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素质观念 优化体育教学
2009-05-21岑东梅
岑东梅
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利用学生的先天条件,提高其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对其在某些本来不具备或心理功能上有缺陷的方面经过潜移默化地教育培养和实际锻炼,使其素质水平得到提高。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体育学科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学科教学。为此,小学体育强化素质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诱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就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使他们愿学、乐学。
1.1 设景激趣;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场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体育教学中场地最先呈现在孩子的面前。所以在教学实际中,应利用丰富的色彩多变的图案,创造出充满活泼情趣的“景”,从而给他们良好的第一知觉。如在画场地时把警戒线画成红色,其它标志使用蓝、黄绿等颜色,这样做既增加了场地的活泼气氛,又给孩子们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又如教前后滚翻时,把小体操垫摆成圆圈形,学生向前滚翻时如葵花向阳,向后翻时如鲜花绽放。新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2.2角色激趣;善于模仿,乐于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小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很丰富的,易受外部情景的启示。由此,我在教障碍跑这一内容时,在教课一开始就设置一种情境,让学习扮演“小八路”去送鸡毛信,途中要穿过“敌人”的几道封锁线。利用同学们的好奇、好胜心理,在练习其中基本技术后展开“小八路送鸡毛信”的游戏比赛,用来检查教学效果。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情感,变“要学”为“乐学”。
2.展示技术过程,使学生“能”学
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全体学生对技术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展示技术的形成过程,要尽可能做到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让学生看得清,看得懂,学得会。
2.1 精心设计过程;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的重要的环节,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设计既要适合全体学生,又要照顾个体差异;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如跳背教学,应根据学生年龄小、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不一的现状,采用分解目标、密梯度、低城度、小步子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有的只是争先恐后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激情和成功后的喜悦。学生在每一层次目标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要我练”为“我要练”的转变。
2.2 科学展示过程;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具展示所要教学的动用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如在原地各种转法的教学中利用一双模型鞋子展示向左、右后转时脚的动作,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动作表象。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3.加强技术指导,使学生会学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掌握终身锻炼的方法。为此,教师应重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大致包括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动作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3.1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教师要“拉其上马”或“扶其下马”。这一阶段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兴奋过于扩散泛化阶段。学生做动作的表现是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能力,伴随多余动作。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学生要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自身的练习,认真体会动作的形成过程和要领,初步建立起动作的概念。如分腿腾越山羊,刚开始时,学生见“羊”生畏,不敢上“羊”。这时,教师在保护和帮助时,要把他拉上“羊”,或扶下“羊”。让学生借助帮助的力量完成动作,力争一次成功,从而使他们消除畏惧感,充分增强自信心。几次练习后之后,学生由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行列之中。
3.2 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用身体练,还要动脑练。这一阶段的生理机制是上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牌分化阶段,因而动作变得准确、协调和轻快。但还不能熟练,不能运用自如。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联盟才智、启动思维、发现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迅速地掌握动作的技术细节。
3.3 动作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学,从而实现“会”学。这里的心理机制是大脑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已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学生能准确、熟练地完成动作,但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并未结束,还应不断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多悟、多练,通过自我摸索、自我完善,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强化动作细节。在此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急于表现自己,教师可适时开展一些小型比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动作迁移到其它的动作上,也可进行技术再创新,创造出具有自己特点的新的技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实现“会学”。
4.重视养成自觉锻练习惯,使学生“久”学
体育锻练是很艰苦的,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钢铁意识,是不能持久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如“长跑”的教学,学生最头疼,每上长跑课总有人借故请假逃避练习。根据这一情况,开展“争当小红军”活动,号召他们向解放军叔叔学习“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大无畏精神,在活动中勇夺“阵地”。由于活动的形式变了,学生的角色变了,学红军精神的豪情自然引发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锻练热情,达到了教学目的。
总之,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建立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练的行为习惯。
收稿日期:200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