街景。朔伊尔曼透过“我”的眼睛将毒品、酒精、性关系、爱情、欺骗……这些混沌模糊的意象连成一片,集中放大在读者面前。小说中的姐姐是现代女性的代表,有谁会想到她会迷失自我?这在现今社会是少数现象还是已经很普遍了呢?我们是不是看到了更多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的丑陋呢?

朔伊尔曼并没有交代“我”的名字,她大多数时间是沉默的,和周围人保持距离,她的家庭、工作、社交、情感生活,全是空白。朔伊尔曼曾在《留白的魅力》中谈道:“如果要谈论小说叙述的准则,就我个人来说,沉默留白的手法是最有趣的准则和写作的可能性。使人物或事件瞬间陷入无尽的想像和猜测之中,这是最巧妙的写作手法。”在《犬狼共处的时刻》中,“我”和伊娜斯的过去、伊娜斯是如何迷恋上酒精的、是什么使她逐渐迷失自我、“我”和凯的结果是什么……都是分布在整个故事构架中的空白,等待着读者去填补。少了这些空白,整个故事的张力和想像空间就会大打折扣。这种叙述方式的矛盾和高明之处在于,作家既不能在描写中泄露秘密,但又要保证所有留白都能明确指向文章的中心,使小说中既有贯穿始终的红线,又不会给情节的发展造成局限性。

小说中多次运用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书名中犬和狼的意喻在于,当人身上表现出兽性时,表明有些事情已经开始脱离正轨了。犬狼共处的时刻在文中特指伊娜斯完全受酒精控制的时刻。朔伊尔曼指出:狗代表着温顺、被驯服的一面;而狼则代表冷酷凶恶、令人恐惧的一面。当这两种原本互相排斥的对立面统一在一起的时候,可想而知,会发生怎样的化学作用。这一刻在小说中共出现四次。“在那一时刻到来的时候,她完全变成了另外的模样,她内心的思想完全迸发……我无法预言,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愤怒,挑衅,抑或是自我怜悯……是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她,我把那一刻称为‘犬狼共处的时刻”。也许温顺只是伊娜斯的表象,而不安、堕落的内心才是实质。在伊娜斯将要卸下温柔的面具,展示恐惧的内心时,就出现了犬狼共处的时刻。

小说的基本色调是冷峻的深蓝,如果故事有温度的话,那也是“如同触碰到冰冷的玻璃杯,或那向外延伸的窗台”说。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分别代表了截然不同的人群:一面是自闭理性的记者,一面是过度兴奋、自我麻痹的艺术家。作家总是将视角转向社会的阴暗面,聚焦、放大,让人无法回避。在她的短篇小说集《富裕的女孩们》中,所有的女主人公都面临着脆弱的人生,故事中都充满了悲伤、恐惧和令人震惊的事实。小说的一切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生活原型之上,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弗吉尼亚·伍尔夫曾说过:“一本好书的意义就像一次白内障手术一样,让人看得更清楚;让世界从束缚中挣脱,被更加清晰的生活所填充。”2008年格奥尔格-克奈尔奖授予西尔克·朔伊尔曼时称:“她观察细微,想像丰富,同时在悲伤的旋律中夹杂着一丝嘲讽……她可以用简单的话语为读者勾勒出现实生活的场景,那不是现代都市生活的新闻报道,而是一幅城市艺术白描。”朔伊尔曼通过故事揭开了国际大都市光鲜的背后,让读者思考,我们要选择逃避还是正视并试图改变?

猜你喜欢

伊尔酒精时刻
冬“傲”时刻
捕猎时刻
跟踪导练(一)(2)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酒精脾气等
一天的时刻
酒精和水的战斗
致富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