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2009-05-19郭志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情绪病人康复

郭志隽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211-01

脑卒中是仅次于癌症、心血管病的第三大死亡原因,其致残率却位列第一,它不仅导致患者的生理性残疾,而且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1],如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除了积极的病因治疗外,还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态,正确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1 心理护理的定义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护

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建立了有效的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影响患者的行为,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赖感,愿意说出心中的秘密,掌握患者的心中所想,对症下药,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2 心理护理的目的

心理活动中,情绪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使食欲增加,睡眠充足,

使躯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养,防预机能和抗病能力得到恢复,药物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进疾病的痊愈。反之,消极情绪造成人们对躯体疾病的易感状态,长期过度的神经紧张,不但造成机体疾病,而且会加速疾病的发展,情绪与疾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疾病恶化,甚至使病人死亡。因此,我们护理的目标就是切断恶性循环,增进良性循环,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避免大幅度的情绪变化,善于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对患者的情绪进行适当的引导、调控,使其保持心理平静、情绪稳定以及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3]。

3 脑卒中各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3.1 急性期患者 多见于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等,此期的患者在意识恢复或神志清

醒后往往会有否认心理,认为这种疾病不应该发生在自己身上,在得到确认后继而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此时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这种心理变化可随病情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因素而变化,因此,护理人员要善于分析每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热情地向病人介绍医院的情况,包括病区环境、病室作息时间、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大夫、责任护士等,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缓解病人由于环境陌生而产生的不安;为患者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环境整洁、安静,操作性的护理尽量集中,以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及心理感受,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做好心理疏导,想方设法稳定患者情绪,缩短与病人的距离,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同时病人迫切想要知道疾病的转归与预后,护理人员必须在掌握脑卒中护理知识的同时,亦应掌握脑卒中病人发病过程及转归情况,使患者对康复充满信心,消除焦虑情绪,为下一步护理打下基础,随着治疗的开始,大多数患者的焦虑情绪会慢慢结束。

3.2 恢复期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 病情逐渐稳定,病人对健康充满着希望,急切盼望失去的功能尽快全部恢复,但当偏瘫的肢体运动恢复到一定程度时,恢复的速度就会减慢或停止,患者不甘现状,到处寻医访药,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治疗,但结果是有限的,此时病人的心情会再度低落下来,重新失去信心,表现为抑郁、敏感、偏执,甚至拒绝治疗,护理人员应多接近病人,诚恳耐心地与病人交谈,深入了解病人心理需求,切实取得信任,做好家属工作,使其密切配合从而确保患者情绪稳定。同时反复向患者宣传脑卒中的相关知识,一方面让其安心治疗,特别强调加强康复训练,不要一切希望寄托在药物上,更不要滥用药物,使患者尽可能恢复功能,减轻病残程度。另一方面将病残的可能向患者交代,使患者有较好的心理准备,以便顺利通过下一阶段。

3.3 脑卒中患者病程长、康复慢、残障率高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人力负担,康复期的患者,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性格变得烦躁、狭隘,然而内心深处又充满着孤独,盼望与人交谈,需要别人同情和理解,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此期的患者往往过分关注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可能产生悲观厌世之感。因此,对康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护士要同情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由于社会信息剥夺和对亲人依恋的需要不能满足是病人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设备和管理水平允许的条件下,应当允许亲友经常探视或昼夜陪护,让病人同亲人在一起度过不可多得的时刻;同时嘱咐亲人控制好情感,多关心体贴患者,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鼓励和支持患者,并协助其进行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康复训练,尽最大可能的给予患者信心和希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虽然有赖于病因治疗,但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肯定,它不仅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还可以防止卒中后焦虑、抑郁等并发症的发生,在脑卒中的康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玉花.脑卒中后已与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卒中杂志,2008,3:157-159.

[2] 王秀玲.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效果评价.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1):15.

[3] 熊小英.脑血管意外复发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山西护理杂志,1995,9(1):16-17.

猜你喜欢

情绪病人康复
谁是病人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