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人文合一”
2009-05-21王松
王 松
1.学作文与学做人的完美统一
教育的新方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新理念是“人文统一”。给我们明确了教育的着力点:德和能。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因此,我们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作文。所谓“言为心声,文为心志”,从学生作文就可看出他在想什么,做什么。叶老先生说过:“作文先做人”,也就是这个意思。一个没有健康向上情操的孩子要写出好文章是不容易的。就拿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来说,助人为乐没他的份,爱集体,爱劳动没他的份,他要写出富有真情的文章且不是白谈吗?也就是说,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从不同侧面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在做人的过程中做事,做了事后还有些想法,把这些写出来就成了文。让学生做人,做事,作文相互促进,使学作文,学做人做到完美统一。
2.情感促智慧,以智慧创新文
我要求学生作文必须“人、文”合一。注重“情、智、创、文”的和谐统一,先以培养情感支撑“智”,因为“熟能生巧,情能促智”,由“智促创”,由“创升华为文”,由文反回到鲜活的人。强调作文的过程是做事的过程的再现,做事又是做人的再现。
为了让学生写真实的事,抒真实的情,表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我首先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当学生没有写作欲望,感到无材料可写的情况下,要求他们被动作文,那文章一定不好写,也写不好;反之,学生出于自觉的写作,有材料可写,有感而发,主动作文,那作文就一定容易写,也写得好。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情,我除了告诉学生生活中哪些事可写之外,还常把作文训练与集体活动统一起来,把作文训练同他们的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感到有东西可写,对作文的情感也会自然产生。除此之外,我还教给他们开启智慧的金钥匙。鼓励学生大量阅读适合于学生的报刊、书籍,摘抄精品片断或背诵精美文章,这样,广泛阅读、博采众长,使学生的储备量日渐丰盈,以达到随心所欲运用的地步,进而创造出新的好文章。
3.评论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
教语文的老师们都有一个同感,教作文难,改作文更难。以前,我对学生作文常是精批细改,这样做,我在学校的时间改不完学生作文,就带回家改,结果每次学生一拿到作文本,我发现他们只看一下老师打的分数或等级,就把本子塞进书包。这一现象给我带了深刻的反思,于是我从心底里发出感慨:“忙碌必然带来贫庸”。我要为自己减负,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我认为:学生作文中的语病,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他的语文知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不会写错别字,也不会乱用标点符号。
我的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好、中、差搭配分组,组成“自主合作探究组”又让学生在要本组中选一个文友。改作文在文友间进行。把改作文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老师引路,老师浏览全班习作,找出本次作文的重难点以及多数学生存在的通病,然后对症下药,提出本次评改的目标,要求学生改正。(可是篇、段或句);第二步是让学生读文章,心中有个初评。第三步是学生与学生间探究改文。这一过程是老师选一例文,进行评、导、改的示范,如:什么地方怎么改才通顺,什么地方该怎么改才让读者明白。让学生通过迁移、模仿试着改一改。第四步是学生自主评改,即运用获取的理性认识,去自主实践,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允许差异存在。第五步,反馈评价。即师生反馈评价,师生总结成败经验。这五个步骤均不能是放羊式,必须引练结合,才会低耗高效。
4.鼓励、赏析相结合促进“人文合一”
这一环节是通过赏析作文来再现做人的过程。人总是有自尊心的,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羡慕,自己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以激励、赏识、夸奖,我认为老师的激励、赏识、夸奖,就如阳光、雨露,使学生茁壮成长。每次作文评改后,我都专辟了“佳作欣赏”栏目,老师把学生的优秀作文目录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自由点,想听谁的作文由学生说明理由,听完后由学生评议作文的优缺点。每次欣赏课,学生们的情绪高昂,发言积极,有的对写作技巧进行评价,有的对内容进行了补充,有的还产生了情感共鸣。
如:一次,我班搞了一次集体十岁生日活动,我让学生写了《十岁生日的小故事》。同学们点了《李洁生气了》一文。当作者何奕佳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她在文中讲述了自己与好朋友李洁在活动中为了一点小事闹了别扭,自己感到很委屈,最后发出“要交一个朋友真难啊”的感叹,使全体同学包括老师深受感染。我当时抓住时机,请她们互说心里话,解开心结,使这对好朋友重归于好。这是学生通过记真事、说真情,又返回到做人,充分体现了“人文合一”的道理。
让我们抚今追惜,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们,有谁不是“人文合一”呢?有谁的诗文没有牵引着他们的情感、志向、气质和人格魅力呢?我所探讨的“人文合一”的作文教学,所强调的就是学作文与学做人的完美统一。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要把作文教学的功夫用在课外,做到“三少”“三多”。“少一点闭门造车,多一点学生活动”,“少一点形式的统一,多一点求异创新”“少一点老师润饰,多本点自主、合作与探究”。
我们的教育是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首先就该是一轮太阳,让我们创造了今天,再去创造新的明天。
收稿日期:20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